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具体化,是遏止城乡差距拉大趋势、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当下,科技下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已成为各界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以河北省衡水市河沿镇北沼村新农村建设为例,通过描述当地人在科技下乡活动中的文化和生态建设行为,来分析衡水地区新农村文化和生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对进一步推动衡水地区新农村文化和生态建设的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科技下乡;新农村文化建设;新农村生态建设;北沼村
1.科技下乡中北沼村的新农村文化建设
按照衡水市政府和衡水市农业局的部署,衡水市桃城区政府组织农牧局和各乡镇大力开展科技下乡活动。衡水市桃城区农牧局立足当地实际,在科技下乡的同时注重文化下乡,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
北沼村在新农村建设中重视“精神启蒙”、“观念改造”,造就新一代“文化农民”,把培育新型农民贯穿新农村建设的始终,把繁荣农村文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和重要目标。北沼村的新农村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突出文化农民主体性。为了协助衡水市桃城区农牧局开展新农村建设,北沼村成立了一些协会和社团,例如经联社、青年队、妇女队、秧歌队等。这不仅大大提高了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丰富了村民生产、生活的内容。二是培养文化能人。村干部是重要的文化能人。村干部是由村民选出进行上传下达政府精神、村庄管理的行政人员,还是村庄日常生产、生活进行协调管理的重要人物。他们是村里各种文化活动的核心人物,是实际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因此,村干部的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区农牧局在科技下乡中采用多种形式对村干部进行各方面的培训,同时也让他们各显才能献计献策为北沼村的发展增砖添瓦。三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科技下乡的过程中,区农牧局在北沼村开展农民读书和健身活动,举办劳动力技能培训、科技兴农知识培训,开展科普咨询、送科技下乡、赠科普资料等活动。大力推进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孝老爱亲模范、“好媳妇”等评比活动,倡导传递真情、共建和谐,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道德素质、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2.科技下乡中北沼村的新农村生态建设
在科技下乡活动中,衡水市桃城区农牧局把科技推广与推进以沼气池为中心环节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相结合,把沼气池建设同改变农民生活条件、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密切相连,致力于推进新农村生态建设。沼气池建设不仅是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重要途径,更是一项净化农村环境,创建和保护生态家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区农牧局对沼气建设高度重视,提出了“小沼气、大战略”的工作思路,把沼气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来抓。具体工作如下:一是为提高建池质量,壮大专业建设队伍。区农牧局举办了沼气工技术培训班,共培训沼气工50余名,提高了沼气工的建池技术,加强了建池力量。二是在完成2013年的农村沼气国债项目验收的基础上,为了搞好2014年的国债项目沼气建设,结合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制订了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实施方案,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发到了各乡镇,区农牧局成立了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领导小组,各乡镇抽调一名副职主抓此项工作,区新能源办公室组成了技术指导小分队,到各乡镇巡回指导建池。三是完善沼气物业服务组织。为让农民用好管好沼气池,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环保节能作用,新能源办公室为各乡镇的沼气服务站点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和物资支持。2013年上半年在重点村新建沼气物业服务组织23个,更好地保障了沼气的正常使用,方便了农民群众。
北沼村作为沼气建设的重点村,在以沼气池为中心环节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北沼村村民根据区农牧局的技术指导,把建池与改厕、改圈、改厨结合起来,人畜粪便不露天,最终使长期困扰农民的农村“三废”(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及污水)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废物变成肥料、燃料和饲料,从而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此外,北沼村的卫生院、食品站和饭店也纷纷建立了沼气池,极大的改善了公共卫生和环境状况。
3.北沼村科技下乡中新农村文化和生态建设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在桃城区农牧局的正确领导和北沼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北沼村推行的科技下乡各项政策得以顺利实施,新农村文化和生态建设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建设过程,在建设的过程中有关政策的实行以及在实践中仍会产生一些问题。
在对北沼村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调查研究中,发现限制该地区农村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农村文化设施不足,文化阵地作用难以发挥。一是文化站用房和活动场地严重不足。北沼村文化站只有一间办公用房,根本无法开展活动,也没有多余的空间用于布置图书室、阅览室等文化活动场所,难以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二是文化站活动设施、设备简陋。北沼村文化站只有几把椅、几张桌,连一台电视机都没有,图书、乐器以及一些体育运动器材也是以前留下的,很久未更换或添置,陈旧不堪,所谓的文化站已是有名无实,文化阵地的应有作用难以发挥。针对北沼村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以供探讨。一是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发挥建设资金的最大效益。建设文体活动中心,内设电视室、图书室、棋牌室,外设体育健身设施,使村民能就近开展学习、娱乐和休闲活动,提高农村文化設施的使用效益。二是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多方面筹集资金。虽然政府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出资者,但是为了使农村文化事业获得更快、更大的发展,可以适当地采取其它方式筹集资金。可通过市场手段向企业等经济实体筹集资金,在集资数额不大、群众负担得起的前提下,也可采取群众自愿临时集资的做法,筹集部分建设资金。
在对北沼村新农村生态建设的调查研究中,发现限制该地区农村生态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思想认识水平差距较大。省市县领导很重视新农村生态建设,但部分乡镇领导思想认识不足、工作力度不够。在北沼村一些村干部仍然存在重“三化”建设、轻“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问题,特别是在如何引导村民转变观念、科技致富等问题上重视不够,从而导致村民对新农村生态建设内涵理解不够,甚至有的村民根本就不知道生态建设是什么。针对北沼村在新农村生态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以供探讨,即提高基层干部理论素养。基层干部是政府树立良好形象的奠基石,立足基层、了解基层、服务基层是基层干部的职责所在。广大基层干部只有充分发挥其堡垒作用,树立典范,才能有利于带动村民进行新农村生态建设。同时,这也要求广大基层干部要深刻理解新农村生态建设的实质,积极推进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做好政府与农民的纽带。否则就会急功近利,和其它村庄盲目攀比,脱离实际,最终建设出来的只是形象工程。 [科]
【参考文献】
[1]王春林.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2).
[2]杨立新.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陆学艺.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个问题[J].宏观经济研究,2006(6).
【关键词】科技下乡;新农村文化建设;新农村生态建设;北沼村
1.科技下乡中北沼村的新农村文化建设
按照衡水市政府和衡水市农业局的部署,衡水市桃城区政府组织农牧局和各乡镇大力开展科技下乡活动。衡水市桃城区农牧局立足当地实际,在科技下乡的同时注重文化下乡,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
北沼村在新农村建设中重视“精神启蒙”、“观念改造”,造就新一代“文化农民”,把培育新型农民贯穿新农村建设的始终,把繁荣农村文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和重要目标。北沼村的新农村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突出文化农民主体性。为了协助衡水市桃城区农牧局开展新农村建设,北沼村成立了一些协会和社团,例如经联社、青年队、妇女队、秧歌队等。这不仅大大提高了村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重要的是丰富了村民生产、生活的内容。二是培养文化能人。村干部是重要的文化能人。村干部是由村民选出进行上传下达政府精神、村庄管理的行政人员,还是村庄日常生产、生活进行协调管理的重要人物。他们是村里各种文化活动的核心人物,是实际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因此,村干部的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区农牧局在科技下乡中采用多种形式对村干部进行各方面的培训,同时也让他们各显才能献计献策为北沼村的发展增砖添瓦。三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科技下乡的过程中,区农牧局在北沼村开展农民读书和健身活动,举办劳动力技能培训、科技兴农知识培训,开展科普咨询、送科技下乡、赠科普资料等活动。大力推进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广泛开展道德模范、孝老爱亲模范、“好媳妇”等评比活动,倡导传递真情、共建和谐,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道德素质、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2.科技下乡中北沼村的新农村生态建设
在科技下乡活动中,衡水市桃城区农牧局把科技推广与推进以沼气池为中心环节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相结合,把沼气池建设同改变农民生活条件、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密切相连,致力于推进新农村生态建设。沼气池建设不仅是有效改善农村生产、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重要途径,更是一项净化农村环境,创建和保护生态家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区农牧局对沼气建设高度重视,提出了“小沼气、大战略”的工作思路,把沼气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来抓。具体工作如下:一是为提高建池质量,壮大专业建设队伍。区农牧局举办了沼气工技术培训班,共培训沼气工50余名,提高了沼气工的建池技术,加强了建池力量。二是在完成2013年的农村沼气国债项目验收的基础上,为了搞好2014年的国债项目沼气建设,结合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制订了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实施方案,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发到了各乡镇,区农牧局成立了生态家园富民工程领导小组,各乡镇抽调一名副职主抓此项工作,区新能源办公室组成了技术指导小分队,到各乡镇巡回指导建池。三是完善沼气物业服务组织。为让农民用好管好沼气池,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环保节能作用,新能源办公室为各乡镇的沼气服务站点提供了必要的技术和物资支持。2013年上半年在重点村新建沼气物业服务组织23个,更好地保障了沼气的正常使用,方便了农民群众。
北沼村作为沼气建设的重点村,在以沼气池为中心环节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北沼村村民根据区农牧局的技术指导,把建池与改厕、改圈、改厨结合起来,人畜粪便不露天,最终使长期困扰农民的农村“三废”(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及污水)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废物变成肥料、燃料和饲料,从而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此外,北沼村的卫生院、食品站和饭店也纷纷建立了沼气池,极大的改善了公共卫生和环境状况。
3.北沼村科技下乡中新农村文化和生态建设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在桃城区农牧局的正确领导和北沼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北沼村推行的科技下乡各项政策得以顺利实施,新农村文化和生态建设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建设过程,在建设的过程中有关政策的实行以及在实践中仍会产生一些问题。
在对北沼村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调查研究中,发现限制该地区农村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农村文化设施不足,文化阵地作用难以发挥。一是文化站用房和活动场地严重不足。北沼村文化站只有一间办公用房,根本无法开展活动,也没有多余的空间用于布置图书室、阅览室等文化活动场所,难以开展正常的文化活动。二是文化站活动设施、设备简陋。北沼村文化站只有几把椅、几张桌,连一台电视机都没有,图书、乐器以及一些体育运动器材也是以前留下的,很久未更换或添置,陈旧不堪,所谓的文化站已是有名无实,文化阵地的应有作用难以发挥。针对北沼村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以供探讨。一是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发挥建设资金的最大效益。建设文体活动中心,内设电视室、图书室、棋牌室,外设体育健身设施,使村民能就近开展学习、娱乐和休闲活动,提高农村文化設施的使用效益。二是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多方面筹集资金。虽然政府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出资者,但是为了使农村文化事业获得更快、更大的发展,可以适当地采取其它方式筹集资金。可通过市场手段向企业等经济实体筹集资金,在集资数额不大、群众负担得起的前提下,也可采取群众自愿临时集资的做法,筹集部分建设资金。
在对北沼村新农村生态建设的调查研究中,发现限制该地区农村生态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思想认识水平差距较大。省市县领导很重视新农村生态建设,但部分乡镇领导思想认识不足、工作力度不够。在北沼村一些村干部仍然存在重“三化”建设、轻“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问题,特别是在如何引导村民转变观念、科技致富等问题上重视不够,从而导致村民对新农村生态建设内涵理解不够,甚至有的村民根本就不知道生态建设是什么。针对北沼村在新农村生态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以供探讨,即提高基层干部理论素养。基层干部是政府树立良好形象的奠基石,立足基层、了解基层、服务基层是基层干部的职责所在。广大基层干部只有充分发挥其堡垒作用,树立典范,才能有利于带动村民进行新农村生态建设。同时,这也要求广大基层干部要深刻理解新农村生态建设的实质,积极推进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做好政府与农民的纽带。否则就会急功近利,和其它村庄盲目攀比,脱离实际,最终建设出来的只是形象工程。 [科]
【参考文献】
[1]王春林.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2).
[2]杨立新.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陆学艺.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个问题[J].宏观经济研究,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