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 启迪思维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andh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浓,求知欲越强。因此,在小学数学第一册中“十几减8”这节课的教学,我根据低年级小学生好奇、好动、好玩和好胜的特点,借助电教投影手段,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积极学习,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我来谈谈教学实践的几点心得。
  关键词:学习兴趣;电教投影;实践操作
  一、 巧设铺垫,激发求知欲
  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很强,新知识往往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学时必须充分挖掘新旧知识的衔接点,有目的地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教学“十几减8”前,先设计这样几道铺垫练习:8 ( )=12、8 ( )=14等8道题,然后出示题目:8 ( )=14,问学生8加几等于14,学生很快就出,8 6=14,这时老师抓住时机问:“14减8等于多少,你们会算吗?”在学生似懂非懂的情况下产生求知欲,使他们跃跃欲试,急于探索知识,教师便可顺水推舟巧妙地导入新课。这样,通过铺垫练习,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架起桥梁。
  二、 变静为动,促進思维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一再建议教师要“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让学生们把你所教的学科当作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课堂上,空洞的说教,干巴巴的讲解,学生只是奉命而学,绝达不到这样的境界。可见,在教学中应根据小学生的好奇的心理特征,运用生动形象的投影教学,把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我把例1的茶杯图制成活动的投影片,借助幻灯投影手段,将枯燥的画面内容动态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启迪。教师演示时,先出示8个白茶杯图,再出示3个花茶杯图,问共有多少个茶杯;同时用实线圈把8个白茶杯和3个花茶杯圈起来,表示求茶杯的总个数。在学生算出一共有11个茶杯后,紧接着教师再用虚线圈把8个白茶杯圈起来,表示要拿起8个,启发学生思考,求还剩几个茶杯,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很快列出算式:11-8=3。这样,在由静态动态化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在兴趣中观察、思考,思维呈现出高度的活跃,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想象力得到发展。
  三、 动手操作,感知算理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要认识一个客体,就必须动之以手。”好奇、爱动是小学生的天性,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学具,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算一算等操作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步由动作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如:在教学例2摆一摆、算一算:13-8=( )时,我让学生摆学具,先数出13个黄色圆片,再两个两个对齐,一共摆出13个黄色圆片,问;学生从13个圆片去掉8个,应怎样移动圆片?学生动手把左边的8个圆片移开,摆的过程是,求还剩下几位列成算式:13-8=( ),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13减8等于多少?该怎样想?“因为8加5等于13,所以13减8等于5”,接着,结合图、式对照,还剩下几个?(5个)学生一目了然很快回答出得数。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用方块摆一摆:15-8=( ),然后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这样,通过一系列活动,全体学生都边动手边思考,用学具促思考,用思考指挥动手,这样的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学生学得生动活泼。
  四、 设计练习,培养能力
  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优化练习设计,让学生练得有趣、有味、有思,达到巩固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使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例如:在巩固“十几减8”的减法题时,我设计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四个练习层次:
  第一层次:紧扣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简缩思维过程的训练,及时反馈信息。通过采用“考一考、比一比”的练习形式,让学生看黑板上7道“十几减8”的算式,做到算看式换得数,然后评议谁回答得又对又快。这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二层次:由具体的摆一摆、算一算过渡到抽象的想一想、做一做,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课本“做一做”第1题根据画面内容,说出图意,启发学生列出算式,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又发展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第三层次:设计新颖有趣的游戏活动,创设轻松活泼的计算情景,使儿童无拘无束地边学习边游戏,享受到计算的乐趣。如:设计做“找房子”游戏:先在黑板上贴着6座写着号码的房子,再集6张写着算式的卡片(13-8,17-8,12-8,14-8,15-8,11-8)一同分给同学,让这些扮演小动物的同学找一找自己的房子。找对了全班同学就拍拍手,祝贺他找到了新家,这样,学生在“玩”中学,“玩”中练,学习兴趣倍增,对所学内容留下深刻的记忆。
  第四层次:通过对比练习,发展学生的比较能力。如:计算出结果,找出计算的规律:10-8=,11-8=,12-8=,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找出解题规律,提高运算能力,形成技能技巧,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总之,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将学生摆在主人翁的位置上,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兴致勃勃,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知识。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品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
  作者简介:
  郭艺勇,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龙山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海绵城市作为目前最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可以有利缓解城市化进程对地理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文章以城市化对水圈的影响为例,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城市化的地理教学过程中,结合福州市建设海绵城市的案例,培养学生的生态城市观,达到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效果。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化;地理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精选利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
摘 要:在小学阶段,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通过阅读来了解文章的内容表达和深层意义很重要。小学生对阅读往往缺乏兴趣,一方面是他们对字词短句还不能熟练地运用;另一方面,学生在文章内容理解上,容易遇到阻碍,打击了他们阅读的信心。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在教学工作的经验,就如何培养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进行了简单分析和初步探究。  关键词:阅读兴趣;阅读思维;创新教学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并
摘要:翻转课堂近些年引入中国,在高等教育中还不是很普遍。我国的教育背景、学生综合能力水平和学习习惯、教师的教学观念等与国外有巨大差异。因此,在我国高校实行翻转课堂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了解翻转课堂的实施情况有利于学院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解决这些问题能为今后更顺利地开展翻转课堂奠定基础。  关键词:翻转课堂;实施现状;问题及对策  近几年来,翻转课堂受到国内教育学者的普遍关注。虽然
摘 要:数学教科书只是知识传播的一个载体,在实践教学中我们要以新教育观念去解读新数学教科书,吸取教科书的精髓,但同时也不要被教科书所奴役,要能做到不束缚于教科书,能适时地跳出教科书教数学,并且要不断提高自我,合理、大胆地开发数学校本课程,勇于成为摸着石头渡大河的探险者。  关键词:解读;不束缚;从容走进  数学教科书是实现新课程改革思想及理论的重要载体工具,解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科书,
摘 要:本文對于酸的浓度会导致酸的性质的不同进行探究,其中的酸以HCl、H2SO4、HNO3为例进行分析。在教学中,通过对这三种酸的浓酸与稀酸的性质异同,以及在反应中浓酸可转化为稀酸,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浓度与物质性质的关系,有利于树立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法思想。  关键词:性质;浓酸;稀酸;变化;辩证法
摘 要:很多教育部门和机构在下半年都组织老师们开展教学竞赛,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呈现精彩的课堂。那么如何评判一堂好课呢?这个答案可谓仁者见仁,标准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从学生的角度评判,是否调动了学生参与和体验、是否有利于学生现时的学习和将来的发展。所以评判一堂好课关键看学生。  关键词:好课;标准;学生;学习;参与;体验;价值  衡量一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有人认为好的课堂是教学目标明确、适
摘 要:推动古诗课堂教学回归“本然语文”,这是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要求相呼应的,是对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一种更质朴的践行。然而在一线教学中,我们的古诗教学普遍存在“功利化”“碎片化”“无我化”的三大误区,使其偏离了课标的目标,也偏离了语文的“本然”。笔者从一堂省级公开课课堂设计切入,提出对此三大误区的探讨,以期引发反思。  关键词:本然语文;古诗教学;误区纠偏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摘 要:随着科技和教育手段的进步,将微课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日益受到重视。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可以丰富教学素材,鼓励小学生大胆想象和营造轻松氛围,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微课或丰富形象的画面、或悦耳动听的声音、或鲜艳生动的图像,将小学美术知识点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大大地激发了小学生学习美术的欲望,更好地理解小学美术知识难点与重点。  关键词:小学美术;微课教学;实践研究  一、 引言  
摘 要:兴趣对于小学生英语学习影响十分重大,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学科,其本身在我国本土应用条件并不像汉语一样广泛,而这就导致学生学习英语除了在日常课堂中学习外,若想得到进一步提升,则完全依赖其对于英语学科的兴趣。同时小学生正处于学科兴趣的塑造期,在这个阶段如果能让小学生对一门课程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对于其今后的学习与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互动教学作为提升课堂效率,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
摘 要:目前,各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都面临着或多或少的困境。在我国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大学英语课程如何继续生存,以何种方式生存,成了每个高校都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每个大学英语教师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很多高校针对目前的情况进行了课程改革,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设置便是改革尝试的办法之一。本文在此背景下,针对工科专业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的背景和现状进行分析,以实现后续课程设置更为合理化的目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