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结与交融:从民族交错地带看中华民族共同体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hao5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析祖国疆域区域板块之间的有机联结,是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个重要路径.在我国广袤的疆域版图中形成了诸多具有类型学意义的区域板块,不同区域板块因其地缘之上的民族关系又产生了必然的有机联结.不同区域板块之间形成的交错地带,不仅是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空间,也是中华民族多元结合为一体的一个缩影,更是理解国家疆域空间与民族整体关系的理想园地.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关头,探讨区域板块之间的交错地带的民族交融状况,不仅是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方法论,也是重新认识新时代中华民族国际地位与作用的突破口.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在带状疱疹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50岁以上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给予抗病毒治疗及对症处理;另一组为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糖皮质激素。比较两组皮疹愈合结痂时间、早期疼痛减轻和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激素治疗组在皮疹愈合和结痂时间、早期疼痛减轻方面优于与非激素治疗组,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在带状疱疹治疗中可根据情况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手机的普及率逐年升高,使用者的范围也逐步扩大。作为“第四媒体”的手机除了通讯外,更多的功能使得人们不断更新手机,也越来越勾起人们对手机的购买欲。同时,也是因为手机越来越多的功能,使得手机成为学生手中不可或缺的“掌中宝”。  其实,家长给学生买手机,无非就是希望可以时时监督学生,给学生安一个“遥控器”,家长希望全程监控学生,不管他什么时候、在哪里、干什么,家长都能时时掌握。如
期刊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养能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目标,有必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进行创新。“艺术+思政”协同育人具有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目标,满足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价值。艺术形式所具有的形象性和渗透性、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目的一致性以及新媒体平台的发展,为“艺术+思政”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可行性。高校可通过对课程协同、载体协同、育人主体协同和育人环境协同达成“艺术+思政”协同育人目标。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之魂,是全班学生的教育者、组织者、领导者,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桥梁和纽带。做好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的班主任工作,必须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辩证关系。  一、敬业精神与工作方法的统一。要想做好班主任工作,首先要有敬业精神。所谓敬业精神,就是当班主任的责任心,事业心。敬业精神是干好一切工作的基础。敬业精神不是空的,它的具体表现就是对班主任工作的投入,舍得为班级、学生耗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期刊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理论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以来引起了学界的广泛讨论.然而作为认识论根基,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问题仍然是尚未得到充分讨论的关键性问题.目前在学界主要有三种认识论框架,可概括为反映论、建构论和互构论.文章将在分析和借鉴以上三种认识论框架的基础上,引入马克思主义的现象学视角,在时间性、空间性和他者性三重向度上深入考察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生成过程,从而进一步探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逻辑.
“她的眼里没有差的学生,她的世界没有心的沙漠,她用爱心构成一片教育的新体系,在每一个孩子的心里种下一片绿洲。”这是2011年教师节中央电视台《美丽心灵——献给老师的歌》晚会的颁奖词,讲的是荣获全国十大教书育人楷模称号的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第一中学化学教师贺红岩。  从教20余年,兼任学校德育主任的贺红岩始终履行着一个人民教师、普通党员的义务和责任,铭记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师生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期刊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效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不是一个美丽的标签,更不是一件堂皇的饰品,它朴实、细腻,共生于教师教育生活的细微处、点滴中。汪中求先生说过:“细节决定成败”。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即使是无意识的习惯和动作,都会不经意地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往往能够反映出一名教师深层次的修养。因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