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尿床,温柔对待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tos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宝宝还小的时候尿床,父母都能理解。但是宝宝长大后依然尿床,父母就头疼了,这是不是一种病呢?根据国际儿童尿控协会的定义,夜间遺尿症为:年龄>5岁,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儿童,在睡眠中出现不自主的漏尿现象,至少每周两次,并持续≥3个月。
  关于宝宝尿床的生理原因,医生有专业的判断标准,这里就不再说了。我这里要说的是,宝宝遗尿的心理原因,而这恰恰是医生不能跟踪,需要家长亲自引导,帮助宝宝克服的。
  当孩子尿床时,家长最好这样做,以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更利于他的健康成长。
  1.床上垫隔尿垫。这样大人不会太辛苦,也就不会朝孩子发火。其实,你越指责他,他越紧张,心理负担越重,晚上越容易尿床。
  2.孩子尿床后,尽快为他换上干净的被褥和衣物,并在帮他做清洁时小声、温柔地告诉他:“长大了,不该尿床了哦!”切勿在其他人面前指责孩子。
  3.通过鼓励和陪伴,让孩子相信自己是不会尿床的。很多孩子在发现自己有几次不尿床之后,就真的不再尿床了。
  4.温和地问孩子是不是水喝多了,控制孩子晚上喝水,也不要喝咖啡等利尿类饮品。
  5.如果宝宝已经喝了很多水,家长夜里辛苦点,叫孩子起来嘘嘘一次。但是夜间总叫宝宝起来尿尿,会导致宝宝夜间习惯性起夜,不能深睡眠。长期如此,会导致孩子白天注意力不集中,所以不建议家长长期这样做。
  6.孩子往往会因尿床而产生孤独、畏惧、焦虑、反叛、退缩等情绪。家长无论在对孩子实施任何行为训练时,都应注意教育适度,置之不理或过分严厉都会使孩子心理受到伤害。
  7.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尊心,请保护好他的自尊心,耐心等待。一般轻微(即不频密)的尿床不算是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尿床现象通常会自然消失。
  如果以上都做到了,可孩子依然每晚“涛声依旧”,家长就需要带宝宝去医院看看了。
其他文献
我有一位在建筑工地上工作的朋友,他曾教给我一个拆墙的方法。他说:“垒过很多墙之后,我发现其实每堵墙都有一个弱点——那就是它们都会有一块松动的砖。”  和青春期孩子沟通,很多家长无从下手,感觉太难了。因为那些孩子总是习惯性地把自己包裹起来,拒绝家长走近。家长如果想走近他,了解他,就必须找到他的薄弱点,也就是那块“松动的砖”。那块“砖”可能是孩子的兴趣、爱好、理想,也可能是激发他潜能的某种东西,比如摩
当中考慢慢逼近  15岁的小杰是上海市嘉定区的一名初三男生。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他是典型的学霸,不仅门门功课成绩优异,而且担任班长,奥数、绘画、钢琴、跆拳道样样在行。可是谁也没想到,在中考前的第一次摸底考试中他意外失手,数学莫名其妙地丢了30分,总成绩只排到全班第12名,年级第243名。小杰的妈妈滕女士慌了神,连忙带小杰来检测心理问题。  滕女士告诉我,小杰从小就是一个乖孩子,智商很高,无论学什么
她被丈夫家暴,永远失去了左眼。丈夫入狱后,其婚外女儿却机缘巧合来到她的身边,渴望有个地方收留。面对仇人的女儿,她最终以德报怨,关心体贴,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忘掉了仇恨,救赎了自己。请看这个人间大爱故事——  离婚事件上升为刑事案件。李芳心如死灰,拒绝赔偿,坚决离婚  2007年大年初三的晚上,李芳忽然听见敲门声。打开门,门口站着一个女人和一个小女孩。女人自我介绍,她叫王云飞,来找何建利,旁边的小女孩
廖传景教授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家庭教育专家,在业界和家长圈都享有很高的威望。日前,就家长的情绪管理和亲子沟通等问题,本刊特约记者对他进行了深入采訪。  负面情绪从哪儿来  记者(以下简称记):前不久,一则“家长陪娃写作业气出心脏病”的新闻引发了家长的热议。事实上,这种现象由来已久,孩子的学习压力不知不觉变成了家长的焦虑,而家长的焦虑也会不知不觉地转嫁给孩子,进而影响家庭教育的质量,甚至危及孩子的心理
做了父母,你当然知道给自己的孩子做个好榜样有多么重要,而且多数情况下,父母也能提醒自己:“孩子在旁边学着呢,我要做个好榜样啊!”可实际情况并不乐观,有时父母在不知不觉中就扮演了坏榜样的角色。比如,父母为了让孩子停止无礼的大叫而大声呵斥他,事后又感到愧疚,意识到这样做其实是给孩子做了坏榜样。  这是父母能够意识到的。还有些时候,父母特别不想在子女身上看到的行为,却发生在自己身上,且父母并不自知。  
两个娃娃想“造反”  楠楠今年3岁。昔日温顺可爱的她,最近有点反常,专跟妈妈“唱反调”。  妈妈说睡觉前不许吃糖,她就哭着嚷着要吃巧克力;早上起床,妈妈看了看天气预报说,今天冷不能穿裙子,她偏偏除了裙子不愿穿其他的衣服;家里来了客人,妈妈让她和客人打招呼,小丫头一点面子不给,嘴一噘、头一扭走了;买了一个新玩具,妈妈说玩具是拿来玩的不是拿来摔的,话音未落,“啪嗒”一声,玩具已经躺地上了……  妈妈觉
原著/郝树声  缩写/佚名    1    按照县里的惯例,任命干部时,安排到乡镇或各单位的正职必须由县委书记亲自谈话。副职呢,由抓组织工作的县委副书记或组织部长谈一下就行了。其实,只有一把手给你谈话交的才是实底儿,那两位只不过是打打官腔,提提要求,勉励几句罢了。所以,正月初八上午组织部办公室通知我去见老吴(我们私下里喜欢这样称县委书记吴国栋),是一个必然的顺理成章的过程。  我是老办公室人员,算
面对谣言与翼相并存,信息传播高度透明和迅捷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政治”正在考验每一个官员的行政智慧。  案例回放  一位市长的“互联网政治”答卷    不久前,网民sNa在常州知名“化龙巷论坛”上发帖,公开指责常州市市长王伟成把常州当成“以权谋私的大金矿”,在建BET工程中为家人、亲朋“捞了很多好处”,行文语气非常强烈。贴子发表后,即在当地引起了巨大反响。  但是,更让网民惊讶的并不是这个贴子本身,
1. 舍得用孩子,讓他们从小做家务;  2. 重视培养孩子的社交技巧;  3. 给孩子提供愉悦的家庭氛围;  4. 受过高等教育,坚持自我学习;  5. 更早教孩子学数学;  6. 在孩子的头三年做到亲密育儿;  7. 不时时刻刻围绕孩子,能保持情绪稳定;  8. 更肯定孩子努力的价值;  9. 妈妈也参与社会工作;  10. 父母有比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 (高渠)
哈佛大学神经科教授们曾经做过一项研究,研究表明那些在2岁时腼腆内向的孩子,即使长到18岁,性格还是内向的。心理学研究也证实,内向的孩子并不自我封闭或者自卑、胆小、怯懦,他们只是在获取能量的方式上跟外向的孩子有所不同。外向的孩子是通过跟人打交道来获取能量,而内向的孩子则是通过独处来获取能量。社交对于内向的孩子来说反而是一种消耗,所以这些宝贝才会在热闹的、人多的场合感到不自在和疲惫。但是他们并不缺少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