初中文言文教学应注意“文”“言”相融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hxt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文言相融的教学方法作为提高教师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本文根据文言相融在文言文教学中的意义就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实现文言相融提出了有关策略,希望对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文言相融
  一、 文言相融在文言文教学中的意义
  (一) 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死记硬背文言文中的有关词汇内容,但是学生合上课本之后还是不能有效记忆课本中内容的问题,这样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同时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也会陷入不能积极参与到教师开展的文言文教学的恶性循环当中,出现这样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积极创新文言文的教学方法,一味地采用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能力,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将文言相融能够有效地改善这样的问题,文言相融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同时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当中,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二)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不能积极参与到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当中的问题,这样会影响学生对文言文的掌握,出现这样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积极地创新文言文的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将学习文言文当成一项艰巨的任务,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文言结合能够有效地改善这样的问题。教师注意文言相融的时候就会不断创新文言文教学的方法,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将文言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实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当中。
  二、 文言文教学中文言相融的策略
  (一) 创新文言文教学方法,增加对话式朗读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使用对话朗读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将文言进行有效的融合,同时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对文言文的认识能力,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将对话式朗读渗透到文言相融当中。例如教师在教学《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将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组,并对学生说“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对话”,这样学生在对话的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认识。这时,教师对学生说“刚刚同学们在小组内完成得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何为天时不如地利也”,学生一站起来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这时教师对学生说“何为地利不如人和也”,学生二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这样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时教师对学生說“同学们能不能说一说课文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学生三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这样学生在整体上把握了文言文的有关内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增加与学生之间对话的方式将文言文教学中的文和言进行有效的融合,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认识能力,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二) 多重朗读,提高学生感悟文言文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能有效掌握教师教学内容的问题,这样影响了学生的认识能力,不能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到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当中,出现这样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将提高学生感悟文言文的能力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开展文言文教学的时候应该使用多重阅读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感悟文言文的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唐雎不辱使命》的时候就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对学生说“同学们在阅读之后了解到了什么”,学生一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到了故事内容”,这时教师让学生继续阅读,并对学生说“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内容,并在阅读之后说一说自己有何感悟”,学生二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到了其中出现的某些文言字词的意思”,这时教师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内容,并对学生说“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内容,并在阅读之后说一说自己的阅读感悟”,学生三回答说“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唐雎体现的精神”,这样提高了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认识能力。
  三、 结语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创新文言文教学方法,增加对话式朗读和多重朗读,提高学生感悟文言文的能力的方式积极转变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将文言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提高教师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鸿宾.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语文学习创新——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精神培养问题[J].快乐阅读(下旬刊),2012.
  [2]王影慧.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
  作者简介:
  邱翠轩,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教师进修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增强意义重大,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对课外阅读保持高度重视,采取各种有效手段解决课文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班级微信群的建立与运用,对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开展作用明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本文中,笔者首先对微信群的内涵进行了简单地阐述,然后分析了班级微信群运用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的优势,最后在前文的基础上详细探讨了班级微信群在小学语文课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TA)联合玻璃体切除术对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研究。回顾于我院行玻璃体切除联合膜(前膜+内界膜)剥除手术的特发性黄斑前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开展语文鉴赏活动的方式建立三本和三文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传承文化。通过广泛阅读可以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通过民俗调查活动能提高学生对文化的真切感受,通过主题探索活动能让学生探究文化的缘起和内涵。这些鉴赏活动都有助于促使学生传承传统文化。  关键词:语文鉴赏活动;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构筑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促使学生展开积极的体验,让学生从文本
摘要: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至关重要,学生在作文习惯养成中能够不断提升语文素养。养成观察、捕捉、感悟的习惯,提升对事物的認知能力;养成多浏览、多摘抄、勤思考的习惯,提升思维能力;养成说真话、抒真情的习惯,提升“真我”表达能力;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提升自我反思能力;养成注重作文细节的习惯,提升精细化做事能力。  关键词:作文;习惯;语文素养  谈到习惯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前辈教育家叶圣陶曾有过很精辟的论
摘要:初中语文是初中阶段最为重要的教学学科,这是由其学科教学内容及形态所决定的。对于语文这一核心学科而言,學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基础”,而初中阶段的学习则是“升华”,当学生具备相应的语文知识基础时,必然需要一个升华阶段,将语文知识整理、发展并为之运用。而语文知识是否运用得当,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他学科的学习与发展,这是因为其他学科的知识传播是以“语文知识”作为载体而传播的。当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强时
第一部分 C-亮氨酸示踪法测定兔烧伤后整体蛋白代谢改变研究 目的:通过沸水烫伤建立实验兔高分解代谢模型,利用C-亮氨酸作为示踪剂,测定兔烧伤后整体水平的蛋白质代谢改变,观
摘要: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阅读教学能使学生在阅读中,养成读书的习惯,掌握读书,吸收知识的方法,还可以培养能力,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审美能力。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新课程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显得越来越重要。知识要在平时的阅读中慢慢地积累,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在阅读中慢慢体会,渐渐地阅读水平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进而还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因此,阅读教学在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既要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语言及文学知识基础,也要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展开教学工作,发挥其在课程引入、情境创设、重难点突破以及思维拓展等方面的作用,能够全面提高教学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推动教学的改革及完善。  关键词:远程教育资源;小学语文;情境创设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关注到对学生思维
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王惠萍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识字、表达及写作能力。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借助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阅读方法,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