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教学条件下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mi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现一 被调查小学生学习适应性整体水平与常模相当,但三年级低于常模水平,而六年级高于常模水平。
  发现二 小班化教学条件下女生的学习适应性从整体上好于男生,但六年级没有性别差异。男生的学习适应性随年级升高而提高,女生的年级变化趋势不明显。
  发现三 小班化教学条件下高年级小学生对影响其学习适应性的听课方法、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等适应均较好,但中年级小学生表现出来的不适应源于家庭环境。
  发现四 小班化学习适应良好的小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均高于学习适应不良的小学生。
  一、问题与方法
  学习适应性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调整自身,适应学习环境的能力倾向,包含学生、学习环境与改变三个要素[1]。它可揭示影响学习的主要原因[2]。小班化教育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发展趋势,是实施素质教育、追求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举措。它带来教育观念、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课程设置、师生关系、学生发展目标等因素的变化[3],改变的是学生的整体学习环境。小班化教学正契合了学习适应性的三个要素。因此,很有必要对小班化教学条件下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进行全面调研,以了解其整体水平、存在问题、影响因素和改进策略。
  2012年11月,本研究开始实施。被试来自浙江省宁波市四所小班化教学改革试点小学。调查对象选取三~六年级学生共389名,其中三年级76名,四年级90名,五年级113名,六年级110名。剔除回答前后不一致问卷,所得有效问卷共298份。
  测验工具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周步成等人1991年修订的学习适应性测验(AAT)[4]。测验分小学三~四年级用和小学五~六年级用两个版本。小学三~四年级版测验由七个内容量表构成,包括学习态度、听课方法、学习技术、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独立性和毅力、心身健康;小学五~六年级版测验由四个分量表与九个内容量表构成:学习态度分量表包括学习热情、学习计划、听课方法三个内容量表,学习技术分量表只有一个内容量表,学习环境分量表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两个内容量表,心身健康分量表包括独立性、毅力、心身健康三个内容量表。此外,该测验还设有效度量表,用于检查回答的一惯性,以剔除无效问卷。该测验被证明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5]。在統计时,先将每个学生的原始分按《AAT使用手册》转换成标准分,并据此确定其学习适应性等级:优等、中上、中等、中下和差等。分数越高,等级越高,适应水平越好。处于中下和差等的都可归入学习适应不良。
  二、结果与分析
  (一)小学生学习适应性水平整体正常且随年级升高而提高
  被调查对象的等级水平分布、检出率与常模总体的比较见表1。从整体上看,学习适应性总体水平呈正态分布。单样本卡方检验表明,学习适应性总体等级分布与全国常模理论分布无显著差异(χ2=3.923,P>0.05),学习适应不良整体检出率(30.6%)与按常模理论检出率(31.0%)也没有显著差异(χ2=0.030,P>0.05)。这表明小班化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等级分布情况、检出率均与全国常模一致,学习适应性整体发展水平正常。
  在年级发展方面,对三~六年级小学生学习适应不良检出率进行多样本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年级检出率差异非常显著(χ2=17.166,P<0.01),年级越高,检出率越低。这说明学习适应性水平随年级的升高而提高。
  为比较各年级检出率与常模检出率是否一致,分别对三~六年级的检出率进行单样本卡方检验,结果发现,三年级检出率显著高于常模(χ2=6.571,P<0.05),六年级检出率显著低于常模(χ2=5.614,P<0.05),其他年级与常模无显著差异。这表明小班化三年级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并不理想,但到六年级时已超越常模。
  (二)女生学习适应性好于男生且男生学习适应性随年级升高而提高
  被调查对象中不同性别学生的学习适应不良检出率见图1“全部样本”。独立样本卡方检验发现,男生和女生的检出率存在非常显著差异(χ2=10.377,P<0.01),男生检出率高于女生。这表明女生的学习适应性发展情况比男生要好。
  分别对三~六年级不同性别小学生的检出率进行独立样本卡方检验,结果发现,除六年级外,其他年级学习适应不良检出率的性别差异均显著(P<0.05),男生检出率高于女生。这表明小班化三、四、五年级小学生的检出率性别差异明显,到六年级时检出率达到男女均衡状态。
  分别对三~六年级男生、女生的检出率进行多样本卡方检验,结果发现:对于男生,不同年级的检出率差异非常显著(χ2=14.792,P<0.01),表明男生的学习适应性存在明显的随年级升高而降低的趋势;对于女生,不同年级的检出率差异不显著(χ2=6.089,P>0.05),表明女生的学习适应性年级变化趋势不明显。
  (三)高年级小学生各维度适应性偏高而中年级小学生家庭环境适应性偏低
  为探讨可能造成小班化小学生学习适应不良的各种因素,有必要进一步对AAT各内容量表和分量表的检出率进行分析。由于中年级和高年级学习适应性量表的构成维度不同,因而只能分别对中年级和高年级的AAT各因素进行描述。
  图1为小班化小学中年级学生在AAT测验七个内容量表上的适应不良率。与常模检出率(31.0%)比较,只有家庭环境维度检出率显著高于常模水平(χ2=27.442,P<0.001)。这表明家庭环境适应不良可能是影响中年级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最重要因素。   图2为小班化小学高年级学生在AAT测验九个内容量表和四个分量表上的适应不良率。与常模检出率(31.0%)比较,内容量表和分量表各维度的检出率均显著低于常模检出率(P<0.05)。这表明高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在各因素上都较好。其中,应重视心身健康和家庭环境对高年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
  (四)学习适应良好小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成绩均高于学习适应不良小学生
  按照学习适应性等级判断标准,将学习适应性等级为中下和差等的学生划为学习适应不良组,其他学生为学习适应良好组。比较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对语文、数学、英语成绩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两组学生在语文、数学和英语成绩上都存在非常显著差异,学习适应不良组的各科成绩均低于学习适应良好组。这些结果说明,学习适应性能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产生影响。
  三、讨论与建议
  (一)合理利用小班化教学优势,整体提高小学生学习适应性
  本调查结果发现,小班化教学条件下小学生基本能适应学校生活。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学习适应性水平提高。
  学校应充分挖掘小班化教学的优势,整体提高学生学习适应性:第一,充分利用小班学生人数少,师生交往频度高的特点,让每个学生都能均衡地得到老师的心灵关怀和个性化辅导;第二,进一步引导老师探索小组合作教学、分层教学等教学形式,使教育的同步化和标准化优势与教育的个别化和个性化要求相结合;第三,利用小班化教学空间广和上课形式多样性和灵活性,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注重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亲身体验,让学生主动发展[6]
  (二)充分考虑学生学习适应性差异,对学生进行分类个别化辅导
  本调查结果发现,从整体上看,小班化中年级小学生学习适应性比高年级小学生差,男生学习适应性比女生差,中年级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性别差异尤其明显。
  学校应在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年级、性别等差异,针对每类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个别化辅导,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更好地适应学校的学习。具体来说,一要加强对中年级尤其是三年级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全方位辅导与干預;二要将提高男生各方面学习适应性作为提高学生整体学习适应性的重要突破口,对男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技术、学习环境、心身健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辅导与干预。
  (三)紧紧把握影响学习适应性因素,对小学生分年级段有针对性辅导
  本调查结果发现,无论是对中年级还是高年级小学生,家庭环境都是影响学习适应性的重要因素。学校要高度重视家庭环境的影响,了解学生家庭环境适应不良的原因,给予有针对性指导;加强家校沟通,指导家长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家庭氛围和家庭教育环境。
  对于中年级小学生,还要关注其学校环境和听课方法。要重视学校环境建设,构建体现学科特殊需求、满足教学形式多样化功能的小班化教学环境,以改变教学形式、影响学习方式。同时,还要引导小学生掌握正确、高效的听课方法,引导其充分做好课前知识和身心上的准备,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课堂,积极认真思考所学内容的来龙去脉、与旧知识的联系以及在实际中的运用。
  对于高年级小学生,还要重视其心身健康,与家长一道加强其独立性的培养,在实践中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做事、自主管理;培养其克服困难、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自信心,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
  (四)高度重视学习适应性对小学生成绩的影响,改善学习适应性提高小学生整体成绩
  本调查结果发现,学习适应不良组学生的各科成绩均低于学习适应良好组学生,说明学习适应性可能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以往教育研究也表明,学习适应不良在相当程度上制约学生的学习进步,与学习困难是因果关系[7]
  学校应充分重视通过改善学习适应性来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成绩,并将学习适应不良学生作为重点关注和帮助辅导的对象。第一,对于全体学生,开设专门的学习适应能力辅导课程,开展以提高学习适应性为主要目标的主题活动;第二,对于学习适应不良学生(其中多数为学困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个别化指导,提供专门针对其学习适应问题进行的单项辅导和训练。
  参考文献:
  [1]徐浙宁,郑妙晨.国内“学习适应性”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0(5):51-53.
  [2]聂衍刚,刘毅.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状况的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4):65-68.
  [3]王畅,韩玉琦.推行“小班化教育”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1(19):14-15.
  [4]一帆.学习适应性测验[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1(1):60.
  [5]戴育红.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J].教育导刊,1997(1):15-17.
  [6]王铁群.小班化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J].教育探索,2002(5):56-58.
  [7]王书荃.小学生学习障碍诊断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3(8):91-94.
  【姚茹,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中心,博士,助理研究员;吴琤光,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章水镇教辅室主任,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刘 烨
  *本文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12年度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小调研)“小班化教学条件下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GY2012XDY27)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田局长,您好,很高兴采访您。据了解,郑州高新区近些年提出要办“高新教育”。请问,“高新教育”的内涵是什么?  田鸿鹏:郑州高新区提出要办“高新教育”,概括地说,就是要打造具有郑州高新区区域特质和特色的“高品质创新型教育”。“高品质”主要是指教育理念上要有高度、格局上要有高位、资源成果要有高品、实践样式必须高尚;“创新型”主要是指要把创新作为区域教育发展的主要内驱力,通过创新推动教育内涵深度全面发
摘 要 集体对个人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核心。集体主义教育具有调控、凝聚、陶冶、教化、激励的功能。集体主义教育要正确对待和处理群性与个性以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根据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教育者通过言传身教、课堂教学、优秀班集体建设以及课外活动开展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是较为理想的途径。  关 键 词 集体主义教育;道德;利益  作者简介 邓优,辽宁师范大
近些年来,公民教育逐渐成为一个热点话题。这个从20世纪初就已经进入中国的教育理念,曾经被搁置了很久,直到上个世纪末才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面对转型期的中国,作为一个公民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也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思考。尤其是在习惯养成和品格培养最关键的中小学阶段,理所当然的成为公民教育最重要的一块阵地。  公民教育,从广义上讲,是指在现代社会里,培育人们有效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养明达公民的各种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3月14日发布了《早期学习政策助力幼儿学习与成长》报告,指出早期幼兒教育与保育项目对幼儿认知、社交和情感能力的发展及其未来表现有重大影响。  OECD提供了两种适合幼儿的教学法。一种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在执行该教学方法时,教师引导幼儿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以提高幼儿的软技能,如学习动机、创造力、独立性、自信心等。另一种是以教员为中心的教学,相关的学习任务侧重于训练幼儿
黄局长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知道您有多年在中小学当老师和校长的经验,能否结合您从学校到行政部门的经验,谈谈您个人对当前中小学德育现状的认识?当前德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  黄伟:教育工作就是要教书育人,但重教轻育、教和育脱节、育人方法缺少实效性和针对性等问题长期困扰广大教育工作者,德育工作中与新课程理念不相适应的观念和现象也日益凸显。要认识和重视德育,首先是要看到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在我看
新时代的德育工作如何开展?德育活动的实效如何得到保证?德育活动如何围绕学校的育人目标来实施?这是做好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回答的问题。郑州中学围绕“培养世界的中国人”这一育人目标,构建了基于中学生核心素养的主体体验式德育模式。这种德育模式以自主教育为基因,以主体体验为特质,以全面发展为指向,通过“思想上的自我教育,生活上的自主管理,学习上的自主合作”(简称“三自教育”),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自主中思考
班主任节是为了表达学校对班主任的理解、尊重、感恩,专门为班主任举办的一种庆祝仪式活动。目前,中国官方并无此节日,它主要来自民间,是深受中小学重视的一种庆祝活动。2019年3月,百年老校—广州市真光中学举办了首届主题为“崇真于心、发光于行”的走心式班主任节。  为期一周的班主任节为学校师生创造了一个表达与沟通的平台,有效促进了班主任、学生、家长间的良性互动,激发了广大班主任的工作热情,提升了班主任的
人类自从需要运用道德调节社会生活以来,一直将诚与信作为评判社会道德风尚和个体道德人格的第一标准,高度重视关于诚信的道德教育与宣传。这使得诚与信成为最重要的道德范畴,诚信教育成为最重要的道德教育领域。  中国社会实行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其中包括人在思想道德方面的巨大进步,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包括以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为主要标志的“道德领域突出问题”。面对这种情势,
摘 要孔子的思想智慧,既强调人对美好生存环境或资源的期待,也强调人对终极生命意义或理想的追求,这种生存—生命的双重维度共同诠释了生态的整体性话语结构,也共同构成了孔子生态幸福观的核心价值旨归。孔子的生态幸福观一方面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的二元划分范畴,实现了人们对幸福观理解的结构性诠释;另一方面基于天—命论的哲学基础影响,从而启发人们任何幸福的获得都是有条件并且都应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
德育不同于智育,可以通过集中培训在短时间内得到提升。德育往往贯穿人的一生,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逐渐开花结果。也许德育并不能给学校带来立竿见影的可量化的成绩,但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每一位学生和他的家庭,进而影响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德”是一个人行走世间的脊梁骨,德育则是教育工作中永恒的主旋律。“立德树人”需要从娃娃抓起,更需要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福建省古田县正是调动了各方力量,采取多种形式润物细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