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影接桂影,月圆人更圆

来源 :学苑创造·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rong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为中秋申遗的话题屡屡被人提及。那么你可知道,这个美好的团圆佳节,究竟有着多么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 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中秋的起源
  中秋又叫仲秋、月夕,自古便是中华民族非常重要的民俗节日。
  “中秋”一词出现得很早,《周礼》中就有“中秋献良裘” “中秋夜迎寒”的记载。唐宋时期,仲秋时节的玩赏之风和民间流传的祭月风俗逐渐合流,中秋因此发展成为一个专项的节日。北宋末年,由于山河破碎,中秋的圆月更被赋予了“团圆”的内涵,中秋节的团圆性质和地位得以确定,并流传至今。
  二、 奉祀月神的祭品——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的代表性食品。但在古时候,月饼首先不是给“人”食用的,而是奉祀月神的祭品,人只有在月神“享用”之后才能分食。随着时代的演变,月饼逐渐演化为一种纯粹的食品和礼品,寄托着对民族先祖的追忆之情。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而关于月饼的起源,主要有唐军大捷说、贵妃望月说和元末起义说等三种。
  三、 不比寻常三五夜,素光何处不清幽——中秋之节物风俗
  中秋节的主要主题有:祭月、游赏与团圆。古时,祭月是中秋的核心,其他习俗皆是祭月的衍生。
  (一) 祭月之俗。
  按照传统,中秋祭月要进行沐浴、更衣、上香、祭酒、赞礼等多项活动,场地以家中庭院为最佳,也可以在阳台、草坪、花园、游船、空地等月光能照到之处。如遇阴雨天,可转移到檐下或室内,但需打开门窗,向月亮的方位摆放祭桌,面向月亮而祭。
  (二) 游赏饮食。
  祭月之风产生了游赏之俗。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而出游街市则称“走月”。赏月又叫玩月,形式丰富多彩。古时就有搭彩楼、酒楼邀月,或备时鲜、演神话戏曲,或登山夜游、泛舟赏月等各种形式,当夜文人赋诗、俗士讲古,通宵达旦,共欢同乐。如明代田汝成的《熙朝乐事》记载,中秋之夜,杭州家家置办家宴赏月,或是带上装月饼的食盒和酒壶到西湖边通宵游赏,在湖边苏堤上,人们成群结队,载歌载舞,好不热闹。
  除月饼之外,各地中秋节还有许多有特色的节日饮食。如南京人中秋爱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且酒宴后必食浇以桂浆的糖芋头;四川人过中秋除吃鸭子外,还要打粑、吃麻饼和蜜饼等。往往祭月之后,家家便铺陈酒宴,一边欣赏明月,一边享用美酒美食。
  (三) 团圆之愿。
  中秋一轮圆月,被人们寄予了团圆、美满的心愿。中秋之夜,月饼是圆的,水果是圆的,当空的皓月更是圆的。自古,中秋就是一个团圆之节,人们在分切月饼时,不会落下任何一个人,连离家的游子和孕妇腹中的胎儿也要算上一份。而无论是游赏、饮宴还是娱乐,中秋的活动非得合家团聚方能尽兴美满。
  (四) 中秋娱俗。
  中秋之夜,明月如水,人们还会燃灯以助月色,作为娱乐。中秋燃灯的风俗之盛,仅次于元宵节,而猜灯谜也是民间喜爱的中秋娱乐。中秋彩灯可以自制,像有的地方还有西瓜灯、桔灯、柚子灯等特色彩灯,父母与孩子一起动手制作,极富趣味。
  另外,有些地方还有烧斗香、树中秋、烧塔、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放彩灯等特殊风俗。浙江一带,除赏月外,中秋观钱塘江大潮的奇伟瑰丽也是一大盛事。
  四、 中秋桂下人祭月,月夕灯影夜迎寒——与月有关的诗歌
  历代诗人歌咏中秋、明月,抒发怀乡情怀的诗歌数不胜数,我们遴选了其中通俗易懂、广为传唱的佳句名篇,供同学们品读、欣赏: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唐·李冶《明月夜留别》)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举杯长叹问青天,低头苦泪透青衫。惟有独酌遣愁怨,故人千里望团圆。(宋·杨万里《中秋月》)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摩天咿哑冰轮转,捣药叮咚玉杵鸣。乐奏广寒声细细,斧柯丹桂响叮叮。偶然一阵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宋·辛弃疾《听月诗》)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其他文献
芹菜:随着网络的应用和普及,应运而生的网络语言,近年来以其强劲的势头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甚至走进了校园,走进课堂,走进了学生们的作文中……对此,有人欣然接纳,有人忧心忡忡。那么网络语言是否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呢?让我们来听听,在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中学部第八届“天桃杯”辩论赛初赛中,作为正方的初09(11)班和作为反方的09(10)班是如何就这个问题展开辩论的。    正方观点:网络语言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在成长的岁月中,父母的爱、老师的爱、朋友的爱,都是我心中的太阳。   父母的爱是我心中的太阳。是他们把我带到这个无比美好的世界上,陪伴我走过了十三个春夏秋冬;是他们每天早出晚归,让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是他们让我在爱河中幸福地成长。敬爱的父母亲,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  老师的爱是我心中的太阳。是老师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是老师让我知道了学习并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和责任,更是一把通向未知天地的
亲情友情 其爱融融  相信在刚过去的2011年,每个人都有不少精彩难忘的经历。在这些经历中,你最快乐的一件事、那个最快乐的时刻又是什么呢?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吧。回味快乐,思考生活,让我们一起快乐成长!  韦晓薇:我们一家有幸去参观了西安园博会。一路上,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博览会的神奇和绚美,而是在拥挤的买票、排队过程中,爸爸总是用他那宽大的肩膀尽力地呵护妈妈和我,生怕别人挤压到我们。太阳很毒辣
距离云南省陆良县城约18公里,有一个叫做“彩色沙林”的地方。那里,有沙粒堆聚而成的峰峦,任凭风吹雨打依然屹立不倒,它们千姿百态,颜色变幻无穷,因而有了“彩色沙林”之称。然而,就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却会发生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情。电闪雷鸣的夜晚,在山沟里,空旷无人之地蓦地响起了厮杀声、惨叫声、兵器碰撞声、马嘶声、马铃声,各种各样诡异的声音令人胆战心惊……这不是拍摄恐怖电影的现场,而是被当地人称为“过阴兵”
时爬、时蹲、时侧身,黑暗尽头,危岩巨石、跌水陡崖随处可见……这是探洞者独享的刺激经历。有人说,探洞的魅力就在于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步会看见什么。是的,正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让许多探洞爱好者对此流连忘返——  洞穴探险作为一项团队活动,是富于集体主义精神的;但探险队的每一名队员,又必须具有独立活动的能力。探洞者在探险期间不仅要将全身心贡献给团队,还要在没有其他队员帮助的情况下,独立地进行探洞和处理一些紧
老爸拿着计算器正在算当月的各项开销,老妈则坐在对面唠叨,一会说这个月电费多了,一会说这个月水费超了,一会又说全家人一定要节约……终于唠叨完了,她还不忘推老爸一把,提醒道:“听见没有,我刚才讲了那么多,总之是……”  老妈猛一推,老爸一下子按错了计算器的键,只听一个响亮的电子女中音接着说:“等于零。”气得老妈七窍生烟。
如果说因活而生,那么活着是为了什么?活着是对生命的尊重。那么尊重的意义是什么?是让人生更加多姿多彩。那又如何不枉此生呢?我觉得,应当是细心品尝生活的滋味,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  酸——欲哭无泪  今早,数学测试。看着满满的题目,我的心揪了一下,真不晓得何时能答完。果不其然,都过了十多分钟,我连一题也没做出来,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可这一急真不得了,把我脑子全塞住了,连简单的题目都一筹莫展。
摘 要 语文教学过程中经常存在一些对篇幅较短的文章讲不深、讲不透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具体的文本解读实践来进行一些探索,从而实现短文厚读、浅文深教,更好地引领学生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 短文厚读;深解  《陈太丘与友期行》是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篇幅短小精悍,内容浅显易懂,对于学生来说没有太大的阅读障碍,结合书下面的注释,自己阅读、翻译、理解都不成问题。这样的一篇浅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唱到一半,就已泪流满面。仅仅是为了这座圆明园废墟上的校园,为了我们未曾燃烧的青春?毕业前夕的小饭馆里挤满了毕业生,大声嚷嚷着劝酒的,默默地一杯杯喝光的。酒是青春的象征,那些最撕心裂肺的话,是刚刚喝醉的时候从心里流出来的。  那辆骑了四年的自行车该传给师弟们了,师弟们还看得上伤痕累累的自行车吗?曾经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的女孩在天涯,天涯真的很远,不是心灵所能包孕的距离。  自
外白渡桥是上海外滩的标志性建筑之一。2008年4月,这座桥被整体拆移,运到船厂进行维修,上海人称之为“疗养”。一年后,它将以原貌重现黄浦江畔。  但大家也许不知道,之所以决定对这座百年老桥进行“疗养”,这里面是有故事的。  2007年年底,外白渡桥刚刚度过自己的“百岁华诞”。这时,上海市有关部门收到了一封寄自英国的信件。信中说:“外白渡桥的设计使用年限为一百年,现已到期,请注意对该桥进行维修。”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