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v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增大学生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作文的基础,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不把学生封闭于围墙之内,封闭于课堂之内。所以,要鼓励学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把学生带进图书室,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行选书,自行阅读。指导他们作阅读笔记,学会边读书,边记笔记,摘录其中佳词妙句、精彩语段,总结作者写作方法和特点,写上自己读后有什么感受和体会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同时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觉阅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语言和素材,就可为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让学生写“大胆文”,使他们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如果学生感到自己的作文水平在不断提高,就一定会越写越有兴趣。因此,让学生看到自己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是很有必要的,对于作文水平较差的学生,更应该如此。这需要鼓励学生去写“大胆文”,尽情地“以我手写我心”,教师应鼓励学生:初学写作,思想要放开,胆子要放大,少一点束缚,少一些框框。学生有一丁点进步,教师也应该好好表扬,以激发其兴趣,增强其自信心。
  三、贴近生活,创造条件, 让学生写“小事文”,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让学生喜欢作文、主动作文,使学生有话可说,扫除学生怕作文的心理障碍。学生怕作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繁重的学习任务使他们的生活单一、枯燥,较少机会接触社会,自认为没有可写的东西。其实,作文并非一定要写轰轰烈烈的大事,否则哪来的“以小见大”“细微之处见真情”?所以在引导学生多观察社会、生活的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调动情感因素,学会为生活感动,善于从身边选材,从小事中挖掘其深远的意义。题材可写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或误会与矛盾,对存在于同学中的某些现象的分析与看法,进而写老师、家人对自己的关心支持或误会,再写自己与陌生人之间的帮助或矛盾,题材不断扩展,笔触从学校、家庭,再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作文的源头问题。然后老师提供一些诸如“这件事不该发生”“误会”“理解”“收获”“吃一堑,长一智”等类型的题目进行训练,让学生走出无话可说、无题材可写的误区,并逐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社会的能力,从而培养写作兴趣。
  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作文训练,让学生能真正学会写作
  学生解决了作文的源头“问题”,不等于就能写好文章,还要求老师辅之以有效的训练方法。实践证明,让学生写好作文,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为此,可采取以下四个措施:
  1.“练”。初期的作文训练,不妨把有关提示与要求定得具体详细些,让学生能明确训练重点,并且较顺利完成一篇文章,获得初步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如写一座建筑物,取材于学校的有“小小传达室”“小小广播站”“老师的宿舍”等;取材于社会的有“理发店”“小卖铺”等;记一个有趣的事,取材于玩耍的有“钓鱼”“学游泳”“野炊”“探险”;记一件有意义的事,取材于劳动中的有“钉纽扣”“菜园小记”等等。生活中的新鲜事给学生带来作文的动机和兴趣,学生心口一致,说写一致,用笔说话,乐于作文。
   2.“评”。一般的作文都是为了表达某个中心或某种思想感情,但表达效果如何,却不像数理化学科那样有个客观的标准答案。要加以评判,可选几篇典型的范文来参考对照。因此,每次写完作文后,及时精选一篇或几篇各种层次的文章与学生一起对照分析,体会其成功的地方和不足之处,使“作文怎样写”的技巧训练更具体化,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而慢慢掌握标准。
  3.“改”。在基本掌握评判标准的基本上,还应当让学生实际操作一番,可组织学生评改作文。由四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每组负责批改四篇作文,要求小组成员在读完各篇作文后,互相讨论,交流意见,共评得失,使作文要求更加具体化,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4.“展”。就是佳作展示与推荐发表相结合,促进写作。这可在教室辟一“佳作展示栏”,把每次作文的优秀篇目连同评语一同展示,让学生共评得失,力求从各个方面得到启发,同时营造一种声势,“这些佳作都来自同学中”,“我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这不仅能让“学生佳作”作者产生荣誉感,同时也激活了其他同学的情感因素,增强了写作信心。对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还可推荐到学校“作文报”或一些期刊的“中学生园地”发表,使学生体会到作文成功的快感,写作也由课内扩展到课外。这样,既引导学生更积极地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又培养了良好的写作习惯,训练了写作技巧。
  每一阶段作文训练结束,教师都要小结学生作文情况,分析作文的得与失,使学生看到自己前进的足迹,这样学生会信心更足,兴趣更浓。◆(作者单位:江西省安远县第三中学)
  □责任编辑:曾维平
其他文献
根据冲绳海槽B-3GC钻孔柱状样芯花粉学记录, 探讨邻近岛屿9500 aBP以来环境变化. 研究表明, 多数时间以暖温带气候为主, 只有在全新世中期, 即6800-4400 aBP 曾受亚热带气候
摘要:本文基于对小组化学习的认识,对大专英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从大专英语教学的角度,阐述了小组化学习在大专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及小组化学习对大专英语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小组化学习;大专英语;课堂教学;影响  一、小组化学习的含义  小组化学习是指在教学中教师以分组的形式让学生团结合作,共同完成分配的学习任务和活动,再以小组的总成绩进行评比,共同达到学习目标。小组学习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元代社会制度的特殊性使元代文人有大量的时间进行艺术创作,文人画家通过作品向世人展示自己清高,脱俗的内心世界.
语文教师如何上好语文课,引领学生走进语文学习的新天地一直是我们研究的课题。语文工具性的特点决定了它实践性强,它人文内涵丰富的特征又显出它的浩瀚美丽。语文是如此一门有生命的学科,就不能让学生学得沉闷,更不能成为我们语文教师的学科负担。而要用我们的知识与方法构建师生之间阅读文本的互动桥梁,把语文课上得灵活精巧、充满生机、富有实效,真正带领学生走进语文学习的崭新天地。  一、课前演练,激发兴趣  课前3
是法国女剧作家雅思米娜.雷扎享有国际声誉的代表作.本文从叙事学的视角理论入手,分析多重视角对于人物多层次性格塑造所起的作用.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