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计算能力是进行数学学习、开展数学探究与思考的基础能力。计算教学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计算随处可见,不论是做何种数学题目,都离不开数学计算,同时在其他学科教学以及平常生活中也存在着大量的数学计算。鉴于计算能力的重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计算;兴趣;习惯;口算;笔算;思维;能力;培养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深入学习数学和发展的基础知识。在小学,计算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关于“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要求学生在计算方面要达到会、正确、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的教学要求。纵观全国小学数学试题,涉及计算内容的题目在一份试卷中均占85%左右。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计算教学,有效地提高小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但实际计算中,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简单的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马虎、不进行验算造成计算的不正确。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来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重视计算兴趣的培养
由于计算题是由数和计算符号构成的,比较抽象,没有生动的情节,就采取了习题形式多样化。虽然我们反对过度的练习,但熟能生巧,计算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适度的练习,任何知识都需要在用的过程中逐渐被接受和内化。我们可以在练习形式多样性和趣味性方面下工夫,提高练习的操作性,寓学于做,教、学、做合一。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二、重视口算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训练不仅应从乘法口诀、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加法以及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等几方面来展开阶段性训练。更应注重从学生、家长、老师三方面来进行培养。首先是学生方面。口算训练是长期而枯燥的一项工作,应注意提高学生对口算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口算训练的重视程度应该得到有效加强。其次是家长方面。本着架起沟通的桥梁,共担教育责任的教育理念,家长可在平时的家庭生活中对孩子进行口算训练,如每天对孩子进行5道口算题的训练,日积月累,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最后是老师方面。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长期坚持口算能力的培养。如教学中利用每节课开始的前三分钟进行10道题的口算训练。
三、重视笔算能力的培养
笔算教学是计算教学的基础。笔算教学在小学教学中占据大半内容。对于笔算教学我认为应当重视以下两点:一是重视笔算算理的教学。新课改以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出了重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等要求,而忽略了心理学中"第一印象"的现实。学生在自学中产生的错误笔算算理很难得以纠正。因此,教师应该提供具体的生活事例,让学生明确算理后,再进行反复的强化训练,达到笔算的有效教学。二是重视笔算的多样化和最优化的有效整合。笔算教学同样也应该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思维的训练。当学生掌握基本的笔算算法后,引导学生探索出适合自己的算法和最恰当的算法,并熟练掌握。
四、重视思维能力培养
在计算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就能使计算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同时,计算能力得到了发展,又能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认真审题,随时注意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的计算。如计算63+19-17这道题时,在学生能正确计算的同时,可有意识的让学生观察算式的后两个数,问“63加上19再减去17,其实就是63加上几?”对于一时不能理解的学生可用摆一摆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这样不仅缩短了计算的时间,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计算教学中还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他们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使他们认识到,只有开动脑筋,想尽各种办法独立的去解决问题,才能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如:怎样比较4/9和3/7的大小呢?请同学们自己想出解决的办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把不同的方法板书出来,让学生评价哪种方法好,这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重视计算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和保证。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师要教育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书写整洁,对计算的结果自觉检查。必须注意,课堂计算时,教师绝对不要提“看谁算得快”的要求,否则,学生往往是只图快、不求对,久而久之,容易养成不良的习惯;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需要结合教学实际长期进行培养和训练。因此,我们应该在强化基础知识教学,形成一定的计算基本技能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力求使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金凯丽.口算、估算和笔算三种计算方式要紧密结合[J].陕西教育,2008(05)
[2]杨丽红.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几点看法[J].新课程学习(上),2012(07)
[3]谢佩珍.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J].教育革新,2005,(4)
关键词:计算;兴趣;习惯;口算;笔算;思维;能力;培养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深入学习数学和发展的基础知识。在小学,计算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关于“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要求学生在计算方面要达到会、正确、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的教学要求。纵观全国小学数学试题,涉及计算内容的题目在一份试卷中均占85%左右。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计算教学,有效地提高小学生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但实际计算中,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简单的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马虎、不进行验算造成计算的不正确。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来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重视计算兴趣的培养
由于计算题是由数和计算符号构成的,比较抽象,没有生动的情节,就采取了习题形式多样化。虽然我们反对过度的练习,但熟能生巧,计算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适度的练习,任何知识都需要在用的过程中逐渐被接受和内化。我们可以在练习形式多样性和趣味性方面下工夫,提高练习的操作性,寓学于做,教、学、做合一。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二、重视口算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训练不仅应从乘法口诀、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加法以及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等几方面来展开阶段性训练。更应注重从学生、家长、老师三方面来进行培养。首先是学生方面。口算训练是长期而枯燥的一项工作,应注意提高学生对口算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口算训练的重视程度应该得到有效加强。其次是家长方面。本着架起沟通的桥梁,共担教育责任的教育理念,家长可在平时的家庭生活中对孩子进行口算训练,如每天对孩子进行5道口算题的训练,日积月累,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最后是老师方面。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长期坚持口算能力的培养。如教学中利用每节课开始的前三分钟进行10道题的口算训练。
三、重视笔算能力的培养
笔算教学是计算教学的基础。笔算教学在小学教学中占据大半内容。对于笔算教学我认为应当重视以下两点:一是重视笔算算理的教学。新课改以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出了重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等要求,而忽略了心理学中"第一印象"的现实。学生在自学中产生的错误笔算算理很难得以纠正。因此,教师应该提供具体的生活事例,让学生明确算理后,再进行反复的强化训练,达到笔算的有效教学。二是重视笔算的多样化和最优化的有效整合。笔算教学同样也应该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思维的训练。当学生掌握基本的笔算算法后,引导学生探索出适合自己的算法和最恰当的算法,并熟练掌握。
四、重视思维能力培养
在计算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就能使计算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同时,计算能力得到了发展,又能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认真审题,随时注意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的计算。如计算63+19-17这道题时,在学生能正确计算的同时,可有意识的让学生观察算式的后两个数,问“63加上19再减去17,其实就是63加上几?”对于一时不能理解的学生可用摆一摆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这样不仅缩短了计算的时间,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计算教学中还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他们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使他们认识到,只有开动脑筋,想尽各种办法独立的去解决问题,才能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如:怎样比较4/9和3/7的大小呢?请同学们自己想出解决的办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把不同的方法板书出来,让学生评价哪种方法好,这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五、重视计算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和保证。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师要教育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书写整洁,对计算的结果自觉检查。必须注意,课堂计算时,教师绝对不要提“看谁算得快”的要求,否则,学生往往是只图快、不求对,久而久之,容易养成不良的习惯;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需要结合教学实际长期进行培养和训练。因此,我们应该在强化基础知识教学,形成一定的计算基本技能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力求使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金凯丽.口算、估算和笔算三种计算方式要紧密结合[J].陕西教育,2008(05)
[2]杨丽红.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几点看法[J].新课程学习(上),2012(07)
[3]谢佩珍.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J].教育革新,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