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供区创面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caixia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报道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部供区创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2009年3月至2012年4月,采用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修复足部供区创面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24 ~ 37岁,平均29.1岁.足部切取的皮瓣包括中(母)甲瓣复合足背皮瓣3例,跟(母)甲瓣复合足背皮瓣及股前外侧皮瓣1例,第二足趾复合足背皮瓣4例,足背皮瓣3例.足部供区创面即刻行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修复,皮瓣大小为8 cm×6 cm ~ 13 cm×9 cm,旋转点位于外踝前下方. 结果 9例皮瓣完全成活,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二期愈合.术后随访5 ~12个月,平均7.6个月,皮瓣质地优良,无明显臃肿.患者对足部外形较满意小腿供区植皮愈合良好,无痛性神经瘤形成. 结论 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切取方便,不牺牲主干血管,厚薄适中,是覆盖足部供区创面的良好选择。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儿童腕掌侧浅静脉在拇指离断再植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8年8月至2013年4月,儿童拇指离断伴指动脉缺损应用同侧自体腕掌侧浅静脉移植修复17例17指,离断拇指经清创后指动脉缺损长度为0.8 ~3.0 cm. 结果 本组17指再植拇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 24个月,再植拇指外观满意,拇指对指、对掌功能良好,5岁以内(包括5岁)的患儿针刺指腹均有回避反应,5岁以上患儿指腹两点辨别觉为4
目的 探讨(足母)甲瓣游离移植再造拇指术前应用数字化技术明确(足母)趾静脉走行的临床意义.方法 自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对拇指不同程度缺损拟行游离(足母)甲瓣移植再造拇指术的患者22例,术前进行供、受区CT扫描,通过CT血管造影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获得患者供区动、静脉血供三维图像,术前明确供区第一跖背动脉的分型、(足母)趾静脉的分布规律及走行.采用计算机辅助解剖建模分析供区血供三维图像、受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复杂性尿道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在2010年2月至2012年4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下施行阴囊皮瓣尿道成形术治疗男性复杂性尿道狭窄患者45例的临床效果.结果 手术一次成功患者44例,成功率为97.8%,满意患者43例,满意率为95.6%,手术前最大尿流率为(5.4±2.5)ml/s,术后的最大尿流率为(21.1±4.3)ml/s,手术前平均尿流率为(2.7±1.1)ml/
目的 探讨应用指蹼穿支蒂皮瓣向前推进修复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指根部供区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效果. 方法 对20例指端缺损的患者,在指根部切取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根部供区创面设计指蹼穿支蒂皮瓣V-Y推进修复.切取指动脉岛状皮瓣面积1.2cm×2.0cm~1.8 cm×2.5 cm,切取指蹼穿支蒂皮瓣面积1.2cm×2.0cm~1.5 cm×2.5 cm. 结果 术后创区及供区共计40块皮瓣全部成活
由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及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浙江省医学会、宁波市医学会、宁波市第六医院及温州医科大学共同承办的“世界显微外科穿支皮瓣峰会暨第十六届国际穿支皮瓣学习班”将于2014年11月6日至11日在宁波举行,由《中华显微外科杂志》、《中华整形外科杂志》、《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辑部主办,宁波市第六医院与温州医学院承办的“第四届中国显微外科穿支皮瓣
期刊
患者男,26岁,因“机器压伤致左手组织缺损、疼痛、流血1h”入院.检查:左拇指远节指腹软组织缺损3 cm×2 cm,远节指骨外露,左手掌、手背中部以远至第2~5指尖软组织脱套缺失,残存第2~5指指骨及屈、伸肌腱,指动脉及指神经均于掌指关节平面以远缺失.入院诊断:左拇指指腹缺损,左第2~5指脱套伤,左手背、手背软组织缺损.急诊施行创面清创术,第2天应用双源64排螺旋CT进行双足、双手扫描,获取数字化
期刊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Crawford泪道置管术治疗儿童泪小管断裂效果. 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15例因外伤致泪小管断裂的1.5 ~12.0岁儿童,采用手术显微镜下寻找泪小管断端,Crawford双路全程泪道置管术治疗,术后3个月拔管. 结果 15例均一次性吻合成功,3个月拔管后经2~4个月随访,根据患儿泪道冲洗情况、溢泪症状程度评定,13例患眼无溢泪症状,泪道冲洗通畅,1例患眼轻度溢
目的 探讨应用动脉化小隐静脉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5年1月至2013年3月,应用控制动脉血流的动脉化小隐静脉皮瓣修复右前臂、足部皮肤组织缺损创面共6例,皮瓣切取大小8cm×4cm~12cm×6cm,术后记录皮瓣的成活率、色泽、质地,测量皮瓣两点分辨觉及肢体功能. 结果 术后随访6~18个月,皮瓣全部成活5例;出现边缘灶性坏死1例,经二期整形外形满意;成活的皮瓣色泽接近正常肤
目的 探讨手术显微镜辅助下经口入路寰枢关节成形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9年6月至2011年7月,利用手术显微镜教学观察镜接口自组视频输出系统,应用于经口入路寰枢关节成形术治疗牵引无效的各种难复型寰枢椎脱位患者17例,并对操作过程进行实时录像和视频采集. 结果 手术过程顺利,术中利用视频输出系统获得1510万像素高清图像并可获得最高1920×1080像素的高清摄像短片.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27
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广泛用于各种复杂创面,包括各种慢性创面、开放性骨折及软组织缺损等[H].由于VSD技术疗效好且不良反应少,其适应证不断拓宽.近年来,VSD技术用于治疗清洁创面的临床应用和研究也日益增加,本文对VSD技术用于清洁创面作一简述.一、VSD技术对清洁创面的治疗作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