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项目教学法对关键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g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提出实行项目教学法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适应现代社会要求从业者具备较高适应能力、创造能力,使学生在项目教学法的学习过程中除了获得专业知识以外,还相应地培养关键能力,从而造就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关键能力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3-0101-02
  
  一、引 言
  项目教学法萌芽于18世纪的欧洲工读教育和19世纪的美国合作教育,发展至今已逐渐趋于完善,并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其教学模式的核心思想是以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为基础,以大生产和社会性统一为内容,以受教育者适应现代社会现实与发展为目的,即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一种现代教育形式。项目教学法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学生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教学中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因此,在目前高等院校提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下,如何使本专业学生获得适应先进生产所必备的高素质、高技能,成为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的重点。本文正是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为出发点,提出在项目教学法中的几点建议。
  二、对关键能力的解读
  “关键能力”概念的出现源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不断加速的技术进步使得职业知识技能快速老化,企业对员工的技能要求不断提升。这就要求教育行业能协调围墙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的问题,即把握好就业能力结构发展的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求高等院校培养的学生一方面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必须具备不易被社会淘汰的能力,从业者能通过在就业中持续的、独立的、自觉的学习来更新知识,以适应变化的职业要求。但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高等院校的素质教育依然只注重单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尚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对从业者全面性的要求。20世纪70年代,为了应对这样的难题,德国社会学家梅腾斯提出了一种设想,即存在这样一种能力,它能对人生历程的各个方面如职业生涯、个性发展和社会存在起着关键性作用。梅腾斯由此提出了关键能力的概念:关键能力是指与纯粹的专业性职业职能和职业知识无直接联系,超越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范畴的能力。由于这些能力对从业者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因而被称为关键能力。随后各国学者提出了更多对关键能力的认识和解释,并认同关键能力的核心内涵是一种跨专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它由于其普遍适应性而不易因科学技术进步而过时或淘汰,比如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社会交流能力和自我完善和发展能力等。
  三、项目教学法与关键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项目教学法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实用主义课程理论和情景学习理论基础之上,主要由内容、活动、情境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构成。其内容来源于工作情景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与现实的企业商业活动直接关联;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是学生利用一定方法解决工作任务而采取的行动;情境是支持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环境及其环境中的要素;意义建构则是教学活动的结果,也是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学生在学习结束后所学会的知识与技能。由此可见,项目教学法选择真实性任务为教学出发点,对课程内容不做简单化的处理,它的实施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性学习为基础,采用研究与实践结合的形式,合理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其教学思想突显了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教师引导、项目贯穿、学生为主的方式,以理论课程、体验课程和自我实现课程为线索,反对刻板、模式化的考核形式,主张建立教师与学生的综合评估,形成指导性教学和自主性学习体系,创造性地锻炼学生的协作创新、积極探索、主动参与的学习技能,是一种使教学过程转变为课题研究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师在其中对课堂要求进行设计,引进恰当的企业项目案例,指导学生组成项目小组,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例如书本、互联网、专业人士、同学、老师等,寻找有效信息,实施项目分析研究过程,并最终提交项目研究成果,同学和老师给予评价,提出建议等。这个过程教师角色发生转变,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除了强调学生智力发展以外,更加注重学生的理想、兴趣、能力等,注重个人的自我实现,这一点从根本上来讲实现了个体潜能的充分发展,完成了教育的根本价值。
  与传统教学偏重传授知识而言,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活动与现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相匹配,符合先进生产方式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注重的正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项目教学法很好的给予了学生一种有目的的情境,使学生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角色、任务、目标等,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并互相补充,真正意义上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团队合作,通过项目实践,理解和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全面发展创造力。学生不仅能感受到模拟竞争条件下的企业要求,而且获得智力发展、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养成,培养生存技能和创新精神等。在未来市场经济瞬息变化、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对人才需求逐渐提高的形势下,利用项目教学法恰好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即我们所提到的关键能力,这些能力并不仅仅是适应某种岗位的专业技能或能力,而是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结束语
  现代教育思想要求我们在培养高等教育人才时,要将学生置于学习过程的主体,包括教育过程的模式、教育过程的组织序列以及对教育问题的分析处理过程等。项目教学法正是适应了现代教学观念,较好的将教学过程从以教为中心转化为以学为中心,从传授知识转向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虽然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相对来说都有优点也有缺点,每一种方法能有效的解决一些问题,对另一些问题则作用有限,也就是说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有其特定的应用范畴,能起到特定的作用,但同时也有局限性。就项目教学法而言,它更适合于那些操作性和应用性强的学科,但是只要我们准确选择课程门类,合理分析教学内容,正确选择项目案例,有效实施项目过程,项目教学法在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过程中就会最大程度的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肖 飞.项目教学法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10)
  2 刘进峰.典型工作任务引领下的项目教学法探索[J].职业时空,2010(11)
其他文献
文学批评与其所观照之文本关系究竟如何,是批评和批评者应面对的基本问题之一,很多现代理论因之而得以发生,或者受到激荡。张江教授提出的强制阐释理论在面对这一似乎缠绕不清的
合格境外投资者进入国内A股市场后,将会青睐哪些产业领域呢?根据当年台湾地区实施QFII制度的经验,外国投资者可能只会对一小部分成长性良好、公司治理水平较高、运作规范的股
一种不经过二次发酵的鲜葡萄酒的生产方法  申请号:201410028490.6  类型:发明  申请人:冯英  项目简介  一种不经过二次发酵的鲜葡萄酒的生产方法,将已澄清过滤处理过的浓缩葡萄汁稀释后添加酵母细胞壁和高活性干酵母搅拌均匀后,36—39℃发酵38—48小时。该发明的酿造时间短,可加快生产进度,提高产量。产品不经过巴氏灭菌能更好保留葡萄酒营养活性物质和新鲜口感。  该项目可降低生产成本
本文分析了火力发电厂抽真空设备配备容量普遍偏高的原因,提出了节能改造和设计优化建议.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今年上半年经济数据,其中经济增长7.4%、物价涨幅2.3%、城镇新增就业737万人。正确分析这张经济“答卷”,对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做出科学判断,事关大局,对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任务十分重要。  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在解读上半年经济形势时用了十二个字来总结: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升。中国上半年经济的突出表现为一个“稳”字。在目前全球经济复苏艰难曲折,经济增速明显弱于预
【摘 要】本文结合《Protel DXP电路软件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课程教学目标和优化措施进行探讨,重点强调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和动手的能力,解决Protel DXP相关项目的实际问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关键词】Protel DXP 探讨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3-0100-02     《Protel DXP
【摘 要】 网购已经逐渐占据人们的生活,尤其在“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时,人们网购的频率会更大。本文将“双十一”购物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淘宝、天猫、京东的收入量,对其带来的经济活力展开了研究,旨在实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双十一”;经济活力;营销策划能力  “双十一”过后,市场中会出现大量突破记录的数字指标,反映出了众多的消费动力,也就是说,国家经济发展的内部动力是促进“双十一”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各样的新型技术被不断的研发出来,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中,PLC新型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连铸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当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
期刊
摘要:在我国改革开放形势下,城市建设的步伐也在不断的加大,市政工程施工建设项目也越来越多,要想使这些项目建设达到人们生活水平的需求,就必须要加大其施工技术的管理和控制。但市政工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其程序复杂、环节众多,而且不同施工时期所要管控的技术要点也有所不同,要想达到市政工程施工技术的有效管理,就必须从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并对于解决办法和管理策略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