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生视角的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行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angk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针对我国经济发展新情势下,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矛盾不断激化的新问题,从大学生普及生态文明角度,分析工业文明以来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问题产生的原因。采取资料查阅、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分析大学生对目前环境问题的意识态度,并在调查问卷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制定适合大学生的行为规范准则,从而普及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基本理念。
  关键词: 资源环境 经济发展 协调
  1.研究背景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从问卷统计结果中分析大学生对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行动的看法。以此为基础,编写一份大学生环保行为规范方案,约束其日常行为,提高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程度。
  2.应用研究方法
  2.1问卷调查
  2.1.1调查对象
  本文选取了天津各大高校发放问卷,随机抽取了500名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学生填写问卷。
  2.1.2问卷设计
  (4)环保行为方案:结合现有的社会公众环保行为方案及大学生行为准则,制订一份让大学生易于接受并易于实践的环保行为方案。
  2.2数据分析
  调查小组发放和收集问卷得到了原始资料,在分析问卷的过程中筛选出有效问卷。本文统计每个选项的答题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用表格形式表现,便于分析与总结。
  3.结果与分析
  3.1现状分析
  3.1.1环境认知程度
  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矛盾最根本的原因是人们在环境价值观方面思想认识上的偏见。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经历了“畏惧—主宰—重视”的过程,环境意识发展经历了蒙昧—觉醒—波动—深化四个历史阶段。相应地,将环境意识分为四个阶段:无意识阶段、潜意识阶段、有意识阶段和高级阶段。
  (1)无意识阶段:环境意识的蒙昧阶段,保证城市居民的基本生存,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较高,水资源需求量较多。主要特征是高污染,流域水生态保护意识薄弱。人们认为资源环境是无限且无价值的,产生的废弃物可以通过环境系统的自身净化能力分解。
  (2)潜意识阶段:环境意识的觉醒阶段,城市居民的生活得到保证,水资源开发强度较高,水资源需求量很高。仍以满足人类生存为主,对环境做尽量少的破坏,或被动保护环境。
  (3)有意识阶段:环境意识的波动阶段,城市居民进入小康生活,水资源开发强度高,但水资源需求量增大。人们意识到在资源环境的再生产过程中投入劳动,使资源环境的再生产过程与社会的再生产过程联系起来才能维持生存。
  (4)高级阶段:环境意识的深化阶段,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更高,环保意识强,主动参与环保工作,形成城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近几年国家提倡环境与经济共同发展,国民的环保意识增强,当个人和国家采取实际行动时才能做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3.1.2原因分析
  法制建设是个漫长的阶段,我国资源环境的法律还不完善。当环境破坏事件发生时,不良企业企图利用法律漏洞逃避责任,在执法过程中也遇到执法不严等问题。
  在调查问卷的选项中,大学生认为造成目前的环境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公民意识淡薄、企业知法犯法和法律法规不健全,这说明还有部分公民没有投身于积极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大军中。
  3.1.3行为规范
  经过本文的调查,绝大多数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参加了与环保相关的社团活动,注重反思自身的行为与不足。这说明大学生经过在校期间的教育,能够自我控制、自我倡导、自我发扬。学校等组织可以利用网络工具加强大学生的环保意识,督促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环保守则,并组织更多社团活动,让保护环境的理念深入人心。
  3.2大学生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行动方案思路探讨
  根据调查问卷编写的行动方案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三个方面进行。
  (1)资源节约。水资源污染是日渐严重的资源问题,天津作为一个缺水城市水资源问题尤为突出。行动方案旨在提高大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督促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用水习惯。
  (2)环境保护。植被破坏、全球变暖、物种灭绝等现象都表明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处于“病态”状态,仅依靠环境的自身净化能力不能满足人类发展的物质需求。大学生要意识到保护环境的责任,行动方案通过编写简洁明了的标语使大学生更好更快地行动起来。
  (3)经济发展。雾霾是在经济发展中没有注重保护环境的产物,它已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食品安全问题也层出不穷,染色馒头、瘦肉精、地沟油等食品安全事故引起人们的关注。企事业单位不能为了追求利益而触犯法律,大学生要承担起自身责任,在保护资源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的发展。
  4.结语
  通过查阅资料、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本文分析得出工业文明以来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问题根源是人们没有正确认识资源环境的价值,肆意破坏环境换取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的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两手抓”政策还未完全发挥功效。
  大学生是美丽中国的建设者、承担者。大学生密切地关注着身边的环境问题,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保护环境。在这种情形下,一份环保行动方案是必要的。它能约束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将这种行为方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还能影响周围的人,使每个公众都履行自己对资源环境的义务,推行国家政策。
  参考文献:
  [1]杨绍陇,陶丽琴,王菊萍.南京高校学生环境意识的调查与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54-59.
  [2]葛冰.自然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J].中国科技博览,2013(31):233-233.
  [3]赵亚乔.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J].求是学刊,2003,30(4):57-61.
  [4]王新厂,魏英姿.资源环境价值论[J].山东环境,2001(1):5-6.
其他文献
摘 要: 中职化学课程是一门非常基础的课程,是食品工艺、药剂、化工等专业的基础性特征。通过学习化学课程,可以让学生更高效地了解同化学相关的知识与生活中所需要的化学知识。中职类学校对于这门课程并没有像普通高中那般重视,绝大多数中职学校相对重视专业课而轻视基础课程。同时中职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如何强化中职化学教学课程的效果是广大教师探讨的重点问题,本文主要从化学实验的角度探讨这一问题。  关键
摘 要: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初级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阶段。在这个重要阶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不断创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我国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的存在,使得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根据初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新课改 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
摘 要: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主要学习目的是对常见的化学现象进行分析,逐步提高学生实验能力与分析能力。作者对教学有效性的概念和意义进行分析,总结了会对教学有效性产生影响的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教学措施。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 课堂教学  在目前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难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教师教得非常辛苦,学生也学得特别累,但是课堂教学难以收到实效,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实际提高
摘 要: 学困生指的是无法较好适应学校教育的学生。本文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实际,分析了高中化学学困生的特点及成因,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 学困生 教学对策 高中化学  一、化学学困生的心理、思维特点  1.化学学困生的心理特征。  (1)习惯于按照师长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或者评价他人,自己无法独立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  (2)缺乏自主能力。学习过度依赖教师,一旦没有跟上教师进度,他们就会停止思考
目的:   尼群地平为钙通道阻滞剂,对老年人轻、中度高血压效果较好,可降低心肌耗氧量,对缺血性心肌有保护作用。该药水溶性差,存在明显的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低,本实验将尼群地平
摘 要: 对大学生时间洞察力进行短期干预,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时间洞察力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帮助大学生正确地知觉时间,选择最佳的时间偏向,提高时间洞察能力,结果表明短期干预效果良好。  关键词: 大学生 时间洞察力 团体辅导 短期干预  黄希庭认为时间洞察力是个体在时间的认知、体验和行动(或行动倾向)上表现出来的人格特质,反映了人们在时间维度上的人格差异,也就是指人们对过去、现在、未来时间的经验和观念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为了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而创设能够引起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反应的情境的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在欢快和神奇的气氛中感受、体会、学习,这样能使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创设实验情境,以“趣”激“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的实验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