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精彩细节,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j1901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俗话说的好,细节决定成败,一节课的细节是整堂课的关键,教师上好每一堂课中的细节,才会让整个课堂变得更加精彩,也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更好的学好数学,因此教师应注重数学课堂中的细节问题,本文就如何更好的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关注细节,提高细节问题中的效率进行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精彩细节;有效性
  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是小学生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持久的问题,而如何能够提高学生的有效性呢?我们都知道细节决定成败,因此教师只有在讲课过程中更多的注意一些细节问题,才能更好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
  一、上课前做好预设,保证课堂有效进行
  在进行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上好每一堂课,教师必须精心的做好课前预设,一个科学的课前预设不仅可以将教师的授课理念很好的展现出来,还可以将整堂课中教师即将讲授的内容以及授课的方式很好的展现出来,因此上课前教师必须做好预设,在进行预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预设的一些细节,比如开场白如何设计、教学材料如何选择、如何指导学生、讲授过程中如何提问、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如何帮助学生解决等问题,教师都应该在上课前精心的进行设计。只有注重了这些细节,在课堂上面对学生时才能更加真实自由的上课。
  比如在讲授《三角形》这一教学环节的时候,教师在上课前进行了精心的设计,首先教师设计了一套开场白——1.“同学们,大家知道世界上最稳定的图形是什么吗?这种图形非常常见,大家每天都与它见面,谁能告诉我答案?”2.教师拿出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的木架,让学生分别上台使劲挤压两个木架,看谁先能将木架挤坏,很明显答案是长方形,从而引出三角形的稳定程度高于长方形这一定理。随后教师又设计了课堂上的一些提问方式,首先当讲到三角形的周长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其次当讲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最后教师设计了一些习题,打算让学生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当教师在上课前认真思考了这些基本的细节问题后,教师在后期的上课过程中才能更有效的上好一堂课,才能让学生更加直接的感受到教师的授课思路及方法,从而迅速的掌握教学内容。
  二、上课中做好提问,确保学生有效学习
  教师上课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交流的方式是多样的,但最常见的一种交流方式是提问,即教师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教师的提问,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多的提问都是即兴的、独立的,每道题目之间的联系不是太紧密,学生回答完这一问题后,再思考的另外一个问题与上一题之间的关系不是太明显,因此无法保证学生有效的将所学课程串联在一起,因此在上课时教师应注意提问的细节,精心设计好提问的内容及方式,注重每道题目之间的联系性,同时注重提问过程中与学生之间的引导和提示,从而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内容。
  比如在讲授《观察物体》(苏教版小学数学三下)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突出这样一个问题:“世界上有没有一个物体可以被我们一眼全部看过来?”这样的问题看似简单,但对于小学生来说需要自己写思考一下后才能给出答案,学生回答:“没有。”教师继续引导:“对,既然我们看不到物体的全部,不同人在观察相同物体的时候为什么看到的是不一样的,就想盲人摸象这一典故中的故事情景一样。”学生纷纷陷入了沉思,教师发现学生一时无法回答出问题,引导学生:“大家可以选择一个物品来进行观看,并思考下问题的答案。”经过教师的提示,学生发现了不同人的观察角度不同,所看到的物体形象也就不同这一原理,随后教师给学生拿出一个黑板擦,请四位同学上台分别从上、下、左、右四个角度去观察它,并将观察后的效果绘制出来。当学生画出不同的图形后,教师继续提问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相同物体,其形状是不一样的,那么给大家一个图形和原始物体,我们如何确认图形属于哪个角度的视图呢?”当教师回答出这一问题后,基本就将整节课的内容掌握好了,随后教师就可以进行接下来的习题练习环节。
  三、上课后统筹作业,确保学生有效复习
  当上完一堂课以后,教师接下来要给学生布置作业,布置作业不仅是检验学生对上课内容掌握的好坏,而且还考验了学生对数学作业的认真程度以及分析数学的能力,因此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学生的课后作业。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存在一个显著的问题,即每个人的作业都是一样的,而题目的难度却是不同的,面对同样的作业,有的学生会觉得题目太简单而感到作业没有意思,有的学生会感到题目太难而放弃做作业,因此教师应在如何布置作业这一细节角度去思考问题。
  一般来说要想解决上述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布置一些分级的作业题目,让学生自由的去选择题目的级数,比如在讲完《除法》这一单元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等级题目:“A级为一些最简单的除法计算公式,比如96÷4=();这样的作业是最低级别的作业,全班同学都必须完成这一级别的作业;B级作业为一些简单的应用题,比如将80枚硬币换成纸币,10元一张的纸币能换几张,二十元一张的纸币能换几张;C级作业为一些更加困难的题目,比如4辆汽车3次运水泥960袋。平均每辆汽车每次运水泥多少袋;D级题为一些奥数题目。”这样的分级作业布置给学生,对于学困生来说很有可能就做到第一级就停止了,而对于优等生来说可能会做到最后一级,这样注重细节的作业内容才能让学生更好的提升自身对除法这一知识点的掌握能力。
  总之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细节问题都是需要教师仔细考虑的,一般来说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进行精心的课堂准备,将课上可能发生的事情都考虑到;上课过程中的提问方式要有一定的联系性;课后的作业布置要分级,教师只有抓住这些教学细节,才能够在数学课堂中更加有效地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1]刘梦启.重视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细节让学生走向成功[J].成才之路,2014.01
  [2]韦霜梅.对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细节的思考[J].学生之友,2013.04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形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这使得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点,本文以多媒体技术之一视频资源作为研究对象,就其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有效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为使多媒体技术可以更加科学的、合理的应用于教学活动创造条件。  【关键词】视频资源;初中生物教学;应用对策  生物学科是自然科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分支,是一门集实用性和兴趣为一体的学科。在新课
建设项目投资控制始终贯穿建设项目的全过程。文章介绍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招投标阶段和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以达到造价本身合理、投入产出合理和实现造价不超预算的
复合单元法是在由岩土体子单元和降水井子单元构成的复合单元上建立与常规有限元形式相同的插值函数,以复合单元上对应节点水头为变量,插值得到各子单元的水头值.复合单元法
应用PPR(投影寻踪回归)技术,分析得到影响悬栅消能率的因子主要是悬栅高,其次是栅距,最后是流量.多因子仿真优化结果是:在流量由34 L/s变化到80 L/s范围内,当栅距取4cm、栅高
目前单片机发展极为迅速,它在控制领域被广泛使用。单片机总是被嵌入到其他的机器中,成为其他机器的一个部件,这种开发与应用系统紧密耦合的特性,决定了单片机开发人员必须对所应
【摘 要】从小学义务教学开始,数学一直是学生的必修课程,从简单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到初中的简单方程,这些只是数学学习的入门阶段,高中数学的教材内容难度大大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单调,教学手段过于单一,导致学生学习兴趣欠佳,数学成绩提升空间较小。本文主要从探究式学习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出发,结合当前“探究式学习”教学模式在我国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