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恐龙同时代的植物——苏铁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cStone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亿多年前,在古生代的最后一个纪——二叠纪,地球生物圈发生了重大变革和更替;高大的蕨类植物因为无法适应地球气候的变化已趋衰退,古生代植物开始了向中生代植物的过渡。到了中生代,裸子植物成为植物界新一代的统治者,苏铁应势而出,开始在地球上生长繁殖。
  其实,苏铁并不只是一个种,而是一个大类群;它们究竟属于哪个植物门类?长久以来,这个问题都没有得到肯定的回答。直到19世纪末,日本学者平濑作五郎和池野成一郎分别研究了苏铁生活史的各个阶段,发现它们的生殖过程还保留着具有纤毛的精子,由此才确定了苏铁是孑遗的裸子植物。
  作为一种非常古老的裸子植物,苏铁在恐龙称霸的中生代,尤其是三叠纪晚期至侏罗纪时非常繁盛,种类极多,几乎遍布整个地球,堪称中生代植物界的一大旺族。据说当时每三种植物中就有一种是苏铁。但盛极而衰,至晚白垩世苏铁数量剧减;到第四纪(距今250万年)冰川来临时,因北方寒流南侵这一“天灾”,苏铁科植物大量灭绝;而我国四川、云南等地部分苏铁科植物则在青藏高原、秦岭等天然屏障的保护下幸免于难。
  生活中,人们常用“铁树开花”来比喻事情非常罕见或极难实现,因为种植在温带的苏铁开花难得一见。但实际上,只要温度、湿度适宜,想要亲眼目睹铁树开花并非难事;尤其是在热带地区,20年以上的苏铁几乎每年的6~8月都可以开花。而且,雌雄苏铁树盛开时的花形并不相同,各具魅力。雄苏铁树开的花呈长椭圆形,形如宝塔,挺立于青绿的羽叶之中,黄褐色的花球,内含昂然生机,外溢虎虎生气,傲岸而庄严;雌苏铁树开的花呈浅黄色,像个小扁球,紧贴于茎顶,如淡泊宁静的处女,安详而柔顺地接受着热带、亚热带阳光的滋润。
  苏铁是常绿木本植物,树干圆柱状,通常不分叉,全株呈伞形,大型的羽状复叶丛生于茎的顶端,如孔雀开屏向四周伸展,长可达2~3米,由数十对乃至上百对细长的小叶组成;深绿色带有光泽的线形小叶初生时内卷,成长后便扯直,变得刚硬。苏铁的种子成熟时具有色素呈暗红色,大小如鸽卵,没有果皮包裹,外层是肥厚的肉质层,少则几十粒,多则上百粒,圆环形簇生于树顶,十分美观,有人称之为“孔雀抱蛋”。
  苏铁又名凤尾蕉、铁甲松、金代、铁树等。在民间,人们更偏好“铁树”这一称谓。溯其缘由,一说因其木质密度大,入水即沉,坚硬、沉重如铁而得名:另一说因其生长需要大量铁元素,即使是衰败垂死的苏铁,只要将铁钉钉入其主干内,就可起死回生,重复生机,故而得名。
  据《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苏铁性甘平、味淡,其叶、花、种子、根均可入药,各有所长,但因苏铁种子和茎顶部树心有毒,用药时尤应慎重。苏铁植株还可以分离出苏铁双黄酮,树干髓的淀粉不仅可供食用,还可作酿酒的原料,提高出酒率;在西双版纳,有的少数民族居民喜欢采其嫩叶作蔬菜食用。
  目前,世界上生存着的苏铁科植物共10属约110种,主要分布于东西半球的热带及南亚热带,少数种可沿干热河谷伸至中亚热带。我国仅产1个属——苏铁属,约11种,分布在台湾、福建南部、广东南部、海南岛、广西南部、贵州南部、云南南部及北部与四川南部。因是热带及亚热带南部树种,在云南、广东、福建、台湾、四川等南方各省,人们常将其露地栽种于庭前阶旁及草坪之中;而江苏、浙江及华北等北方各省多栽于大盆,用来布置厅室,古韵卓然。
  有时候,植物也会因为“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而遭殃。苏铁树形古雅、主干粗壮、四季常青,深受人们喜爱,但它的生长速度很慢,每年仅长一轮叶丛。人类对苏铁的“情有独钟”,刺激了商品贸易对苏铁的大量需求,各地野生苏铁屡遭挖掘,导致各种苏铁的自然分布区逐渐缩减,天然植株越来越少。
  为了保护苏铁类植物不致因国际贸易的影响而步入灭绝的困境,《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已将苏铁类所有种全部列入附录,不允许或严格限制将其用于商品贸易。1999年8月4日,我国批准公布了与《野生植物保护条例》配套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其中苏铁属所有种全部列为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无特殊情况,禁止采集(采伐);同时,《国家禁止、限制出口的珍贵树木名录》中规定,苏铁属所有种全部列为限制出口的树种。
  在《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名录》中,苏铁科的叉叶苏铁、攀枝花苏铁、篦齿苏铁(云南苏铁)和台湾苏铁都在保护之列。目光长宜放眼量,人类对大自然的欣赏和钟爱,并不是我们可以无穷尽地将这些野生物种圈养驯化并“据为己有”的理由。不只是苏铁,对越来越多已经步入或即将濒临灭绝厄运的植物而言,我们必须投入更多精力采取积极有效的保护举措(如建立专门的自然保护区和种群复壮等),让后世子孙也有机会亲眼目睹这些与恐龙同时代的植物。
  
  相关链接:
  ◆叉叶苏铁(现状:涉危种)
  1904年,英国著名植物学家麦查理茨在越南进行植物调查时,发现了一种形态特殊的苏铁植物,随即带回活苗,将其引种于新加坡植物园。经进一步研究于次年作为新种正式发表,并以发现者的名字命名该植物的拉丁学名。由于该种苏铁的小羽叶片呈二叉分歧,我国习惯将其称为“叉叶苏铁”。实际上,早在1899年在我国广西地区就发现有叉叶苏铁,但当时被定为刺叶苏铁的叉叶变种。后来,才发现在越南和广西发现的二种苏铁其实都是同一种。因为叉叶苏铁仅分布于从广西到越南河内的狭小范围内,又因其奇特的叶形是研究苏铁植物系统发育的重要材料,因此被定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攀枝花苏铁(现状:濒危种)
  攀枝花苏铁是1971年发现的苏铁新种,1981年才正式定名,1984年即被列入我国第一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它同时具有稀有性、珍贵性、古老性三个特点,属于世界性珍稀濒危残遗物种。本种生长在金沙江干热河谷的特殊环境中,它的发现把苏铁植物自然分布的北界上推到北纬27°11′对植物地理区系和古气候古地理研究有重要价值。
  
  ◆篦齿苏铁(现状:渐危种)
  在我国,分布于云南南部红河、思茅和西双版纳地区的常绿阔叶疏林下或次生灌丛间(海拔1500米以下)。此外,印度、尼泊尔至中南半岛各国均有分布。其大孢子叶的形状与二叠纪的化石苏铁相似,对研究苏铁类植物的演化、分布及古地理、古气候等都有价值。
  
  ◆台湾苏铁(现状:濒危种)
  台湾苏铁主要分布于北回归线附近及其以南地区,通常生长在向阳的沟谷悬岩峭壁间或溪河两岸疏林中,具有抗火烧、喜温暖、畏冷湿、忌遮荫等特征。目前仅残存于我国台湾和海南的个别地区,数量极少,生长缓慢,繁殖力弱;加之其所处森林的破坏,生境的改变和过量的挖掘,已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作为我国特有种的台湾苏铁,对研究地史的变迁和植物区和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责任编辑]王亚娜
其他文献
克氏海马鱼是一种小型鱼类,它的外貌十分奇特,与一般鱼类大不相同,头部的形状酷似马头,尖端生有5个短小的棘,颈部转了一个弯,使头与躯干形成直角,身体的表面也没有大多数鱼类具有的鳞片,呈侧扁形,外面被环状的骨板所包裹,还有很多平行的体环,在躯干部有11环,在尾部有39~40环,看上去又仿佛是披着铠甲的战马,所以被称为“海马鱼”。它的体形是海马鱼类中较大的,体长为305~325毫米。全体均呈淡黄色,体侧
今天,这些词我们常挂在嘴边,你知道它们的原意吗?  “哇塞”原是闽南方言,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在台湾流行开了,最早传入大陆应该是在80年代初,首先流行于开放的沿海地区。其中,“哇”就是第一人称代词“我”,而“塞”则是一个表示性行为的动词,善很不变雅的词。  这样一个难听的词语,本来是不应当流行开来的,但是现在却成为年轻人的口头禅,连幼儿园的小朋友也跟着学了起来。使用者不知道“哇塞”是什么意思,只
在一亿多年前的中生代侏罗纪时期,地球上一片繁荣,热闹非凡,到处长满了桫椤、苏铁、银杏、水杉……在这些遮天蔽日的大树下,恐龙、独角象争食着富含淀粉的桫椤;沼泽地里恶蜥张着血盆大口,虎视着树上的始祖鸟……古老的动植物互相争斗,弱肉强食,共同演绎着地球上一段漫长而复杂的岁月。  岁月沧桑,地球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由于受星际影响,地球发生了造山运动,珠穆朗玛峰从海底升起,接着又是第四纪冰川暴发等。这一
黄涛:“给予当事人温暖的人文关怀”  近日,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法院法官黄涛办理了一起家庭纠纷案件。  这是一起亲生儿子弃养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的案子。被告人的父亲早已去世,母亲因患有精神疾病一直在医院接受治疗,被告人虽是独子,却对患病的母亲不管不顾,反而由被告人70多岁的外婆承担起照顾病患的重担,并为此耗尽了退休积蓄。无奈之下,外婆将外孙诉至法院,希望司法机关教育被告人,让其承担起赡养的法定义务。 
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在地学上是可以依据岩石性质和构造以及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特点加以分类的。这其中有一类叫丹霞地貌或丹霞风景区,如福建泰宁的大金湖世界地质公园、广东韶关的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江西鹰潭的龙虎山国家地质公园,
从考古的角度讲,商朝是最可能获得姓氏起源物证的朝代。那个时代是典型的奴隶制时期,国家机构已经形成,帝王的嫡子有王位继承权,某些庶子被分封。这些爵国的后裔可能以国或封地的名字逐渐形成姓氏。另外还有以官名为氏的,如太史、司马、司空、司徒;以先人别号为氏的,如唐、夏、殷;以封地为氏的,如鲁、米、卫;以先人谥号为氏的,如庄、武、穆、宣;以居住地名为氏的,如郭、池;以从事职业为氏的,如陶、屠、巫、卜等等。 
几亿年前的第四纪,塑造了木扎尔特的冰川,它的脚下,一条神秘的丝绸古道,穿越高山垭口、激流、谷地、温泉、古堡,伴着漫山遍野的花香和红色的沙棘丛,静静地等待着归人:哈达木孜达坂,美丽的玛尼石上留着为你守候的魂魄,林立的巨石记录着那流传了千年的故事。  这就是位于天山汗腾格里峰脚下的夏特古道。夏特,清代称沙图阿满台,位于昭苏西南部的汗腾格里山下,是伊犁至阿克苏的交通驿站。夏特古道北起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昭
凤凰,是中国古代信仰中兆示和平吉祥、王道仁政、国泰民安的瑞鸟,亦称“凤皇”,系雌雄统称,雄为“风”,雌为“凰”,总称“凤”。凤与龙、龟、麒麟并称“四灵”,乃禽类之长。在几千年的文明传承中,凤凰信仰渗透到中华文化的各个层面,上达封建帝王,下止闾巷布衣,虚以神话传说,实以民俗生活。在衍生出凤凰文化特定内涵的同时,凤与龙一起构成了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图腾。    凤出东方    在凤凰源出问题上,人们根
2000年6月26日科学家公布人类基因组“工作框架图”,2001年2月12日科学家公布了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初步分析结果,2003年4月14日,科学家再次公布一个在目前技术条件下的人类基因组破译结果“最终版本”。随着这些基因研究的成果的一再公布,国际人类基因组组织(HUGO)的研究人员认为,在多国科学家长达15年的辛勤工作之后,人类基因组图谱的破译工作囿于目前技术条件而已经暂时告一段落,而“最终版本”
2006年一则题为《“奔奔族”(1975~1985年出生的人)一中国社会压力最大、最水深火热的族群》的帖子引爆各大网站论坛社区。文中指出:“奔奔族”既是“当前中国社会中最重要的青春力量”,又是“中国社会压力最大的族群”;他们身处于房价高、车价高、医疗费高的“三高时代”。“奔奔族”一词,源于他们“一路嚎叫不停地奔跑在事业的道路上”。    特殊的网络族群    作为当今社会最时髦的族群,“奔奔族”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