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的某一天,司徒袁逢的府衙里一下子涌入好几百号人,这些都是地方上派来京师汇报工作的“计吏”。其中一人引起了袁逢的格外关注,只见他身高九尺,美髯浓眉,相貌堂堂。这样的帅哥混在人堆里已是“鹤立鸡群”,何况其他人都在地上趴着,唯独他直挺挺地站着呢!就是与袁逢四目相对时,他也只是微微作揖而已。
这小子太不懂规矩了!袁逢心里老大不乐意,就派手下人去责问他:“你这郡县雇佣的小小计吏,见了三公怎能仅仅作揖呢?”此人张口就答:“当年郦食其见汉王也只是作揖,现在我对三公作揖,有何不妥?”
袁逢一听就愣了,这话分明是说本司徒比汉高祖还爱摆架子啊,看来此人不是等闲之辈。于是他恭敬地将那人请到上座,与他交谈了一会儿,就掉头对在座的人说:“这是汉阳的赵元叔,朝臣中怕是没有超过他的!”获得司徒如此赞誉,这个叫赵元叔的人顿时成了焦点人物。
赵元叔深知“趁热打铁”的道理,出了司徒府,就径直去拜访鼎鼎大名的河南尹羊陟,不料吃了个闭门羹。他不屈不挠,第二天大清早又跑到羊陟府门外求见。羊陟勉强让赵元叔进了门,自己却赖在床上不起来,将他搁外边等着。赵元叔可没有刘备对孔明的那份耐心,他迈开长腿,几步就来到羊陟床前,声情并茂地说:“羊公,我仰慕您好久了,刚见着您,您怎么就走了呀,命运哪!”说完,竟放声大哭起来。这样一来,整个羊府都惊动了。羊陟万万没想到客人来这一手,只好迅速起床,以礼相待。两人聊了会儿,均感相见恨晚。第二天,羊陟又在大队人马的簇拥下去拜访赵元叔。当时赵元叔住在一辆简陋的车上,羊陟到后,两人就坐在车边的地上一通神聊,旁若无人。离开前,羊陟也当众夸了赵元叔一句,把他比作和氏璧那样的美玉。
有了袁逢、羊陟这两位大佬的追捧,赵元叔想不红都难。等他完成工作离开京城时,还有众多名流排着队求见,以一睹其风采为荣。
利用出差的短短间隙,赵元叔轻松实现了从无名小卒到明星偶像的蜕变,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在归途中,已经成了当红明星的赵元叔仍不忘炒作自己。经过弘农时,他跑去拜访弘农太守、名将皇甫规。守门人是个势利眼,消息也不够灵通,见来者是个小吏,就再三再四地盘问。赵元叔烦了,“哼”一声,转身走人。守门人见他这副架势,也傻了,赶紧进去通报。皇甫规听说来人是赵元叔,急忙草就一封道歉信,派人带着信去追。可他最后等来的,却只是一封回信,人家早已扬长而去了。皇甫规读了信,更加追悔不已。
是明星就得适当地摆摆谱,赵元叔懂这个理儿。
大秀了一把的赵元叔,回到了自己任职的州郡,照样当他的小吏。可是如今他名声在外,京城和各州郡纷纷征召他去当官,他却一概推脱。应该说,赵元叔的选择是明智的,灵帝时代宦官专权,政治动荡,像他这样恃才放旷的人要真入了官场,不被人整死才怪呢!这点他有自知之明,得以终老于小吏任上,并留下了《穷鸟赋》《刺世疾邪赋》等传世佳作,以汉赋名家而留名青史。
显然,赵元叔深谙自我炒作的艺术。但话说回来,自我炒作也得有本钱,否则就沦为“恶搞”了。赵元叔的“本钱”除了形象、气质外,更重要的是口才和文笔。试想,若非他妙语连珠、下笔成章,如何能深深打动袁逢、羊陟、皇甫规这样的人物?最为难得的是,面对这些当世名流,赵元叔并不觉得自个儿矮半截。
微贱时看得起自己——别的不说,单凭这一点,赵元叔就红得有道理。
(编辑 文 墨)
这小子太不懂规矩了!袁逢心里老大不乐意,就派手下人去责问他:“你这郡县雇佣的小小计吏,见了三公怎能仅仅作揖呢?”此人张口就答:“当年郦食其见汉王也只是作揖,现在我对三公作揖,有何不妥?”
袁逢一听就愣了,这话分明是说本司徒比汉高祖还爱摆架子啊,看来此人不是等闲之辈。于是他恭敬地将那人请到上座,与他交谈了一会儿,就掉头对在座的人说:“这是汉阳的赵元叔,朝臣中怕是没有超过他的!”获得司徒如此赞誉,这个叫赵元叔的人顿时成了焦点人物。
赵元叔深知“趁热打铁”的道理,出了司徒府,就径直去拜访鼎鼎大名的河南尹羊陟,不料吃了个闭门羹。他不屈不挠,第二天大清早又跑到羊陟府门外求见。羊陟勉强让赵元叔进了门,自己却赖在床上不起来,将他搁外边等着。赵元叔可没有刘备对孔明的那份耐心,他迈开长腿,几步就来到羊陟床前,声情并茂地说:“羊公,我仰慕您好久了,刚见着您,您怎么就走了呀,命运哪!”说完,竟放声大哭起来。这样一来,整个羊府都惊动了。羊陟万万没想到客人来这一手,只好迅速起床,以礼相待。两人聊了会儿,均感相见恨晚。第二天,羊陟又在大队人马的簇拥下去拜访赵元叔。当时赵元叔住在一辆简陋的车上,羊陟到后,两人就坐在车边的地上一通神聊,旁若无人。离开前,羊陟也当众夸了赵元叔一句,把他比作和氏璧那样的美玉。
有了袁逢、羊陟这两位大佬的追捧,赵元叔想不红都难。等他完成工作离开京城时,还有众多名流排着队求见,以一睹其风采为荣。
利用出差的短短间隙,赵元叔轻松实现了从无名小卒到明星偶像的蜕变,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在归途中,已经成了当红明星的赵元叔仍不忘炒作自己。经过弘农时,他跑去拜访弘农太守、名将皇甫规。守门人是个势利眼,消息也不够灵通,见来者是个小吏,就再三再四地盘问。赵元叔烦了,“哼”一声,转身走人。守门人见他这副架势,也傻了,赶紧进去通报。皇甫规听说来人是赵元叔,急忙草就一封道歉信,派人带着信去追。可他最后等来的,却只是一封回信,人家早已扬长而去了。皇甫规读了信,更加追悔不已。
是明星就得适当地摆摆谱,赵元叔懂这个理儿。
大秀了一把的赵元叔,回到了自己任职的州郡,照样当他的小吏。可是如今他名声在外,京城和各州郡纷纷征召他去当官,他却一概推脱。应该说,赵元叔的选择是明智的,灵帝时代宦官专权,政治动荡,像他这样恃才放旷的人要真入了官场,不被人整死才怪呢!这点他有自知之明,得以终老于小吏任上,并留下了《穷鸟赋》《刺世疾邪赋》等传世佳作,以汉赋名家而留名青史。
显然,赵元叔深谙自我炒作的艺术。但话说回来,自我炒作也得有本钱,否则就沦为“恶搞”了。赵元叔的“本钱”除了形象、气质外,更重要的是口才和文笔。试想,若非他妙语连珠、下笔成章,如何能深深打动袁逢、羊陟、皇甫规这样的人物?最为难得的是,面对这些当世名流,赵元叔并不觉得自个儿矮半截。
微贱时看得起自己——别的不说,单凭这一点,赵元叔就红得有道理。
(编辑 文 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