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艾丽西亚是美国影片《美丽心灵》的女主角,同时也是现实生活中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纳什的妻子。这部影片在歌颂男主人公约翰·纳什在与自己的“心魔”进行斗争的40年间的不凡的经历以及发现“纳什均衡理论”的过程,同时也歌颂了艾丽西亚对丈夫坚贞不移的爱和40年如一日对丈夫的悉心照料,歌颂了母性的光辉。
关键词 母性的光辉 艾丽西亚 诺贝尔经济学奖
天才数学家约翰·纳什在麻省理工学院就读,年轻时就做出了惊人的数学发现,奠定了经济学中博弈论的数学基础,开始具有国际声誉。由于他在数学方面的杰出贡献,因此被美国惠勒研究室聘用,拥有了自己的研究团队。但不幸的是纳什结婚后不久即患精神分裂症,他幻想自己是五角大楼的特工,为美国中央情报局秘密工作,有一个秘密上司威廉、一个宿友查理和查理的侄女。由于他患病严重而被送进了州立精神病院,接受电击和药物治疗。在妻子的精心呵护下,纳什与病魔进行了顽强的斗争,接受了各方面的考验。1994年10月,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桂冠落在了他的头上。人们认为纳什的博弈论超过了19世纪世界经济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艾丽西亚的出场便赢得了观众的注目。她第一次出现是在纳什的数学课上,天气很热,可是外面却不停地传来施工的电钻声,授课教师约翰·纳什为了不影响讲课效果将所有的窗户关闭,这时美丽的女生艾丽西亚却站起身来袅袅婷婷地走向刚刚关闭的窗户。打开窗户……这时,观众的目光也如同影片中全班学生的目光一样注视着这位美女,镜头闪回到约翰·纳什教授面部的特写镜头,就在大家为这突发的举动而感到诧异时,艾丽西亚一番入情入理的请求使得工人立刻放下了手中的活计,嘈杂声消失了,窗外顿时一片宁静,教室里所有的人松了一口气,大家可以在安静的环境中听课而不必遭受炎热之苦了。艾丽西亚的初次出场便以她的机智赢得了观众的认可与喜爱,人们把目光从她的曼妙身材和美丽面庞转移到她的机智和灵活上来,她以自己的机智而不是色相赢得了观众的第一分。
艾丽西亚再次赢得观众的心与内心的敬重是在她与丈夫好友对话之时。30岁的纳什不幸患了精神分裂症,不得不离开心爱的研究院住进医院。艾丽西亚推着婴孩车与纳什的朋友在草坪上散步谈话。当朋友问到她:你怎么样?她答道:“有时我想我觉得这是一种义务,有时为曾想离开他而感到内疚,有时会对约翰和上帝感到愤怒,但是当我注视他的时候,我把他想象成我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渐渐地,他就变了,变成了我所深爱的人,而我也变成深爱他的人,虽然不是时常发生,但也足够了。”一个坦率、真诚、挚爱丈夫、对丈夫不弃不离的女性呈现在观众面前,观众对她的敬重油然而生。如果不是艾丽西亚的40年如一日的精心照顾,我们很难想象约翰·纳什能够跨越漫长的岁月而最终站在诺贝尔经济学领奖台上。艾丽西亚就这样以她的坚贞和坚持赢得了观众的第二分。在当今这样一个消费文化时代,许多人的精神世界已经被物欲化了,艾丽西亚的故事难道对我们大家不是一个启示吗?
艾丽西亚经年如一日地悉心照料丈夫,照顾他吃药及饮食起居,还要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生活寂寞,可是考验又一次降临在艾丽西亚的身上。由于惧怕药物对自己的科学研究和夫妻关系的影响,纳什偷偷藏起了艾丽西亚递给他的药片,悄悄地停止了服药。于是困扰约翰·纳什的特工威廉、室友查理和查理的侄女小姑娘玛西又再次出现。当艾丽西亚意外地看到贴满了纸条小屋时,她意识到丈夫的病又犯了。当她急切地返回屋中,却听见孩子声嘶力竭地哭泣,她冲进浴室发现孩子已经快淹没在浴缸里,而她的丈夫约翰·纳什却以为一个幻想中的人在照顾他的孩子,艾丽西亚迅速从浴缸中抱出孩子,而躁狂中的纳什却以为艾丽西亚对于他的特工生涯有危害而差点伤害了自己心爱的妻子。纳什终于意识到自己又病了,他坐在屋中。双手机械地揉搓一个手帕,坚决拒绝去医院接受新的治疗,他恳求妻子不要送他去医院。而是另寻其他治疗疾病的方案。但他意识到躁狂中的自己可能会伤害妻子和孩子,他不情愿地请求妻子离开,“罗森(医生)有一点说对了,你不可以留在这里,我可能会伤害到你,……你最好叫罗森把你送到你妈妈家。”伤心的艾丽西亚一言不发,突然消失在楼梯口。看到此时,观众的心不由得变得凝重起来,艾丽西亚走了,可怜的纳什怎么办?这时,独自坐在空荡荡的屋子里中的纳什愈发显得更加孤独了,观众不禁担忧:他将如何面对人生?没有家人的照顾,什么事会发生在纳什身上?就在观众为之嗟叹之时。艾丽西亚的身影又一次出现在门口,她说:“罗森说,如果你想杀我的话,就马上打电话给他”。观众突然明白了,原来艾丽西亚毅然决然地留在丈夫身边。这时,我们不禁为艾丽西亚的决定而感到由衷的钦佩,多么伟大的女性!常言道:一个伟大的男人背后一个站着一个伟大的女人。是的,如果不是艾丽西亚坚贞不移的爱,如果不是艾丽西亚坚定的信念,那么约翰·纳什也许等不到诺贝尔奖颁奖的那一天f艾丽西亚对于丈夫的坚定信念和对爱情的坚贞不移对于我们这些现代人无疑是一个启示,这种超越一般意义上的情爱,这种博大的胸怀,这种闪烁着母性的光辉的女性之美是超越民族、超越种族、超越时空的。
纳什又一次回到了普林斯顿大学。这个给与他光荣与梦想的精神家园。他在这里继续遭遇疾病带来的困难,可他用自己的意志与疾病顽强地做斗争,在图书馆的玻璃窗上和教室的黑板上继续他的演算。影片用了几个闪现的镜头将纳什在与疾病作斗争的40年作了一个简短的描述。观众看到他的儿子逐渐长大,纳什和艾丽西亚也一天天变老,这一时段,纳什的非合作理论不断地被用在经济、军事、环境保护领域里。时光一下子飞到1978年10月的普林斯顿大学。一天纳什如往常一样在图书馆做演算,一位青年学生走上前来,向他请教。闻言赶到图书馆的艾丽西亚看到围坐在学生中的丈夫约翰·纳什在给学生上课,镜头定格在面容已经显得有些苍老的艾丽西亚的面庞上。她欣慰地笑了。约翰·纳什终于恢复了正常,可以重新正常生活了!观众也如同艾丽西亚一样为纳什的康复感到由衷的欣慰和高兴。
在1 994年瑞典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上,纳什在众人面前发表演讲,他说:“我一直相信数字,方程式和逻辑学都能引起我们的思考,但经过终身的追求,我问自己“逻辑到底是什么?”谁去决定原由。我的探索让我从现实走到抽象,最后到了妄想症,再回复正常。在事业上我有了最重大的突破,在生命中我找到了最重要的人。只有在这神秘的爱情方程式中,才能找到逻辑或原由,今晚我能站在这里,全是你的功劳。你是我成功的因素,唯一的因素。镜头摇到坐在台下的艾丽西亚,观众看到艾丽西亚的眼眶红了,泪水顺着她的面庞滑落而下。是啊!40年啊,多么漫长的岁月!这时。场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对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约翰·纳什而鼓的,是为约翰·纳什的精彩演讲而鼓的,也是为约翰·纳什的妻子艾丽西亚40年如一日的坚贞而鼓的。
在枪战片、魔幻片等光怪陆离的影片大行其道的21世纪初始,在数码特技、三维图画等影片占据了世界各地院线的年代,《美丽心灵》以它的青春、古典、歌颂与疾病作斗争、歌颂伟大的母性等特点在2001的电影世界里脱颖而出。一举夺得了2002年的第7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最佳百遍剧本四项大奖。不仅反映了当前的意识形态,张扬了理性主义,弘扬了宽容,突出了当代美国精神,更重要的是描述了在历史发展长河里不可磨灭的女性光辉和母性光辉。而在物欲横流、亲情淡薄、世态炎凉的西方世界中,艾丽西亚的精神是值得歌颂和大书特书的,对现代女性的爱情和家庭生活也是一个参照。影片促使观众思考艾丽西亚的人生轨迹。回味电影在塑造这个闪烁着母性光辉的女性给人们留下的启迪和思考,这种超越民族和疆界的精神内涵和价值指认在以娱乐性商业电影为主的好莱坞电影中也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关键词 母性的光辉 艾丽西亚 诺贝尔经济学奖
天才数学家约翰·纳什在麻省理工学院就读,年轻时就做出了惊人的数学发现,奠定了经济学中博弈论的数学基础,开始具有国际声誉。由于他在数学方面的杰出贡献,因此被美国惠勒研究室聘用,拥有了自己的研究团队。但不幸的是纳什结婚后不久即患精神分裂症,他幻想自己是五角大楼的特工,为美国中央情报局秘密工作,有一个秘密上司威廉、一个宿友查理和查理的侄女。由于他患病严重而被送进了州立精神病院,接受电击和药物治疗。在妻子的精心呵护下,纳什与病魔进行了顽强的斗争,接受了各方面的考验。1994年10月,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桂冠落在了他的头上。人们认为纳什的博弈论超过了19世纪世界经济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艾丽西亚的出场便赢得了观众的注目。她第一次出现是在纳什的数学课上,天气很热,可是外面却不停地传来施工的电钻声,授课教师约翰·纳什为了不影响讲课效果将所有的窗户关闭,这时美丽的女生艾丽西亚却站起身来袅袅婷婷地走向刚刚关闭的窗户。打开窗户……这时,观众的目光也如同影片中全班学生的目光一样注视着这位美女,镜头闪回到约翰·纳什教授面部的特写镜头,就在大家为这突发的举动而感到诧异时,艾丽西亚一番入情入理的请求使得工人立刻放下了手中的活计,嘈杂声消失了,窗外顿时一片宁静,教室里所有的人松了一口气,大家可以在安静的环境中听课而不必遭受炎热之苦了。艾丽西亚的初次出场便以她的机智赢得了观众的认可与喜爱,人们把目光从她的曼妙身材和美丽面庞转移到她的机智和灵活上来,她以自己的机智而不是色相赢得了观众的第一分。
艾丽西亚再次赢得观众的心与内心的敬重是在她与丈夫好友对话之时。30岁的纳什不幸患了精神分裂症,不得不离开心爱的研究院住进医院。艾丽西亚推着婴孩车与纳什的朋友在草坪上散步谈话。当朋友问到她:你怎么样?她答道:“有时我想我觉得这是一种义务,有时为曾想离开他而感到内疚,有时会对约翰和上帝感到愤怒,但是当我注视他的时候,我把他想象成我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渐渐地,他就变了,变成了我所深爱的人,而我也变成深爱他的人,虽然不是时常发生,但也足够了。”一个坦率、真诚、挚爱丈夫、对丈夫不弃不离的女性呈现在观众面前,观众对她的敬重油然而生。如果不是艾丽西亚的40年如一日的精心照顾,我们很难想象约翰·纳什能够跨越漫长的岁月而最终站在诺贝尔经济学领奖台上。艾丽西亚就这样以她的坚贞和坚持赢得了观众的第二分。在当今这样一个消费文化时代,许多人的精神世界已经被物欲化了,艾丽西亚的故事难道对我们大家不是一个启示吗?
艾丽西亚经年如一日地悉心照料丈夫,照顾他吃药及饮食起居,还要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生活寂寞,可是考验又一次降临在艾丽西亚的身上。由于惧怕药物对自己的科学研究和夫妻关系的影响,纳什偷偷藏起了艾丽西亚递给他的药片,悄悄地停止了服药。于是困扰约翰·纳什的特工威廉、室友查理和查理的侄女小姑娘玛西又再次出现。当艾丽西亚意外地看到贴满了纸条小屋时,她意识到丈夫的病又犯了。当她急切地返回屋中,却听见孩子声嘶力竭地哭泣,她冲进浴室发现孩子已经快淹没在浴缸里,而她的丈夫约翰·纳什却以为一个幻想中的人在照顾他的孩子,艾丽西亚迅速从浴缸中抱出孩子,而躁狂中的纳什却以为艾丽西亚对于他的特工生涯有危害而差点伤害了自己心爱的妻子。纳什终于意识到自己又病了,他坐在屋中。双手机械地揉搓一个手帕,坚决拒绝去医院接受新的治疗,他恳求妻子不要送他去医院。而是另寻其他治疗疾病的方案。但他意识到躁狂中的自己可能会伤害妻子和孩子,他不情愿地请求妻子离开,“罗森(医生)有一点说对了,你不可以留在这里,我可能会伤害到你,……你最好叫罗森把你送到你妈妈家。”伤心的艾丽西亚一言不发,突然消失在楼梯口。看到此时,观众的心不由得变得凝重起来,艾丽西亚走了,可怜的纳什怎么办?这时,独自坐在空荡荡的屋子里中的纳什愈发显得更加孤独了,观众不禁担忧:他将如何面对人生?没有家人的照顾,什么事会发生在纳什身上?就在观众为之嗟叹之时。艾丽西亚的身影又一次出现在门口,她说:“罗森说,如果你想杀我的话,就马上打电话给他”。观众突然明白了,原来艾丽西亚毅然决然地留在丈夫身边。这时,我们不禁为艾丽西亚的决定而感到由衷的钦佩,多么伟大的女性!常言道:一个伟大的男人背后一个站着一个伟大的女人。是的,如果不是艾丽西亚坚贞不移的爱,如果不是艾丽西亚坚定的信念,那么约翰·纳什也许等不到诺贝尔奖颁奖的那一天f艾丽西亚对于丈夫的坚定信念和对爱情的坚贞不移对于我们这些现代人无疑是一个启示,这种超越一般意义上的情爱,这种博大的胸怀,这种闪烁着母性的光辉的女性之美是超越民族、超越种族、超越时空的。
纳什又一次回到了普林斯顿大学。这个给与他光荣与梦想的精神家园。他在这里继续遭遇疾病带来的困难,可他用自己的意志与疾病顽强地做斗争,在图书馆的玻璃窗上和教室的黑板上继续他的演算。影片用了几个闪现的镜头将纳什在与疾病作斗争的40年作了一个简短的描述。观众看到他的儿子逐渐长大,纳什和艾丽西亚也一天天变老,这一时段,纳什的非合作理论不断地被用在经济、军事、环境保护领域里。时光一下子飞到1978年10月的普林斯顿大学。一天纳什如往常一样在图书馆做演算,一位青年学生走上前来,向他请教。闻言赶到图书馆的艾丽西亚看到围坐在学生中的丈夫约翰·纳什在给学生上课,镜头定格在面容已经显得有些苍老的艾丽西亚的面庞上。她欣慰地笑了。约翰·纳什终于恢复了正常,可以重新正常生活了!观众也如同艾丽西亚一样为纳什的康复感到由衷的欣慰和高兴。
在1 994年瑞典斯德哥尔摩的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上,纳什在众人面前发表演讲,他说:“我一直相信数字,方程式和逻辑学都能引起我们的思考,但经过终身的追求,我问自己“逻辑到底是什么?”谁去决定原由。我的探索让我从现实走到抽象,最后到了妄想症,再回复正常。在事业上我有了最重大的突破,在生命中我找到了最重要的人。只有在这神秘的爱情方程式中,才能找到逻辑或原由,今晚我能站在这里,全是你的功劳。你是我成功的因素,唯一的因素。镜头摇到坐在台下的艾丽西亚,观众看到艾丽西亚的眼眶红了,泪水顺着她的面庞滑落而下。是啊!40年啊,多么漫长的岁月!这时。场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对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约翰·纳什而鼓的,是为约翰·纳什的精彩演讲而鼓的,也是为约翰·纳什的妻子艾丽西亚40年如一日的坚贞而鼓的。
在枪战片、魔幻片等光怪陆离的影片大行其道的21世纪初始,在数码特技、三维图画等影片占据了世界各地院线的年代,《美丽心灵》以它的青春、古典、歌颂与疾病作斗争、歌颂伟大的母性等特点在2001的电影世界里脱颖而出。一举夺得了2002年的第7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最佳百遍剧本四项大奖。不仅反映了当前的意识形态,张扬了理性主义,弘扬了宽容,突出了当代美国精神,更重要的是描述了在历史发展长河里不可磨灭的女性光辉和母性光辉。而在物欲横流、亲情淡薄、世态炎凉的西方世界中,艾丽西亚的精神是值得歌颂和大书特书的,对现代女性的爱情和家庭生活也是一个参照。影片促使观众思考艾丽西亚的人生轨迹。回味电影在塑造这个闪烁着母性光辉的女性给人们留下的启迪和思考,这种超越民族和疆界的精神内涵和价值指认在以娱乐性商业电影为主的好莱坞电影中也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