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的春天,笔者被任命为北京市顺义区港馨幼儿园园长,就像母亲孕育新的生命一样,港馨幼儿园在笔者和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从堆料场到混凝土建筑,再到具有现代气息和拥有42名教职工、302名幼儿的名副其实的幼儿园。九年间,笔者亲身经历了幼儿园发展的筹建——重组——成立——验收——发展五个重要阶段,笔者对园长这一角色的认识也由浅入深,由迷茫惶恐到安心受命,再到主动发展进而进行专业经营,管理行为也由埋头苦干经验型转至思考引领专业型方向发展。
用心铺就专业道路
命运多么神奇,笔者从幼儿园出来后,抱着尝试通过对其他领域的学习,拓展自己的视野、拓宽自己的思路的想法报考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中文专业,进行学习,并于2005年顺利的拿到了本科学历。谁知第二年就被宣布去港馨幼儿园当园长。
都说干一行爱一行,得知又回到了幼儿园,笔者又开始了对于幼教事业的探索。担任园长9年以来,笔者从没有间断过对于专业的学习。2009至2014年笔者先后五次参加了中科院心理所的在职研究生课程、北京市第七届学前教育管理高研班、北师大的“北京市农村幼儿园园长领导力提升项目研修班”、北京市园长领导力蒙台梭利课程的培训和首师大学前教育学院2014年北京市农村园长项目的学习。本着学为所用的原则,结合课程领导力课题,笔者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将专家资源引入本园,让更多的教师接受专家的现场指导。笔者承担的“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研究成果”和“共享区域中支持幼儿良好交往的策略研究”的中期成果获区教育科学规划办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个人科研及管理类论文获国家、市、区一、二、三等奖25篇;笔者主编的《倾听成长拔节的声音》——幼儿社会性发展案例集和《港馨幼儿园文化建设手册》获得市级专家好评,14篇管理类文章及优秀活动案例在报刊发表;《创建中成长 收获时提升》《以创先争优为契机 营造和谐乐园》《让课程带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经验三次在全区交流;为顺义区150名新教师做《社会领域集体教学的组织与指导》专题讲座2次;现代家庭教育报、顺义电视新闻、情动绿港节目分别报到过笔者个人事迹。目前笔者还身兼顺义区幼儿园五大领域社会领域联盟组盟主园牵头人、顺义区教育党校党建研究会核心组研究员、顺义区家庭教育协会成员。
以心启慧 提供专业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北师大庞丽娟教授在她主持的一项调查中发现,75%的教师存在教育能力的不足或缺乏。幼儿园的教师亦是如此,特别是专业教学能力急需提升。园所刚刚成立之时,骨干教师极为短缺,由笔者发起倡议班子成员每人各带一名徒弟,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集体教学活动。亲自组织教学、培训教师、带徒弟、参与教师技能培训等等,在与教师共同学习过程中,在亦友亦同伴的关系中,达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效果。
帮助新教师提高专业素养 幼儿园的一线带班教师多且年轻,23岁以下的教师就有7个,全部为入职期的教师。这些教师有着共同的特点,有着饱满的工作热情但又不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往往被4、5岁的孩子气的大发雷霆,之后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事情。针对此现象,笔者就请同年龄班的新教师说说自己班幼儿的表现,引导教师发现孩子行为表现是大体相同的,从而得出这一年龄段幼儿普遍反映的现象是幼儿年龄特点所致,并不是所谓的“成心气老师”,进而帮助新教师正确对待发展中孩子的表现。
引导成熟教师提升理论水平 抓不住领域的核心目标,是大多数教师存在的共性问题。为此,笔者会对遇到问题的教师进行经常性的点拨引导,时间一长,教师们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理论水平也一定程度地得到提升。
发挥载体功能实践引领,加速转化过程形成专业能力 “每月一课”活动是幼儿园2008年4月起一直开展到现在已经形成的常规工作,也是幼儿园园长、教师巩固专业知识、转化管理及教学行为、提升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园长课程领导力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本学期笔者深入中班教研组,结合中班幼儿语言发展的现状,与教师们制定了语言听评课活动的计划,确定语言中的诗歌、故事教学为重点听课内容,并与他们共同备课、听课、评课。在每周二的集体备课过程中,引导四位教师用新的备课理念一起研读诗歌教学与故事教学的基本活动过程;在听课的过程中引导听课教师关注备课时教师们重点讨论问题的实施情况;在评课过程中引导教师对教学现象、教学行为、教学问题进行审视研究,引导教师自我反思。通过引领整个过程,与教师们达成共识:即“备”为基础、“说”为媒介、“上”为体现、“评”为总结、“研”为发展。
以心育心 共生教育智慧
笔者非常认同日本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以心为本。作为园所的管理者,要学会调动教师们的心力,通过面对面的沟通达成心灵与心灵的碰撞。的确,经过与教职工近四年的相处,笔者与教师之间形成了“坦诚相待,办事不怠”的工作作风。
集聚众人之心 治港馨家园 为了使各岗位的教师干工作都有奔头,在充分考虑各岗教师职责基础上,拟定标准,采取民主五部曲程序出台各项规章制度、方案等,并对所出台的制度的原因进行解读。一年两次的民主日、每年的师德标兵、群体评选、评优评先评职、绩效奖励方案制定等关乎个人利益的活动,笔者都视之为拉近干群关系、互相理解和有效沟通的良好渠道。坚持名额公开、文件公开、程序公开、标准公开的原则,严格执行方案。园所根据岗位人员实际数量进行名额分配,由各组组长组织自评、互评环节,加上业务、后勤、保健、考勤等日常的表现进行综合评议,选出差额交由评议考核小组进行最后评议。这种考核方式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
善察教师之意 解个人心结 节假日、双休日的值班时间,是笔者和青年教师一起谈心聊天的好时机。在自然的聊天中,在亦师亦友亦同伴的角色转换中捕捉了解教师的困惑。记得上学期人员调整,一位教研组长上任1个月之后找笔者,进门之后就泪如泉涌头一低:“园长我干不了,您让别人来干吧!”一看这阵势,说实在的,笔者很想笑,笑这位老师的天真和坦诚。“你说说不干的原因,是业务园长说你了还是其他老师不信服你?还是我害你了?”一听这话,她马上解释说:“园长那您可别这样说,你们对我都挺好的”,听到这,笔者又说:“那就怪了,是家人不支持?可也不对呀,当教研组长也至于影响家庭呀,要是这样我这当园长的还得家庭破裂呢!”一席话让这位教师破涕为笑。气氛自如后,笔者详细的了解了教师感到压力的原因,并跟她梳理了确定教研活动专(主)题、组织程序、主持及小结环节,并对她说:“你今天来找我,说明三个问题:一是对本年龄班教研工作负责任,二是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三是你很信任我。我想一个人的成长是有规律的,都有过程的,但你只要坚持以今天梳理的内容去进行,相信你每次都会有收获和进步。”如今的她,在接受任务时“行、成,我努力”,非常的自信,在参加区里的彩虹读书和青年教师师德演讲中分别荣获二等奖,承担观摩课获得专家的好评,半日评优活动班长中排名第三位。
在培养教师、关注教师成长中,笔者运用的“感动管理”的策略,赢得了全体教职工的尊重与信任。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园所的各项工作规范而有序的进行,集体、群体获奖27次,其中市级5项,区级9项,教育系统、街道的13项。教师专业论文、征文等荣获市区级奖项70人次。4年间笔者个人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政治思想工作先进个人、教育系统先进个人、顺义区巾帼标兵、十大共产党员楷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学员等荣誉称号,论文《新园长与新教师共同成长》收入市教委十一五优秀论文集中,《提高幼儿教师有效备课管理策略的研究》被评为高研班优秀论文,并刊登在《顺义教育》杂志,两篇征文获得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办公室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十周年征文比赛一、二等奖,《培养语言发展滞后幼儿点滴谈》获市学前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两篇学用评征文分获顺义教育学会二等奖、三等奖,《读书与教师专业成长》获一等奖,现代家庭教育报、顺义电视新闻、情动绿港节目分别报到了笔者的个人事迹。
作为管理者,笔者特别感谢领导的信任与支持,更特别感谢幼儿园这支年轻的教师队伍,是她们给了笔者管理的智慧和拥有了对专业的执着。未来,笔者会以更加专业的态度,一如既往的为教师们营造一个心情舒畅、展示自我专业的魅力大舞台,笔者会与教师一起,共同经营这支队伍的幸福事业。
最后,笔者非常想与大家分享一下作为一所幼儿园管理者的工作心得,那就是:
逢事留心且换位,与人共情生智慧。
寻求多个支点,构建立体人生。
制度约束人的行为,魅力征服人的心灵。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港馨幼儿园 )
用心铺就专业道路
命运多么神奇,笔者从幼儿园出来后,抱着尝试通过对其他领域的学习,拓展自己的视野、拓宽自己的思路的想法报考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中文专业,进行学习,并于2005年顺利的拿到了本科学历。谁知第二年就被宣布去港馨幼儿园当园长。
都说干一行爱一行,得知又回到了幼儿园,笔者又开始了对于幼教事业的探索。担任园长9年以来,笔者从没有间断过对于专业的学习。2009至2014年笔者先后五次参加了中科院心理所的在职研究生课程、北京市第七届学前教育管理高研班、北师大的“北京市农村幼儿园园长领导力提升项目研修班”、北京市园长领导力蒙台梭利课程的培训和首师大学前教育学院2014年北京市农村园长项目的学习。本着学为所用的原则,结合课程领导力课题,笔者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将专家资源引入本园,让更多的教师接受专家的现场指导。笔者承担的“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研究成果”和“共享区域中支持幼儿良好交往的策略研究”的中期成果获区教育科学规划办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个人科研及管理类论文获国家、市、区一、二、三等奖25篇;笔者主编的《倾听成长拔节的声音》——幼儿社会性发展案例集和《港馨幼儿园文化建设手册》获得市级专家好评,14篇管理类文章及优秀活动案例在报刊发表;《创建中成长 收获时提升》《以创先争优为契机 营造和谐乐园》《让课程带动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经验三次在全区交流;为顺义区150名新教师做《社会领域集体教学的组织与指导》专题讲座2次;现代家庭教育报、顺义电视新闻、情动绿港节目分别报到过笔者个人事迹。目前笔者还身兼顺义区幼儿园五大领域社会领域联盟组盟主园牵头人、顺义区教育党校党建研究会核心组研究员、顺义区家庭教育协会成员。
以心启慧 提供专业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北师大庞丽娟教授在她主持的一项调查中发现,75%的教师存在教育能力的不足或缺乏。幼儿园的教师亦是如此,特别是专业教学能力急需提升。园所刚刚成立之时,骨干教师极为短缺,由笔者发起倡议班子成员每人各带一名徒弟,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集体教学活动。亲自组织教学、培训教师、带徒弟、参与教师技能培训等等,在与教师共同学习过程中,在亦友亦同伴的关系中,达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效果。
帮助新教师提高专业素养 幼儿园的一线带班教师多且年轻,23岁以下的教师就有7个,全部为入职期的教师。这些教师有着共同的特点,有着饱满的工作热情但又不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往往被4、5岁的孩子气的大发雷霆,之后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事情。针对此现象,笔者就请同年龄班的新教师说说自己班幼儿的表现,引导教师发现孩子行为表现是大体相同的,从而得出这一年龄段幼儿普遍反映的现象是幼儿年龄特点所致,并不是所谓的“成心气老师”,进而帮助新教师正确对待发展中孩子的表现。
引导成熟教师提升理论水平 抓不住领域的核心目标,是大多数教师存在的共性问题。为此,笔者会对遇到问题的教师进行经常性的点拨引导,时间一长,教师们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理论水平也一定程度地得到提升。
发挥载体功能实践引领,加速转化过程形成专业能力 “每月一课”活动是幼儿园2008年4月起一直开展到现在已经形成的常规工作,也是幼儿园园长、教师巩固专业知识、转化管理及教学行为、提升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园长课程领导力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本学期笔者深入中班教研组,结合中班幼儿语言发展的现状,与教师们制定了语言听评课活动的计划,确定语言中的诗歌、故事教学为重点听课内容,并与他们共同备课、听课、评课。在每周二的集体备课过程中,引导四位教师用新的备课理念一起研读诗歌教学与故事教学的基本活动过程;在听课的过程中引导听课教师关注备课时教师们重点讨论问题的实施情况;在评课过程中引导教师对教学现象、教学行为、教学问题进行审视研究,引导教师自我反思。通过引领整个过程,与教师们达成共识:即“备”为基础、“说”为媒介、“上”为体现、“评”为总结、“研”为发展。
以心育心 共生教育智慧
笔者非常认同日本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以心为本。作为园所的管理者,要学会调动教师们的心力,通过面对面的沟通达成心灵与心灵的碰撞。的确,经过与教职工近四年的相处,笔者与教师之间形成了“坦诚相待,办事不怠”的工作作风。
集聚众人之心 治港馨家园 为了使各岗位的教师干工作都有奔头,在充分考虑各岗教师职责基础上,拟定标准,采取民主五部曲程序出台各项规章制度、方案等,并对所出台的制度的原因进行解读。一年两次的民主日、每年的师德标兵、群体评选、评优评先评职、绩效奖励方案制定等关乎个人利益的活动,笔者都视之为拉近干群关系、互相理解和有效沟通的良好渠道。坚持名额公开、文件公开、程序公开、标准公开的原则,严格执行方案。园所根据岗位人员实际数量进行名额分配,由各组组长组织自评、互评环节,加上业务、后勤、保健、考勤等日常的表现进行综合评议,选出差额交由评议考核小组进行最后评议。这种考核方式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
善察教师之意 解个人心结 节假日、双休日的值班时间,是笔者和青年教师一起谈心聊天的好时机。在自然的聊天中,在亦师亦友亦同伴的角色转换中捕捉了解教师的困惑。记得上学期人员调整,一位教研组长上任1个月之后找笔者,进门之后就泪如泉涌头一低:“园长我干不了,您让别人来干吧!”一看这阵势,说实在的,笔者很想笑,笑这位老师的天真和坦诚。“你说说不干的原因,是业务园长说你了还是其他老师不信服你?还是我害你了?”一听这话,她马上解释说:“园长那您可别这样说,你们对我都挺好的”,听到这,笔者又说:“那就怪了,是家人不支持?可也不对呀,当教研组长也至于影响家庭呀,要是这样我这当园长的还得家庭破裂呢!”一席话让这位教师破涕为笑。气氛自如后,笔者详细的了解了教师感到压力的原因,并跟她梳理了确定教研活动专(主)题、组织程序、主持及小结环节,并对她说:“你今天来找我,说明三个问题:一是对本年龄班教研工作负责任,二是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三是你很信任我。我想一个人的成长是有规律的,都有过程的,但你只要坚持以今天梳理的内容去进行,相信你每次都会有收获和进步。”如今的她,在接受任务时“行、成,我努力”,非常的自信,在参加区里的彩虹读书和青年教师师德演讲中分别荣获二等奖,承担观摩课获得专家的好评,半日评优活动班长中排名第三位。
在培养教师、关注教师成长中,笔者运用的“感动管理”的策略,赢得了全体教职工的尊重与信任。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园所的各项工作规范而有序的进行,集体、群体获奖27次,其中市级5项,区级9项,教育系统、街道的13项。教师专业论文、征文等荣获市区级奖项70人次。4年间笔者个人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政治思想工作先进个人、教育系统先进个人、顺义区巾帼标兵、十大共产党员楷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学员等荣誉称号,论文《新园长与新教师共同成长》收入市教委十一五优秀论文集中,《提高幼儿教师有效备课管理策略的研究》被评为高研班优秀论文,并刊登在《顺义教育》杂志,两篇征文获得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办公室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十周年征文比赛一、二等奖,《培养语言发展滞后幼儿点滴谈》获市学前教育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两篇学用评征文分获顺义教育学会二等奖、三等奖,《读书与教师专业成长》获一等奖,现代家庭教育报、顺义电视新闻、情动绿港节目分别报到了笔者的个人事迹。
作为管理者,笔者特别感谢领导的信任与支持,更特别感谢幼儿园这支年轻的教师队伍,是她们给了笔者管理的智慧和拥有了对专业的执着。未来,笔者会以更加专业的态度,一如既往的为教师们营造一个心情舒畅、展示自我专业的魅力大舞台,笔者会与教师一起,共同经营这支队伍的幸福事业。
最后,笔者非常想与大家分享一下作为一所幼儿园管理者的工作心得,那就是:
逢事留心且换位,与人共情生智慧。
寻求多个支点,构建立体人生。
制度约束人的行为,魅力征服人的心灵。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港馨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