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ya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121-01
  高中必修教材中自然和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是高考复习备考的重点,但这些相关原理必须落实到特定的地理时空区域中,在一定的区域中得到印证。区域地理内容包罗万象,即包含了区域本身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要素,又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商业、旅游业等人文地理特征。同时,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区域地理的整体性。不同区域之间因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差异,形成区域的差异性。认识区域地理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学习区域地理的主要任务,而完成这一任务就需要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 掌握重要区域及区域内重要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经纬度位置是学好区域地理的前提,是进一步领悟区域自然、人文特征的基础
  1、要熟悉大洲、大洋的分布。掌握大洲大洋的经纬度范围、相对位置及各大洲的主要岛屿、内海、边缘海、海湾和海峡,认真观察描绘上述地理事物的大体轮廓,并尽量熟背于心。
  2、观察并描绘各大洲的国家和主要的城市(主要是首都和港口城市),各大洲的主要山脉、河流的源流概况、湖泊(位置和轮廓形状、面积大小的比较)和地形区等。以非洲为例,首先要掌握“高原、裂谷和盆地”的地形组合、即北、东、南三面分布着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中部的刚果盆地,东南部的德拉肯斯山脉,西北边缘有阿特拉斯山脉。其次,找出维多利亚湖、坦格尼克湖等湖泊的位置,观察其轮廓特征,比较其面积的大小。通过反复看图、读图、描图、最终做到心中有物、心中有图。
  3、要熟悉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城市、山脉、主要地形区等重要地理单元的经纬度位置,为区域准确、快速的定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用整体性原理综合分析区域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的联系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影响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因而,有什么样的地理位置、就有什么样的气候,并形成与之相应的地貌、生物、土壤和水文等特征。
  如,关于中亚地区地理环境的分析,就应从位置入手,综合分析气候、植被、土壤和水文等,中亚地区因深入内陆,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形成干旱的大陆性气候,由于气候干旱,这里地表水缺乏、河流不发育,且多为内流河;由于气候干旱,流水作用减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地表多戈壁、沙漠;气候干旱导致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少。上述自然地理特征还深刻影响着该地区的人类活动,形成与之相应的人文地理特征:由于气候干旱,灌溉农业和畜牧业发达,小麦、棉花和畜产品丰富;受其影响,棉毛纺织业工业、地毯编织和畜产品加工业也发达,交通运输以陆运为主。受自然条件影响,中亚突出的人地矛盾为淡水资源缺乏、气候恶化,同时沙尘暴、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严重。
  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区域特征,避免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死记硬背,既培养了学生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又使其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三、 用比较法分析区域,掌握不同区域地理特征的差异性
  “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可以进一步掌握区域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既可以比较两个或多个区域自然、人文等方面的特征,也可以比较多个区域某一方面的特征(如气候、地形等方面的异同)。如:将拉丁美洲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进行比较,可以知道两个区域在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水文、生物景觀、自然资源、人种、语言、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综合差异。将日本和英国比较,可以明确两国在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要素和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商业、旅游业、聚落等人文特征方面的差异。应用比较法,还可以对两个不同的地形单元(如:德干高原与巴西高原、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两条不同的大河(如:亚马孙河和尼罗河、长江和密西西比河)流域进行比较。多比较、善比较、会比较,是学好区域地理的重要方法。
  四、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联系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原理。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学习中落实区域即区域地理和系统地理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补充
  1、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学习中联系区域地理
  如在学习高中必修一“农业生产活动”时。需将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落实到特定的区域中,其中,水稻种植业主要落实到东亚、南亚、东南亚,并借此分析上述地区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主要地理要素,即上述区域的主要自然和人文特征。商品谷物农业应落实到美国中部平原、中国的东北的三江平原等。
  同理,学习工业地域类型时,传统工业区落实到德国鲁尔区,并迁移到中国东北大型国有企业的改造;新兴工业区落实到“硅谷”,并迁移应用到北京“中关村”。将系统地理的相关原理落实在特定的区域,既能帮助学生记忆和理清地理原理,又进一步重温区域地理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2、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联系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用相关理论解释区域现象。
  区域地理的学习中要搞清楚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的原理,即解决地理特征形成的问题,这也是区域地理学习中较难的一关。任何一种地理现象的产生都不是偶然的,必有其产生的原因。
  如在学习欧洲西部地区中,欧洲地形特征之一是“地形深受冰川影响”,可联系地理的“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学习中国四大工业基地时,可联系高中“工业的区位选择”,用“工业区位理论”解释上述工业基地的成因。区域地理联系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一方面加强了对地理原理的理解,另一方面有助于深化区域地理的学习。
  综上所述,熟悉分布、确定位置、综合分析、区域比较,联系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是区域地理学习中重要的方法和策略,掌握上述方法,必将帮助我们快速、高效地突破区域地理的难点。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和休闲时代的纷至沓来,作为商业街发展到高级阶段的产物——商业游憩街应运而生。商业游憩街将
聚乙烯是用量最大的树脂,应用于薄膜、注塑、挤出成型等多种生产工艺。中国的工业化正方兴未艾,物美价廉的中国造正在打开各个国际市场,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聚乙烯市场。全球的
【摘要】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初中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显得尤为重要。而初中信息技术课属于基础文化教育,是以传授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自学创新能力为目的,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与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时代主题相一致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 更新观念 学以致用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社会的信息化进程也在全面加快。我国已经明确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来促进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
【摘要】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而人的社会化是一个漫长和艰巨的过程,特别是孩子的成长,教师必须时刻了解他们、关注他们,为他们的发展创造一切可能的现实条件,做一个忠实的服务者。在与孩子相互交往、合作中,教师要富有爱心,因为爱是沟通教师和孩子之间的桥梁,也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教师更需要专业的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让他们更快地成为社会的栋梁。  【关键词】教学机智 生命价值  
【摘要】新时期高中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作为高中生物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高中生物的教学有效性对于学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当前我国高中生物教学的具体情况,在对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提高新时期高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积极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物 教学 有效性 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4-0119-
当今我国市场出现了许多新的信息技术,对于与会计相关的信息技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XBRL就是在新的形势下顺应时代的要求而产生的技术,因此XBRL技术自首次出现开始就受到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XBRL在会计信息数据采集以及分析等方面都有着它独有的优势,因此XBRL的发展应用前景是很广阔的。自2009年开始,我国的深圳证券交易所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便已经开始使用XBRL信息披露平台,也就是说我国上市公司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