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行经皮血管腔内治疗后2年随访效果评价

来源 :护理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uxy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手术取栓和经皮腔内尿激酶溶栓治疗动静脉内瘘(AVF)功能不良后2年次级通畅率.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收集2016年1月1日—2017年6月1日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所有病人资料.根据病人动静脉内瘘首次出现功能不良(血栓闭塞或血管狭窄伴有内瘘流量不足)时干预方法分为3组:单纯尿激酶溶栓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组和外科手术取栓组.观察不同干预治疗后2年内瘘次级通畅率、干预成功率和动静脉内瘘干预失功影响因素.结果:动静脉内瘘首次出现功能不良病人133例(血栓闭塞99例,血管狭窄伴有内瘘流量不足34例),干预成功112例(84.2%);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干预治疗后2年,单纯尿激酶溶栓组内瘘失功31例(45.6%),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组内瘘失功10例(25.6%),外科手术取栓组内瘘失功6例(23.1%),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组内瘘使用中位时间为[1.24(0.50,2.00)]年,单纯尿激酶溶栓组内瘘的使用中位时间为[0.59(0.32,0.96)]年,外科手术取栓组内瘘使用中位时间为[1.18(0.63,2.00)]年,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Kaplan?Meier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显示:3组间动静脉内瘘2年次级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并经过动静脉内瘘使用时间、血钙、血磷和钙磷乘积校正后,外科手术取栓组动静脉内瘘2年次级通畅率[HR(95%CI)为0.31(0.11,0.82),P=0.02]、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组[HR(95%CI)为0.60(0.26,1.38),P=0.23]均高于单纯尿激酶溶栓组.多因素分析显示,内瘘使用时间≥3年和钙磷乘积≥66 mg2/dL2与内瘘干预后2年失功率相关.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手术取栓治疗可以改善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后2年通畅率,术后需加强钙磷管理,有助于改进干预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扁桃体手术病人疼痛干预的最佳证据.方法:系统检索BMJ最佳临床实践、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网、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医脉通指南网、Cochrane Library、PubMed、UpToDat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所有关于扁桃体术后疼痛干预相关的证据,包括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系统评价,Meta分析,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4月30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完成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并结合专业人士的判断,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
目的:编制社区老年人数字健康素养评估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基于电子健康素养交互模型,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德尔菲专家函询和小样本预调查形成社区老年人数字健康素养评估预试量表.便利选取204例社区老年人对预试量表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筛选量表条目,便利选取253例社区老年人对正式量表进行信效度评价.结果:编制的社区老年人数字健康素养评估量表包括数字健康信息获取和评估能力、数字健康信息互动能力、数字健康信息应用能力3个维度,共15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3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8.726
目的:调查农村社区老年人自我感知老化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量表、简版老年抑郁量表(GDS?15)、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罗森伯格自尊量表(SES)以及简版自我感知老化量表(B?APQ)对537名农村社区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农村社区老年人自我感知老化得分为(52.42±8.82)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7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分别是抑郁、年龄、慢性病数量、社会支持、自尊、视力和女性(P<0.05),共解释总方程变异的64.9%.结论:农村社区老年人的自我感知老化较为消极,应采取针对
目的:构建胃癌病人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模式为理论框架,以文献回顾、国家护理质量数据平台发布的指标内容、半结构式访谈、小组讨论为依据,初步拟定指标体系的初稿,并编制专家函询问卷,应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函询,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结果:2轮函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3,0.86,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412,0.435,最终形成由3项一级指标、17项二级指标和44项三级指标组成的胃癌病人围术期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结论:构建的胃癌病人
目的:探讨城市年轻退休老年人自我效能、自我价值感与社会适应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老年人自我价值感量表和老年人社会适应量表,对689名城市社区年轻退休老人进行调查.结果:城市年轻退休老人自我效能得分为(23.36±5.37)分,自我价值感得分为(77.38±13.69)分,社会适应得分为(84.27±12.03)分;自我效能在自我价值感与社会适应之间存在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9.9%;自我效能在自我价值感与社会适应间起调节效应(回归系数=-0.147,ΔR2=0.021,P<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