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道具“水袖”在戏曲舞蹈中的运用——以湘昆《牡丹亭》为例

来源 :大众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艺术基底,其“水袖舞”的历史更是源远流长.从服饰中的衣袖到舞台上的长袖,乃至戏曲表演中的水袖,都是我们民族艺术的灵魂所在.其中“水袖”作为戏曲舞蹈里的重要道具,不仅是“手臂的延伸”“动作的美化”和塑造人物角色性格、丰富人物思想的重要道具,更是传达情感信息、物化角色情绪不可或缺的手段.在简要论述“水袖”的发展基础上结合湘昆《牡丹亭》,从人物塑造、运动形态和情感表达三个方面分析服饰道具“水袖”在戏曲舞蹈中的运用.
其他文献
京剧《四郎探母》是传统京剧的代表之作,“坐宫”一折中的两段[西皮慢板]唱腔是剧中创腔手法的集中体现.该[西皮慢板]的音乐形态由生、旦两个行当声腔构成,生角所唱[西皮慢板
歌曲《一首桃花》选自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林徽因词,周雪石曲,主要乐器采用小提琴音色,伴有钢琴和大提琴助奏.这首作品是剧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女高音作品,是该剧表达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