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辅助与腹腔镜辅助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疗效比较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hladr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与腹腔镜手术的短期和中长期疗效。

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外科拟行根治性手术的130例中低位直肠腺癌患者(入组标准:年龄>18岁,≤80岁;结肠镜活检病理确诊为直肠腺癌;肿瘤距离肛缘≤12 cm;无远处转移;经检查为cT1~3N0~1或新辅助放化疗后ycT1~3;适合接受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根据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的方法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机器人手术组(66例)和腹腔镜手术组(64例),分别接受机器人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收集所有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短期和中长期疗效。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并绘制生存曲线,组间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

结果

机器人手术组1例患者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直肠腺瘤后被剔除。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患者。两组手术方式、预防性造口、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流质时间、拔除导尿管时间、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腹腔镜手术组相比,机器人手术组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3.4±49.7) ml比(119.1±65.7)ml,t=-4.461,P<0.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8%(7/65)比12.5%(8/64),χ2=4.342,P=0.720]。机器人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5.7±6.2)枚和(13.8±6.1)枚,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24,P=0.087)。两组患者术后标本肿瘤长径、肿瘤上下切缘距离、全直肠系膜切除完整性分级、阳性淋巴结数目、术后病理分期以及肿瘤分化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标本远侧切缘均为阴性,机器人手术组有1例患者环周切缘为阳性。两组患者术后中位随访24(9~31)个月,机器人手术组2年总生存率和2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5.4%和90.8%,腹腔镜手术组分别为90.6%和85.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机器人辅助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疗效与腹腔镜手术相当,但机器人手术能减少术中出血量,更好地实现精准微创。

其他文献
设λ1,λ2,…,λn是n阶图G的特征值,图G的能量定义为图的特征值的绝对值的和.利用图的特征多项式以及图的偏序关系比较,讨论了树T(n,d;n-d-k-1,0,…,0,k)的能量随参数k的变化依次变化的规律
目的探讨有助于在长径<5 cm的胃黏膜下肿瘤(SMT)中鉴别胃肠间质瘤(GIST)和良性肿瘤的CT特征,构建一种简易实用的CT评分法并进行外部验证。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病例入组标准:(1)经术后病理确诊的胃SMT;(2)具有治疗前胃部CT平扫及增强图像。排除标准:(1)伴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2)在CT检查前接受过相关治疗;(3)CT显示长径≥ 5 cm。根据以上标准,于2013年1月至2
在雷达散射截面(RCS)测试中,低散射载体的设计结果取决于被测目标的RCS量级;为进行细节性隐身设计,获得台阶与缝隙排除载体干扰后的RCS水平,提出一种在台阶与缝隙RCS测试中的
按我刊稿约.论著摘要必须写成冠以“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应给出主要数据)”和“结论(conclusions)”小标题的结构式。采用第三人称撰写,不用“本文”我院”“we”等主语,不加评论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