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静脉高压症原位肝移植前后内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yang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门静脉高压症原位肝移植前后内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对脾功能亢进、侧支循环、术后肝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2002年6月至2005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外科共完成173例原位肝移植术.选取其中3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3、5、7 d、1个月、6个月、1、2、3年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监测患者门静脉血流平均速度、门静脉血流量、肝动脉阻力指数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脾脏大小变化,并与8例急性重症肝炎患者及20名健康人进行对照,同时观察其对肝功能和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的影响.结果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门静脉血流平均速度从术前(13.7±4.2)cm/s升至(58.4±25.2)cm/s,门静脉血流量从(958±445)ml/min升至(3024±1207)ml/min,肝动脉阻力指数从0.65±0.11升至0.74±0.12,均明显高于急性重症肝炎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门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和门静脉血流量分别于术后6个月、2年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组术后脾功能亢进从术后第2天开始改善,至术后1个月完全恢复,但脾脏肿大在术后3年仍然存在.术后食管胃底曲张静脉亦明显改善.结论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原位肝移植术后内脏高血流动力学仍将长期存在,但并不影响脾功能亢进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以及肝功能的恢复。

其他文献
手术治疗单纯的门静脉高压症具有相对较高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合并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胆道手术对普外科医生来说是更大的挑战.由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低蛋白血症和凝血功能障碍,在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围手术期的处理上都给外科医生提出了很多难题,一是如何根据肝功能的代偿能力来选择适合于患者实际情况的手术治疗方式;另一个是如何努力纠正患者现已存在的不利因素。
期刊
期刊
腋臭治疗方法有药物外敷、药物注射、手术治疗等.治疗后的并发症主要有:复发、局部皮肤变硬、局部瘢痕、瘢痕挛缩影响上肢功能等.我们采用中长切口皮下组织剥离术、瘢痕切除加Z改形等手术治疗,获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期刊
期刊
患者男性,51岁,因呕血伴腹胀就诊.患者既往有乙型肝炎史20年,肝硬化史10年.1个月前呕血1次,量约100 ml,无黑便,后出现腹胀,无头晕、眼花、乏力等症状,不能自行缓解,逐渐加重。
期刊
《中华外科杂志》2006年第21期刊登了"肝脏原发上皮-肌上皮癌首例报告"[1],该文报告的1例患者2002年10月因左侧颌下腺良性多形性腺瘤(混合瘤)施行手术治疗;2005年体检未发现肝脏肿瘤;2006年1月B超检查发现肝脏有一大小约10.5 cm×10.3 cm×8.9 cm的实性占位,4月手术证实为肝脏原发上皮-肌上皮癌.现提出以下商榷意见。
期刊
是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物质.人体正常组织和组织间隙中的氧分压为24-66 mm Hg(1 mm Hg=0.133 kPa),即3%~9%(体积分数,下同)[1],骨髓腔内的氧分压为8-56 mm Hg(1%-7%)[2].而目前细胞体外培养环境的氧分压通常为159 mm Hg,即氧浓度约为21%.Papandreou等[3]认为外界氧供和细胞的氧需应维持平衡,从而保证细胞的良好生长环境.Morris
期刊
期刊
目的 通过比较射频消融(RFA)与手术切除在小肝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从而评价RFA对小肝癌的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1966-2008年)、EMBASE(1966-2008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1978-2008年)、Cochrane图书馆、循证医学评价(Ovid版)和Cancerlit(1993-2008年)等数据库,截止日期2008年1月1日,文献语种不限
旁路移植转流术是缺血性病症主要的治疗手段.人工血管转流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因吻合口内膜过度增生引起吻合口狭窄,继而人工血管内血栓形成,引起人工血管完全阻塞,造成肢体缺血加重,甚至因此导致截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