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尝试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lon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民族民间舞蹈资源极为丰富。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正在逐步淡化甚至消失。民族民间舞蹈,起源于人类的劳动生活,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它是由人民群众自创自演,表现一个民族或地区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及人们精神风貌的群众性舞蹈活动,所以也称为“土风舞”。它原本属于专业艺术院校的教材内容,现在把它作为提高学生素质的内容之一,并通过普通学校教育教学的方式进行推广,既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对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内容、抒发情感、培养文明行为的一个有力的举措。如何向学生传授好民族民间舞蹈技术,是当前值得我们每个舞蹈任课教师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素质教育中,它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学生身心的健康、情操的陶冶和智力的开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丰富学生的情緒体验、陶冶活泼、热情、开朗的性格。那么,我们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在舞蹈活动中感到快乐、能享受舞蹈的美呢?
  一、选材激趣,培养学生的舞蹈情感
  民族民间舞蹈的情感是劳动人民在直接抒发的情感。教学中必须通过了解其文化背景来体验其特定情感,否则,民间舞蹈教学就同教徒手体操一样,只能教其“形”而无法教其“神”。民间舞蹈教学强调“动之以情”,即是强调通过情感的诱导来增添舞蹈的动力。
  (1)丰富学生的认知经验,欣赏各种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舞蹈,激发他们学习愿望。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学习明间舞蹈的活动中,教师首先结合认知内容向幼儿介绍该舞蹈所反映内容的由来和知识,帮助学生了解习俗的由来,以增强他们的感性知识。其次,要常让学生欣赏或是观看有关的民族民间舞蹈的录象,了解民族民间舞蹈的特点、丰富他们的舞蹈词汇,比如常用的:动头、转手腕、转手巾花等,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明间舞蹈的兴趣。
  (2)学习基本舞步和动作,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采用生动形式,形象化语言基本舞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示范动作幅度大,讲解语言要形象化,将舞蹈表现的内容情境化,并用形象化的语言讲解动作要领。在使用了形象化的语言后孩子们既记住了动作的变化,又便于学习舞蹈的动作。其次,根据音乐性质,节奏特点引导学生有规律的组合动作。一切舞蹈节奏都是体现情感和动作力度的,节奏在动作语言表达某种情感中是不容忽视的基础。舞蹈是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动作,它离不开乐曲和歌曲。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感受,分析音乐在节奏、速度上的变化,再引导他们按一定方向或改变动作的幅度、快慢等。如维吾尔族舞中的“三步一抬”动作,有特色的是垫步、提腿转身、托帽、亮相。该动作从起势进入垫步至提腿转身(紧急收蓄)到托帽到亮相(刹住)的一系列动作中包含了强烈的“切分”节奏在里面。这种节奏有助于该动作发挥与主题内容相吻合的情感。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要始终考虑给学生提供一个可创造的空间,基本动作舞步以模仿学习为主,再掌握基本舞步,动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情节来创编动作,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中来,从而把学习舞蹈的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在活动中,创设音乐表演的情景,让学生有我也来试一试的想法,激发他们的兴趣和表演欲望,这在活动中起着动力、引导的作用,增强了舞蹈的趣味性,将生硬的学习融入游戏之中。
  二、灵活教学,适时为学生营造有效氛围和环境
  学生是民族民间舞蹈尝试活动的主体,离开了学生活动,尝试便失去了意义。但教师作为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教育的中介者,其主导作用同样不可忽视,活动时适时的引导是活动成功的保证。舞蹈尝试活动的关系是:学生为主,教师为辅。舞蹈尝试活动的位置是:学生在前,教师在后。
  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是在一定环境气氛中进行的。人们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与气氛中,才能深刻感受到一个地区民族文化的本质,准确把握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舞蹈课中营造民间舞教学的广场气氛,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并带着舞蹈的心态去表达民间舞的具体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民族民间舞蹈的广场空间,为体现民间舞蹈载歌载舞的广场气氛,教师可以用自己熟悉的民歌来唤起学生在舞蹈中的歌唱意识,使学生在边歌边舞中体验民间舞蹈民间性与广场性的特征。例如:在学习维吾尔族舞的课堂中,老师可引吭高歌去感染学生,启发学生的民间广场意识,并在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打手鼓伴奏,自己喊号子,使他们自然地融入到民间广场的热烈气氛中去,掌握用舞蹈来宣泄自己情感的方法;在娱乐和体验中感受这种舞蹈文化教育;在课堂的表演中直接把握广场舞蹈生命力的流动;使学生回归到“田野”与“谷场”那种质朴、纯真的自由空气中。
  三、认真规范教学用语
  作为教师来说,无论教学什么科目,教学语言尤其重要,它是教师面对学生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特定任务所采用的形体语言和口语表述。在进行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准确规范的教学语言往往能赋予情绪和情感色彩,它不但能起到沟通心灵的作用,也能促进人的神经兴奋强度,提高学生对动作的理解力和艺术想象力,成为打开学生思维的钥匙,帮助学生形成鲜明、稳定的视觉表象和肌肉动觉表象,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在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中,应当追随学生的兴趣,通过学习舞蹈,培养兴趣,调动表演欲望和自信心,学会表现,学会创造。让学生从能学会,变成了会学,使他们体会到玩一样的感觉,快乐的投入到活动中去。从唱、跳、舞、动手、动脑、动耳、动眼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对音乐活动感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获得创造的快乐、自豪和满足。
其他文献
目的 探究半夏白术天麻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方法 研究时段为2017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84例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按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对照组(n=42例,
目的 本文研究膝关节损伤诊断中核磁共振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0年1月之间作为研究时间.研究患者纳入我院诊治的88例膝关节损伤患者.根据选择检测方式的不同分组,
(﹌):2018年5月8日,科技部高技术中心组织专家组在北化对科技部863课题“聚丙烯腈碳纤维石墨化关键技术研究”进行技术验收,请简单介绍一下该课题的重要意义.rn徐樑华:这个项目
期刊
摘 要: 科技宣教文化信息服务中心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开展农村文化工作的基本阵地,具有承上启下、覆盖基层、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当前全面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科技宣教文化信息服务中心必须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联系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关键词: 文化;新农村;建设阵地;作用;载体  党的把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实现
摘要:预设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预设在语言的交流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许多文学作品中预设的使用也是多种多样的。预设可分为相对预设和绝对预设两种形式。[1]本文将从语言的预设机制出发,分析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语言的预设机制对教学实践的影响。  关键词:预设机制 语文教学 教学效率  一、语言预设机制的含义  对预设的研究,有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从广义上说,预设指说话和写作是假定对方已知晓的
摘要:研究室内设计专业课程中美术基础课的教学改革,需要教育工作者对室内设计专业与美术基础课程进行充分的认识,结合现有教学情况,分析美术基础课的教学问题,基于问题解决目标,对应地实施革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等教学革新策略,以此实现课程教学有效改革,促进院校室内设计专业与美术基础课程教学共同发展。  关键词:室内设计专业 美术基础课 思考  近年来,我国许多院校开始关注室内设计教学,纷纷开设室内装饰
摘 要: 本文对中国的社会转型期做出这样的定义:中国的社会转型期是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所引起的整个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各个方面剧烈变化的一个过渡时期。在这一历史时期,作为中国经济主流推动者的企业必然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在新形势下,需要他们不断与时俱进,用符合当前社会环境的思路及方法丰富和完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关键词:
摘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语文课程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本文将从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视角探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以期提高初中生阅读的能力和兴趣。  关键词:学生 独特体验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阅读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