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kl123lk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敢想、会思、善问不仅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表现,而且是学生树立创新精神和形成创新能力的核心。“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是爱因斯坦从事科学研究的宝贵经验。由于各种原因,当前的中学科学教学中,教师一讲到底的现象比较普遍,老师提问的多,学生却很少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提问,并且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这是当前教学创新的关键。对此,谈谈我的认识。
  
  一、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当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不能解释面临的情境或问题时,学生的头脑中就会产生认知冲突。教师在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有助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给学生造成一种心理上的困境,驱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回忆和建构,在探索新知识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学生在不断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地将知识内化,形成自己的“见识”和“观点”,并且思维能力逐渐得到提高,这有助于学生发现和提出高水平的问题。所以,科学合理地设置问题情境,有利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有效地发现和提出问题。例如我在教学科学八年级上册“水的浮力”一节时,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通过以下方法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1.出示木板、铁块、石块,提问:你认为什么样的物体放入水中会沉,什么样的物体放入水中会浮?学生从以往的经验出发,答:重的物体会沉,轻的物体会浮。2.我出示一块大的木块和一根小铁钉,并放在天平上称出木块比铁钉重,把它们放入水中,发现,木块浮而铁钉下沉。学生经过思考,认为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下沉,轻的上浮。3.我出示一个铁块和一个体积和形状都相同的水泥块,称出铁块比水泥块重,请学生把它们放入水中,结果发现,两个物体都下沉。再拿出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木块和泡沫塑料,称出木块比泡沫塑料重,结果发现,两个物体又都浮在水面上。结论再次被推翻,学生产生疑惑。4.我拿出两杯无色透明的液体(其中一杯是清水,一杯是浓盐水),把一个鸡蛋、一个鸭蛋分别放入。学生观察发现,一个浮在上面,而另一个下沉。我再交换放置,学生观察又发现,原来下沉的蛋在另一杯中却上浮了,而原来上浮的蛋换一杯却下沉了。于是激起了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问题油然而生:物体的沉浮到底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留给提问的时间与机会
  
  要提出问题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去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教师在上课时要改变一言堂的做法,给学生创设观察的情景和思考的余地,让学生有机会提出问题。我经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有机会提问。
  1.安排一些时间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我尽量让学生去参与,实验室每天向学生开放。
  2.教学设计时,每堂课不必设计得那么“完美”,留出一些“空白”,使学生有机会提出问题。
  3.利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学习方式,在较为宽松的环境中鼓励学生相互提问题。我经常利用下课前的5分钟,让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相互提问,如还有不懂,再在全班同学面前提出来,往往会有意外的惊喜。
  4.鼓励学生在作业本上设置问题。我要求学生每次在写作业时至少提出一个问题,所提的问题可以是对习题的提问,以引发学生对习题更深入的思考,也可以是对课堂教学中的疑难问题的提问,这样既可以弥补课堂时间的不足,又可以让一些性格内向、不愿在大庭广众下提问题的学生有机会提出问题,使他们从中得到锻炼。
  
  三、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
  
  在科学教学中,学生有问题而不敢问的现象非常普遍。发扬教学民主是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的重要前提。所谓教学民主,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民主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提问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发扬教学民主才能融洽师生关系。成功的教学依赖于师生间充分的理解和真诚的信任。愉悦、祥和、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有利于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自主的活跃状态,使学生敢想敢问、敢问敢答,充分体现主体性、独立性。反之,如果课堂气氛紧张、沉闷,必使学生顾虑重重,压抑了个人的聪明才智和激情,只能表现为盲目的依赖性。
  发扬民主,融洽师生关系,让学生敢问,首先要充分尊重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是教学民主的核心。例如:碰到冷场时,我会对学生说一些鼓励的话:谁来试一下,说错了不要紧,胆子大一点,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教师的鼓励,肯定会有学生响应。经常这样训练,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会越来越多。如果教师由于不耐烦而自己直接提出问题,学生就失去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其次要充分信任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善于听取和采纳学生正确的意见和主张;营造自信的氛围,使学生坚定“我能行”、“我能成功”、“老师在期待我努力”等信念,经常体验到思索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再次要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与他们平等相处,真诚相待,相知相亲,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伙伴关系。最后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
  
  四、提供质疑的方法指导
  
  学生想问、敢问,却不一定会问,在课堂上学生提不出问题并不意味着学生都懂了,全会了,而可能是学生不会问问题,不知道问什么。所以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方法指导,使学生具备质疑的能力,否则学生还是处于盲目发问的阶段。通过方法指导,教师就为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搭建了一副脚手架,一开始学生可能是简单地模仿提出问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逐渐地善于质疑,提出高水平的问题。
  (一)直接陈述法
  初中学生具有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让他们脑海中经常出现“为什么”三个字,经常对看到的科学现象追问“为什么”。比如:筷子在水中为什么会向上弯折?为什么眼睛能看见东西?雨后的天空为什么会出现彩虹?湿衣服晾晒在通风的地方为什么干得快?这种提问方式只是把观察到的现象加以描述后加一个问号就可以了,只要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学生一般可以在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实验操作、资料介绍中应用这种方法提问。伦琴正是由于治学严谨,喜欢多问几个“为什么”,发现了X射线。
  (二)类比联想法
  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作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也可能相似的假设。比如:光和声都有反射、折射等现象,由于声呈波动状态,因而联想到光是否也呈波动状态?又如:水的流动是由于水压推动的,因而联想到电路中是否存在类似情况?从而提出电压的问题。科学学科中有很多内容、规律、处理方法是相似的,因此通过类比联想进行质疑是我们经常用到的提问方法。
  (三)反问法
  反问法也称之为逆向思维法,是从科学现象或科学规律中的已知条件、因果关系入手,进行反思,提出新的问题。例如学习“磁生电”一节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电能产生磁的现象,逆向思考提出质疑:磁能产生电吗?学习光的直线传播,在设置同种均匀介质的条件进行实验和观察时,引导学生们提出新的问题:“光在不同种物质中是否沿直线传播?”
  (四)对比法
  比较同一事物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或不同现象之间的异同,也可以比较相互矛盾的假说和理论,从中发现一些可疑之处。例如:木块在木板表面运动时,观察木块上加砝码与不加砝码时木块受到的拉力大小,观察木块在木板表面运动时和在棉布表面运动时拉力的大小,提出问题:“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又如:力学中的“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虽都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的特点,但是一回事吗?它们有何异同?
  (五)变换条件法
  科学规律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我们在科学探究中可以引导学生变换一下条件,分析和观察科学规律在不同条件下的表达形式及其适用范围,从而提出问题。例如:在研究斜面问题的时候,不断改变条件:改变斜面的倾角由零逐渐变化到 90度,即由水平变为竖直,或斜面由光滑变为粗糙,或改变为其他问题情景。在这些条件下将出现新的情况,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能长期坚持引导学生用这种方法进行质疑,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提出问题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察觉异常,提出问题法
  该方法通过观察某一事物或某一过程中的“异常点”,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由于“异常点”中往往隐含许多问题,所以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善于抓住异常之处发现问题。例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做饭只要用一般的锅就可以,而在高山上做饭,如果用一般的锅,水很容易烧开,但煮饭无论煮多久都不能熟,所以要用特制的高压锅,这是为什么?察觉异常,从而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方法的获得是一个学习、训练,然后养成的过程。指导学生学习提出问题的方法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起初阶段,可能需要定向指导,甚至需要教学生模仿。
  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不但可以使学生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习惯,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及批判性。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是极具创造性的过程,它比在现成的问题下寻找问题的答案更需要创造性思维。心理学研究表明,技能的形成过程是有阶段性的,即有一个由初级阶段到熟练掌握的阶段。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时候,切不可心急,要因势利导,克服为提问题而提问题的倾向,使提问更有价值,学生的提问能力才会逐步提高。■
其他文献
我是一片云,飘荡在广阔的天地之间,叛逆、洒脱,天生喜欢追逐自由和浪漫.直到有一天,当沉浮不定的人生破读了星光散落的暗语,我听到了内心久违的呼唤,面对泥土的气息和花草的
由河南省科学技术史学会主办,宝丰县清凉寺汝官窑遗址管理处、宝丰县汝窑瓷业保护和发展局、宝丰县汝瓷行业协会承办,宝丰县清凉寺汝官窑遗址管理处协办的河南省百千万创新驱动
"形象化"教学是一种调节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教学方法,它对提高学生的语言驾驭能力、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愉悦的氛围是"形象化"教学的前提1.良好的学习环
小胡是我们广告公司新招聘来的员工。小伙子人挺聪明。经常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创意。不过他对工作的态度很随意,总让人觉得漫不经心。一次我们要和一个大客户袷谈一笔重要的生意,在这以前我就把广告策划的文案交给小胡来做,小胡做出来的文案连老总都很满意。我也放了心。那天我按约好的时间和地点去见客户,准备把我们的方案给客户过目。可是小胡却迟到半小时才来,更让我恼火的是,他居然连最重要的广告策划书也忘在出租汽车里了。
邓先金,字崇锋、墨缘,号青童峰,河南郑州人.一九六五年生,一九八三年入伍武警郑州市消防支队,一九九九年在郑州市直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二00一年从中央党校经济管理系毕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