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世界上变化最快的国家,包括口味。仿佛一夜之间,无拉菲不成席的中国富豪新贵都不爱喝拉菲了,不仅如此,连波尔多的顶级佳酿,他们也不那么热爱了。狂热的中国人,你们究竟”肿么“了?
危机来临,中国买家被寄予厚望
根据环球红酒的统计资料,如果投资法国波尔多地区的10种红酒,过去3年的回报率为150%,5年回报率为350%,10年回报率为500%。1982年份的拉菲更是创下了10年涨幅约为850%的收益纪录,而同一时期黄金价格的涨幅仅有400%。
在拉菲狂潮中,中国消费者和炒家被认为是拉菲价格的推手,业内人士指出,亚太地区的投资人在2006年之后才开始介入,而在去年上半年,中国人对拉菲的追捧到了史无前例的地步。一组数据或许能说明问题,2011年伦敦期酒交易所的新增会员50%以上来自中国,中国的葡萄酒进口量在7年增长了8倍,而从2009年开始,拉菲拍卖现场90%以上都是中国面孔。
中国内地买家一掷万金的豪气,不仅逐渐将日本、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买家挤出一级葡萄酒市场,也让外国的酒庄和红酒供应商目瞪口呆。亚洲,尤其是中国已经被定位为最富潜力的葡萄酒接棒者。法媒指出,中国特别是中国大陆的消费者、收藏者拯救了法国的葡萄酒业,因为金融危机动摇了西方国家许多人的消费信心,那儿的葡萄酒市场萎缩了不少。
特别是现在,当欧洲深陷债务危机时,酒庄主将中国买家视为救命稻草。业内人士透露,最近一段时间许多法国知名酒庄庄主或总代来温州,研究2012年到底该怎么办,希望中国酒商能多进点他们的酒。正如有人所说:“法国名酒现在很依赖中国人。日子不好过更依赖。”可是事实证明,中国买家并没有像他们预期的那样,一如从前豪爽地充当了救世主的角色。顶级葡萄酒拍卖场上中国人不再频频举牌了,中国市场的降温也对2011年份期酒降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国人究竟“肿么”了?是买的多了变聪明了,还是这一切另有隐情?
宏观调控让投资者资金短缺
毫无疑问,在以拉菲为首的波尔多顶级葡萄酒价格的下跌过程中,当前的经济形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专家认为,拉菲价格暴跌,更像宏观调控引发的生存危机。据中国葡萄酒教育机构Wine Societe China分析,葡萄酒市场发生的变化主要受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变化影响所致。2009年,中国新增贷款额10万亿元,总贷款额增长1/3。2010年,中国新增贷款8万亿元,几乎相当于2008年的两倍。大量资金进入市场,人们为了规避风险,纷纷将资金投入到顶级葡萄酒等投资领域。而到了2011年,由于中国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一些投资者不得不出售手中的佳酿来获取资金流,导致以拉菲为首的顶级葡萄酒价格下跌。
如今,中国葡萄酒投资者及商人都经历了信贷限额干涸。2011年中期以来,中国政府命银行限制借款并且增加储备金,这一举措一方面使中国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软着陆”;另一方面,紧缩信贷影响了香港的现金供应。葡萄酒收藏家George Tong解释道,“许多现金都被从香港运回到内地以复还银行贷款。”
房地产调控让拉菲需求减少
实际上,在中国买拉菲绝大部分是一种面子消费,喝拉菲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身份标识,许多人都趋之若鹜。如果以地域来划分,香港和内地沿海是购买拉菲的主力,和香港炒家不同,江浙游资对红酒的追捧带有炫富的意味,他们甚至缺乏应有的红酒知识。爱炫富的温州商人大多都投资房地产行业,因为国内的房地产调控,一切悄然改变了。温州卡聂高公司董事长陈柏龙亲身感受到,前两年,很多房地产开发商宴请一直喜欢喝拉菲,但房地产业调控后,用拉菲请客少了,需求大减。
不容忽视的是,许多葡萄酒中国分销商及投资商也都掌握有大量的房地产投资。ASC首席执行官Pierre认为,房地产泡沫引发的担忧带来了恐慌。由于葡萄酒投机商们的恐慌,致使他们正在出售手中的葡萄酒,进而引发葡萄酒价格的下降。成都橡木桶酒窖总经理陈瑞东分析道:拉菲暴跌的一个原因就是经济大环境不好,房地产在跌、股市在跌……人们消费信心指数下降。这种情况下去囤货,一点意思都没有了。
游资撤离,市场泡沫面临破灭
香港世界葡萄酒中心大陆首席顾问曾微就曾指出,葡萄酒价格的急剧上涨,引发了人们对于波尔多葡萄酒出现泡沫的担忧。这两年大陆买家的投资风气,有不少人是很盲目投资的,这造成一定的风险。国外的葡萄酒投资一般被视作一项长期投资,但当下国内投资客的行为更像是短期的“爆炒”,这极易引起一轮泡沫行情,从而诱发市场风险。随着2011年末顶级波尔多佳酿价格大跌,业界普遍感觉顶级葡萄酒市场泡沫即将破灭。
业内人士预测,拉菲价格骤跌可能只是一个开始。这些年,过剩的民间游资疯炒红木、黄龙玉、鸡血石等,狙击农产品、中药材、大宗商品甚至邮币卡,这些都是在流动性泛滥的背景下,热钱和投机资本裹挟下,中国此起彼伏的资产价格泡沫的缩影。这些炒作的一次次退潮,使得社会付出了巨大代价。
任何一个炒作起来的商品都会有价格回落的一天。葡萄酒泡沫一旦破灭,炒作葡萄酒者将严重受创。目前,市面上顶级葡萄酒较多,如果买到的年份不佳,相应收益非常低,还极有可能赔本。专家认为,对于人们熟知的拉菲,尽管最高已经超过30%的下跌幅度,价格仍存在泡沫。
中国买家变得精明,另觅佳酿
中国买家对葡萄酒的狂热,让拍卖行和境外酒商看到无限商机。首先是同样品质的拉菲等高端葡萄酒,在香港地区的拍卖价格比纽约、芝加哥地区高出约10%;其次是拍卖行与境外酒商越来越“聪明”,一看到中国需求旺盛,有意压低市场供应量以制造供需不平衡假象,抬高价格标售,而拍卖行从中便能收取约22%的佣金提成。这些做法也逐渐引起了中国买家的不满。
随着拉菲的暴跌,中国买家出手开始谨慎,不再购买价格离谱的葡萄酒。苏富比亚洲区洋酒部主管Robert Sleigh称,亚洲买家比以往更加成熟,人们对佳酿的品牌和价格更有选择性。英国著名精品葡萄酒商Berry Brothers & Rudd的上海分部负责人Rufus Beazley说:“以往波尔多顶级酒庄佳酿不管什么价位都不愁卖,但现在许多人开始买二级庄佳酿用来消费,而不是买一级庄佳酿作为投机性投资。”
上海美夏国际酒业负责人Ian Ford认为,拉菲、玛歌等波尔多名庄酒及副牌酒的价格下跌并不意味着中国人对精品葡萄酒的兴趣下降,而是表明他们在酒品选择方面更趋于理性和成熟,不再被酒庄名号所迷惑,并且兴趣转向波尔多以外的区域。中国市场的需求更加广泛,法国罗纳河谷、勃艮第、智利、澳大利亚等地区的顶级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销量都在持续增长。
危机来临,中国买家被寄予厚望
根据环球红酒的统计资料,如果投资法国波尔多地区的10种红酒,过去3年的回报率为150%,5年回报率为350%,10年回报率为500%。1982年份的拉菲更是创下了10年涨幅约为850%的收益纪录,而同一时期黄金价格的涨幅仅有400%。
在拉菲狂潮中,中国消费者和炒家被认为是拉菲价格的推手,业内人士指出,亚太地区的投资人在2006年之后才开始介入,而在去年上半年,中国人对拉菲的追捧到了史无前例的地步。一组数据或许能说明问题,2011年伦敦期酒交易所的新增会员50%以上来自中国,中国的葡萄酒进口量在7年增长了8倍,而从2009年开始,拉菲拍卖现场90%以上都是中国面孔。
中国内地买家一掷万金的豪气,不仅逐渐将日本、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买家挤出一级葡萄酒市场,也让外国的酒庄和红酒供应商目瞪口呆。亚洲,尤其是中国已经被定位为最富潜力的葡萄酒接棒者。法媒指出,中国特别是中国大陆的消费者、收藏者拯救了法国的葡萄酒业,因为金融危机动摇了西方国家许多人的消费信心,那儿的葡萄酒市场萎缩了不少。
特别是现在,当欧洲深陷债务危机时,酒庄主将中国买家视为救命稻草。业内人士透露,最近一段时间许多法国知名酒庄庄主或总代来温州,研究2012年到底该怎么办,希望中国酒商能多进点他们的酒。正如有人所说:“法国名酒现在很依赖中国人。日子不好过更依赖。”可是事实证明,中国买家并没有像他们预期的那样,一如从前豪爽地充当了救世主的角色。顶级葡萄酒拍卖场上中国人不再频频举牌了,中国市场的降温也对2011年份期酒降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国人究竟“肿么”了?是买的多了变聪明了,还是这一切另有隐情?
宏观调控让投资者资金短缺
毫无疑问,在以拉菲为首的波尔多顶级葡萄酒价格的下跌过程中,当前的经济形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专家认为,拉菲价格暴跌,更像宏观调控引发的生存危机。据中国葡萄酒教育机构Wine Societe China分析,葡萄酒市场发生的变化主要受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变化影响所致。2009年,中国新增贷款额10万亿元,总贷款额增长1/3。2010年,中国新增贷款8万亿元,几乎相当于2008年的两倍。大量资金进入市场,人们为了规避风险,纷纷将资金投入到顶级葡萄酒等投资领域。而到了2011年,由于中国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一些投资者不得不出售手中的佳酿来获取资金流,导致以拉菲为首的顶级葡萄酒价格下跌。
如今,中国葡萄酒投资者及商人都经历了信贷限额干涸。2011年中期以来,中国政府命银行限制借款并且增加储备金,这一举措一方面使中国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软着陆”;另一方面,紧缩信贷影响了香港的现金供应。葡萄酒收藏家George Tong解释道,“许多现金都被从香港运回到内地以复还银行贷款。”
房地产调控让拉菲需求减少
实际上,在中国买拉菲绝大部分是一种面子消费,喝拉菲似乎已经成为一种身份标识,许多人都趋之若鹜。如果以地域来划分,香港和内地沿海是购买拉菲的主力,和香港炒家不同,江浙游资对红酒的追捧带有炫富的意味,他们甚至缺乏应有的红酒知识。爱炫富的温州商人大多都投资房地产行业,因为国内的房地产调控,一切悄然改变了。温州卡聂高公司董事长陈柏龙亲身感受到,前两年,很多房地产开发商宴请一直喜欢喝拉菲,但房地产业调控后,用拉菲请客少了,需求大减。
不容忽视的是,许多葡萄酒中国分销商及投资商也都掌握有大量的房地产投资。ASC首席执行官Pierre认为,房地产泡沫引发的担忧带来了恐慌。由于葡萄酒投机商们的恐慌,致使他们正在出售手中的葡萄酒,进而引发葡萄酒价格的下降。成都橡木桶酒窖总经理陈瑞东分析道:拉菲暴跌的一个原因就是经济大环境不好,房地产在跌、股市在跌……人们消费信心指数下降。这种情况下去囤货,一点意思都没有了。
游资撤离,市场泡沫面临破灭
香港世界葡萄酒中心大陆首席顾问曾微就曾指出,葡萄酒价格的急剧上涨,引发了人们对于波尔多葡萄酒出现泡沫的担忧。这两年大陆买家的投资风气,有不少人是很盲目投资的,这造成一定的风险。国外的葡萄酒投资一般被视作一项长期投资,但当下国内投资客的行为更像是短期的“爆炒”,这极易引起一轮泡沫行情,从而诱发市场风险。随着2011年末顶级波尔多佳酿价格大跌,业界普遍感觉顶级葡萄酒市场泡沫即将破灭。
业内人士预测,拉菲价格骤跌可能只是一个开始。这些年,过剩的民间游资疯炒红木、黄龙玉、鸡血石等,狙击农产品、中药材、大宗商品甚至邮币卡,这些都是在流动性泛滥的背景下,热钱和投机资本裹挟下,中国此起彼伏的资产价格泡沫的缩影。这些炒作的一次次退潮,使得社会付出了巨大代价。
任何一个炒作起来的商品都会有价格回落的一天。葡萄酒泡沫一旦破灭,炒作葡萄酒者将严重受创。目前,市面上顶级葡萄酒较多,如果买到的年份不佳,相应收益非常低,还极有可能赔本。专家认为,对于人们熟知的拉菲,尽管最高已经超过30%的下跌幅度,价格仍存在泡沫。
中国买家变得精明,另觅佳酿
中国买家对葡萄酒的狂热,让拍卖行和境外酒商看到无限商机。首先是同样品质的拉菲等高端葡萄酒,在香港地区的拍卖价格比纽约、芝加哥地区高出约10%;其次是拍卖行与境外酒商越来越“聪明”,一看到中国需求旺盛,有意压低市场供应量以制造供需不平衡假象,抬高价格标售,而拍卖行从中便能收取约22%的佣金提成。这些做法也逐渐引起了中国买家的不满。
随着拉菲的暴跌,中国买家出手开始谨慎,不再购买价格离谱的葡萄酒。苏富比亚洲区洋酒部主管Robert Sleigh称,亚洲买家比以往更加成熟,人们对佳酿的品牌和价格更有选择性。英国著名精品葡萄酒商Berry Brothers & Rudd的上海分部负责人Rufus Beazley说:“以往波尔多顶级酒庄佳酿不管什么价位都不愁卖,但现在许多人开始买二级庄佳酿用来消费,而不是买一级庄佳酿作为投机性投资。”
上海美夏国际酒业负责人Ian Ford认为,拉菲、玛歌等波尔多名庄酒及副牌酒的价格下跌并不意味着中国人对精品葡萄酒的兴趣下降,而是表明他们在酒品选择方面更趋于理性和成熟,不再被酒庄名号所迷惑,并且兴趣转向波尔多以外的区域。中国市场的需求更加广泛,法国罗纳河谷、勃艮第、智利、澳大利亚等地区的顶级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销量都在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