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右铭:“广采博取,只为海军现代化”

来源 :军工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_j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小从戎求解放出生入死,建设海军抓装备沥胆披肝。”
  “云恸天佑五师老兵驰骋江汉浴血沙场,河殇地铭海军战将沤心舰船奉献终身。”
  ——陈右铭追悼会上的两幅挽联
  2012年5月17日,是原某重点工程卓越领导人陈右铭逝世一周年。陈右铭传奇的革命人生及对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巨大贡献像一幕幕电影在我眼前浮现。
  传奇的革命人生
  陈右铭,1922年6月出生于湖北武昌县雇农之家,他9岁那年父母因贫病双亡,从此他辍学成了地主的放牛娃,辛苦劳作。1938年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活动,1940年参加新四军,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班长、排长、作战参谋、营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团参谋长、团长、湖北军区长湖指挥部指挥长等职。
  他参加过挺进中原、中原突围、皂市、应城、荆门等战役及数十次战斗。他英勇善战、足智多谋。如在夜袭河南合水镇的战斗中,他亲手打死日本指导官松木,并与部队一起歼灭一个保安大队,活捉两名伪军少将等300多人。他曾三次受奖,共负3次重伤、2次轻伤,腰脊椎残留一块炮弹皮(定为二等乙级残废军人)。他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成长为一名对党赤胆忠心的共产主义战士。
  1952年,他调任海军某快艇大队任大队长,1955年任支队长。1958年经海军、基地两级领导和苏军顾问联合考核,各科目优秀,确认为海军第一位过技术关的支队长。1958年2月27日,《人民海军报》发表了《苦学五年,外行变内行——鱼雷艇支队长陈右铭自学的艰苦历程》一文,并发表《快马加鞭,向海军科学技术进军》的社论,号召海军军官向陈右铭等学习。
  1963年,他调国防部第七研究院任一所所长,1966年调七院主持科研工作,1969年任副院长。尽管体制多变,1966-1977年间,他一直担负核潜艇工程办公室主任的重担。1976年他调任海军装备技术部副部长,1983年任部长,1986年离休后仍担任海军科技委常务副主任。
  陈右铭不仅是一位将军、专家,还是一位作家、诗人。他发表过数十篇军事、科技论文、回忆史料、千余首诗词,出版了《回顾与思考——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情况》、《军海诗草》、《酬海耕波》、《陈右铭词集》、《万里烽火 千里波涛》等多本著作。


  周恩来总理信任的核潜艇工程办主任
  1970年7月15-16日,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召开中央专委会议,听取陆上模拟堆启堆运行试验问题汇报。彭士禄、陈右铭先后作了汇报。周总理对陈右铭说:“……你这个办公室主任要很好帮助他们,不要跟他们年轻人一个劲。我们老年人总有点经验吧,要好好听听,好好想想,考虑周到。开始联动,注意测试数据,慢一些,细一些。”
  1971年6月25日,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主持召开中央专委会议,听取核潜艇工程办公室主任陈右铭关于首制核潜艇试验工作情况汇报后,作了重要指示。最后问陈:“领导小组有你吗?到不到现场去?”陈答:“领导小组有我,开始试验时去看一看。”总理说:“每次试验都到现场去看看。”
  1974年8月19日,朱德元帅在海军肖劲光司令员等陪同下在海上检阅091首制核潜艇水上操演。海军领导决定由陈右铭向朱总汇报。肖司令向朱总介绍说:“他叫陈右铭,是核潜艇办公室主任,是他具体组织研制的,熟悉情况。”朱总知道艇上所有设备、零件都是我国自已设计、生产的,十分高兴,说:“要自力更生建设强大海军!”
  核潜艇研制、试验的前沿指挥官
  在核潜艇首艇试验、试航过程中,陈右铭作为试航领导人亲临现场主持。他处变不惊,具有卓越的组织指挥能力,承担了具体组织指挥研制核潜艇的重担。核潜艇研制涉及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二千多个工厂、研究所,是全国大协作的产物。他辛勤奔走,进行指导。在十年动乱年代,他冲破重重障碍,克服各种困难,圆满完成了中央的任务。
  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工人、海军指战员艰苦奋斗,一个难忘的日子终于到来了!1971年8月23日,我国第一艘核潜艇首次出海试航。身经百战的陈主任站在高高的舰桥上,看到强大的核动力带动螺旋浆激起飞溅的浪花,那宽阔的尾迹犹如千军万马奔腾在无边草原,他是那样激动,含着热泪高兴地说:“从此我们的海军指战员可以驾驶我国自行研制的核潜艇出海了!”
  一次水下测速,陈主任也随艇出海,艇在水下已开到很高的航速,杨玺艇长向他请示是否再加速,陈主任果断地命令:“加速前进!”,那是在浅海区创记录的航速。当时,在指挥舱听到高速水流猛烈冲击指挥台围壳发出巨大的“哗哗哗”的水流声,心情十分紧张。大家心里明白,在那种高速下稍出故障就会葬身海底,而陈主任却镇定自若,这不仅因为他具有军人的气质和勇气,更由于他刻苦钻研技术,对艇体良好的水下操纵性有深刻的了解,当然也是对科研人员的高度信任。
  说到风险,有一次水下试航,进行水下操纵性和舵的试验,潜艇未按预定时刻上浮向指挥部发报,失去联系,陈右铭在海边踱来踱去,看着翻滚的乌云和汹涌的波涛,万分焦急。作为试航领导人,他担负的压力太重了。熬过几小时后,突然传来“的的、嗒嗒”的电报声,恢复了通信联络,原来,试验进行得很顺利,试验人员一心想多试几个项目,竟忘记按时发报,导致一场虚惊。
  功绩卓著、淡泊名利、高风亮节
  在组织领导我国核潜艇的研制工作中,陈右铭主持的国务院、中央军委“核潜艇工程办公室”,在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专委关于研制我国核潜艇一系列的方针、政策,组织协调、管理实施各项研制工作中,起到了积极的主导作用。他为我国核潜艇事业,长期呕心沥血,对遇到的种种困难和挫折,表现出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组织管理工作大胆细致,决策果断,在组织全国各有关部、委、省、市、厂、所的大协作攻关中,重视采纳科技人员意见,发挥了极高的组织协调才能。在研究设计、制造、试验等各研制阶段,尤其在我国第一座陆上模式堆以及我国第一艘核潜艇的试验试航中,亲临现场,参与指挥协调,不论技术风险有多大,工作生活条件多么艰苦,他都坚持与科技工程人员一起想办法、出主意,共同解决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
  1966年9月-1977年12月,陈右铭担任“核潜艇工程办公室”主任期间,承担了我国核潜艇研制、试验的行政及技术总指挥的双重重担,成功地组织了全国大协作及技术攻关,殚精竭虑,为我国成功研制第一代两型核潜艇立下卓越的功勋。
  第一代核潜艇研究设计工程于1985年获国家级科技进步特等奖。在获奖人员名单中,竟找不到“陈右铭”的名字,对此,很多同志感到很不公平。据分析,可能上面有规定,机关高级领导人不列入获奖人员名单中,这一不合理规定埋没了陈右铭的巨大功绩。
  1982年10月,有记者采访,问陈右铭:“美国人称美国核潜艇和北极星导弹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里科弗为核潜艇之父,能不能称你为核潜艇之父?”陈右铭谦虚地回答:“不能!……如果你们硬要在中国找核潜艇之父,我认为周恩来、聂荣臻、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真正尽到了父亲的责任,如果没有他们的巨大关怀和具体指导,这样快研制成功是不可能的。当然,没有核潜艇工程战线上的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艰苦奋斗、忘我拼搏、无私奉献也是不可能的。”
  陈右铭写的两副对联表达了他淡泊名利的高风亮节:“心在国家,原无论前辈后辈;名为人民,何必辨大功小功。”;“广采博取,只为海军现代化;齐心攻关,不图个人利禄名。”
  我们永远怀念为中国核潜艇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陈右铭主任!
  (作者单位:中船重工719所)
其他文献
在THERMECMASTER-Z热模拟试验机上研究了一种抗拉强度490MPa级TMCP厚板钢奥氏体变形后的连续冷却转变行为以及形变条件对相变组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冷却速率小于5℃/s时
郑哲敏的研究领域属于冷门加偏门的力学分支。尽管他的名字大多普通百姓并不知晓,但就是他找到了爆炸中能量释放的科学规律,就是他“驯服”了炸药,并利用这种威力巨大的能量解决了很多工程难题、在爆炸领域开创了广泛的应用空间。  核爆炸、瓦斯爆炸、炮弹爆炸……“冷门院士”郑哲敏总能用简洁的数学公式概括形形色色的爆炸中蕴含的规律,再用这些规律去解决新的问题。由于他对爆炸能量释放过程的娴熟掌握,中国诞生了世界上从
<正>&#39;城市病&#39;需要根治,不管是从科技创新推动智慧城市的角度真正解决用户痛点,还是从推动绿色发展构建低碳城市人人参与的角度,让老百姓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就是城市
研究了含铜时效钢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舍铜时效钢焊接热影响区不同区域性能存在显著差异。粗晶区冲击韧性最差,这主要是奥氏体的晶粒长大及粒状贝氏体的增多所
阐述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对我国跨越贸易技术壁垒,应对"入世"挑战的重要意义以及三年来亲身参加制定ISO国际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的体会.
为有效减少加工番茄机械化移栽过程钵苗基质的损伤,提高移栽机取苗、植苗成功率,该文构建了移栽过程中取苗、植苗阶段加工番茄钵体的力学模型,结合钵体的抗压力学特性试验,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