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企业心理问题

来源 :企业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vz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本管理,这是当今企业最为熟悉的口号之一。但如果管理不能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那就是失败的管理。
  发展兴国、发展兴企,是国家与企业的第一要务。但发展要靠身心健康的人去实现,而发展的目的又是为了人的健康、幸福与快乐。
  我们追求财富、追求利润、追求成功,但这一切都始于人的身心健康,也终于人的身心健康。因为如果人失去身心的健康就失去了一切,或一切都失去了目的和意义。
  我们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的是为了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而幸福的含义,按古希腊哲学家的定义,就是“身体无疾病和灵魂无纷扰”;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身心健康。
  我们未来的长远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说:“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但只有身心健康的人,才谈得上自由发展或全面发展。
  我们提出要关注企业心理问题,以员工的身心健康为本,不是出于对上述真理性认识的逻辑推导,而是由于现实中一些企业或组织对员工身心健康的漠视已经导致的严重后果。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曾预测21世纪影响中国最严重的疾病是心理疾病。现实的状况似乎正在印证这种预测:不但员工的心理疾病在中国呈普发高发态势,而且其生理疾病的情况也很突出,农民、城市中低收入职工小病拖着、大病等死的现象在各地都有存在且不鲜见。
  为什么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并向小康社会迈进的过程中,员工的身心疾病不降反升呢?原因虽然有很多,但是社会经济转轨变型及竞争加剧所产生的过重压力,尤其是过重的职业压力,无疑是重要的致病因素。所以,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施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做好职业压力与员工情绪的管理,采取有力措施降压减负,关心并保护员工的身心健康,是企业管理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我们的经营者、管理者都应明白: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就是关心企业的健康成长和持续发展。因为我们看到,在损害员工身心健康、导致员工身心疾病的职业因素中,有企业制度不合理、不科学的弊端对员工的严重束缚;有企业运营机制、管理机制不顺对员工的严重伤害;有劣质的或过时的企业文化对员工的严重困扰;有劳资关系对立、干群关系紧张和人际关系的疏离对员工的严重打击;有违法悖德、丧失人性、巧取豪夺对员工身心的严重摧残;有组织局限、报酬不公和模式落后对员工的严重压制,等等。这些因素,既是损害员工身心健康的职业压力,也是阻碍企业健康成长和持续发展的强大阻力。国内外的大量调查研究都显示:由这些因素形成的过重的不当的职业压力,不仅损害员工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损害企业组织的健康。因此,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帮助员工克服或减轻职业压力,就是消除企业或组织前进的阻力,解开束缚企业发展的枷锁。
  当今时代,人本管理、人性关怀是时代趋势和国际潮流。以人为本,在企业首先是以员工的身心健康为本,不关心员工身心健康的老板不是好老板,不关心员工身心健康的企业是不负责任的企业,这样的老板与企业是没有未来的。所以,每一个老板如果要想使本企业能在竞争中健康成长和持续发展,那么就从认真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问题抓起吧。
  得人心者得市场,关心员工身心健康者得人心。
其他文献
笔者搜集到中国共产党的前身——共产主义小组时期两本珍贵的刊物:《劳动音》和《劳动者》,在装帧设计上相当精美,表明着我们党在刚刚萌芽的时期,就已很注意书籍刊物的装帧设计。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九一九年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是受了它的很大影响的。五四运动之后,一九二○年五月起,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先后在北京、广州、上海、长沙、武汉等主要城市分别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
《教育与发展》是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林崇德教授根据自己二十多年的实验研究成果,用了十二年的时间写成的一部独特、新颖且有价值的专著,为今后的教育发展研究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在国际上引起了反响,为中国的心理学研究走向国际化做出了贡献。    几项重大研究    1、教师素质与学生发展的研究:作者将教师的职业理想、知识、教育观念、自我监控能力、教学行为等五项内容,概括为教师的师德、知识和能力三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