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来源 :中国国际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dyyl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体制的改革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针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实施构建已然显得尤为重要,其对事业单位管理的规范等具有关键性的意义。本篇文章首先就在事业单位中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必要性和具体内容进行了分析,继而探讨了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加强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改进
  一、在事业单位中构建内部控制体系的必要性和具体内容
  (一)必要性
  在2014年,我们国家开始实施行政事业单位的內部控制规范,这种情况表明在我国的事业单位当中,内控体系构建已经成为了时代的必然要求,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规范、内部管理水平以及防范风险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对事业单位的改革工作顺利实施较为有利。事业单位的改革正在不断的深化之后,这就使得在事业单位相关建设投入的财政资金也逐渐增多,不过因为事业单位自身的某些问题,对其工作效率,以及财政资金所呈现的应用效率较为低下,所以对其内部控制体系的良好构建是目前事业单位改革的重中之重;第二,可以有效的确保事业单位中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在事业单位内部构建良好的控制体系,能够非常有效地降低资产浪费、损坏等问题出现的概率,继而高效的预防公共资金挪用和贪污腐败之类的问题。让以往资金应用的随意性和盲目型等特征得到了良好的改善,让财务管理工作显得更加的规范化;第三,对法治社会建设的推动极为有利。事业单位真正的职能在于给社会提供出公益性质的服务,应用大量财政资金执行相应的事业职能以及一部分的行政执法权。而因为内部控制的欠缺,致使有些事业单位出现严重的浪费、资产流失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在事业单位中采取相应的制度对其加以约束和规范的重要性质。所以说在事业单位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对于漏洞的填补、降级犯罪的防范、廉政建设的加强,以及法治社会的构建和推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内容
  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并完善与本单位真实状况符合的内部控制体系,并且应用内部控制的审批,不相容岗位之间分离等方式,让内部控制的流程得以加强,继而实现对内部控制更为有效的实施。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并且完善内部控制的报告制度,对自我评价以及信息公开的相关机制加以切实的推行,继而更为充分得发挥出对内部控制工作的监督以及促进的作用。要更为合理的设置内控机构,对内部权利加以制衡。逐渐加强自我评价、监督检查以及激励考核等方面的制度,从而对内部控制体系加以更深层次的加强,让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更为有效地实施,从而实现不断的完善。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中所出现的问题
  (一)控制意识淡薄
  我们国家在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方面还处在一个起步的阶段,很多事业单位都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对于财务管理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对内部控制重要作用的忽视,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都以为内部控制只给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提供保障就可以了,对于内部控制所形成的认识过于片面。有些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也对内部控制体系没有做出正确的认识,这就导致了内部控制体系显得不够健全,在制度执行等方面通常也都是流于形式。还有一些工作人员觉得内部控制体系就是事业单位当中管理形式的一个类别,只要具有一定的框架就可以了,并没有对更为详尽的规章制度加以设立,这就导致了内部控制制度常常无法落实到位,对内部控制体系良好的构建形成了严重的阻碍。
  (二)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在我国的事业单位中,内控制度不完善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有一些事业单位即使已然制定出了内部控制相关的各种制度,不过其内容中具有一些不够科学合理的地方。大多数事业单位设立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为了应付检查,并不具备一些具体的执行措施,在操作性方面具有严重的缺失,这也对内控体系的构建形成了阻碍。
  (三)风险评估制度的缺乏
  所谓风险评估,就是在事业单位的内部对各种目标加以实现的过程中,所实行的风险预测和评估,继而制定出对应的措施,继而实现风险和损失的降低。我们国家的事业单位基本上从事的都是社会管理以及公益性服务之类的工作,具备一定的垄断性,所以也就造成了风险意识的欠缺,缺乏更显评估的相关制度,只对眼前利益加以关注,并没有对未来的风险加以具体的分析好识别。这种情况也就导致了在风险出现的时候,让国家和事业单位蒙受了巨大的损失。而且,实施风险评估工作需要专业性较强的人才,不过事业单位中这种人才是普遍缺乏的,对分线评估的展开形成了阻碍。
  (四)监督管理的不到位
  完善的监督机制可以说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一个前提和重要保障,能够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具体实施加以全程形式的监督。不过大多数事业单位的实际状况是,不具备健全的监督体系,所以审计监督工作基本上处于形同虚设的尴尬位置。很多事业单位并没有设立起相对独立的监督和审计机构和人员,在履行审计职能的时候会受到一些部门的干预,通常不能达到之前预期的效果[1]。
  三、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加强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宣传,提升控制意识
  事业单位内部应该积极统一思想,对内部控制加以积极的宣传,继而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内控环境。第一,应该对全体内部员工加强培训,对内部控制工作所对应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等加以宣传,从而让提升大家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以及重视程度,让大家确立起良好的风险防范意识,给事业单位构建内部控制体系提供非常良好的环境。第二,在大家认识提升的前提之下,要将单位内部的实际状况加以结合,积极将内部控制构建的组织做好,单位负责人员为第一责任人,对方案制定、分工、人员配备等加以良好的主持,继而确定一套与本单位真实状况相符合的内部控制体系实施方案,保证制度更加健全,体系更加完善,执行更加有力。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第一,应该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一些相关的控制规范作为基础,将企业的发展实际结合起来,对内部控制体系加以更深层次的完善。第二,将控制制度加以细化,在控制框架之内填充相关的具体内容,让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具备更好的操作性和指导性。第三,在对内部控制制度加以指定和完善的时候要对其全面性加以考虑。第四,制定出责任明确的制衡机制,让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可以相互制衡,让内部控制实现强化。
  (三)风险评估制度的建立健全
  在事业单位中对内部控制体系加以构建的进程当中,要对风险防范制度加以建立。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事业单位原有的垄断地位被组件的削弱,所以风险意识的确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该建立起风险防范的领导小组,对组织领导和体系加以不断的完善,对那些有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风险因素加以收集、分析以及预测等,同时提出相应的风险规避措施。并且要将较为合理的风险防范制度和评估机制建立起来,明确风险管理所对应的目标。
  (四)监督机制的完善
  第一,要逐渐加强内部监督,对内部权利加以合理的制约。设立起相对独立的监督部门和设计部门,保证其具备独立性和公正性。炳耀将监督考核的激励机制加以确立,让考核结果紧密的跟绩效工资、职务提升等联系起来。第二,对内部控制加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审计和监督,针对内部控制体系所呈现出的设计和实施效果加以评价,将发现的问题加以及时的纠正。第三,逐渐提升外部监督的力度,确立起由财政和审计等部门共同参与的相应协调机制[3]。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事业单位中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对于事业单位健康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实现了对日常管理行为的规范,降低了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呈现的概率,为国家的利益提供了保障。事业单位应该在内部控制实践当中寻找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从而促使内部控制体系不断的完善和升级,逐渐加强社会服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芦梅.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改进[J].财经界(学术版),2016,(15):98+126.
  [2]范小波.试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J].现代经济信息,2014,(20):160-161.
  [3]万齐.浅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J].财会学习,2016,(02):112-113.
  作者简介:
  曾东辉,深圳市龙华新区大浪办事处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