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中二元关系的性质判定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weng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关系的性质是关系中的基本内容,对理解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文中对二元关系性质的四种判定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即,根据定义判定、根据定理判定、根据关系图判定、根据关系矩阵判定。以加深学生理解,方便灵活运用。
  【关键词】 离散数学;二元关系;性质;判定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2
  离散数学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计算机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核心课程。关系是离散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基本概念,关系的概念在计算机科学是也是最基本的,它在形式语言、编译程序设计、信息检索、数据结构、算法分析、数据库和有限自动机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关系是一个使用得很频繁的词,如数集上大于关系、小于关系;平面集上的直线平行关系、三角形相似关系;人群集合上的父子关系、同乡关系等,这些都是离散数学中的关系研究的范畴。所以,离散数学中的关系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定义为笛卡尔积A1×A2×…×An的任意一个子集。二元关系是我们讨论的重点内容,定义为笛卡尔积A1×A2的任意子集。关系的性质是关系的基本属性,是认识和分析关系的关键。关系的基本性质主要包括自反、反自反、对称、反对称以及传递性。如何判定关系的性质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方法。关系基本性质的判定主要有四种方法:第一是直接根据定义判定;第二是根据定理判定;第三是根据关系图判定;第四是根据关系矩阵判定。本文将对这四种方法进行讨论。
  1 根据定义判定
  定义:设ρ是集合A上的二元关系,
  1)若对于所有的a∈A,有(a,a)∈ρ,则称ρ是自反的。否则,称ρ是非自反的。
  2)若对于所有的a∈A,有(a,a)?ρ,则称ρ是反自反的。
  3)对于所有的a,b∈A,若每当有(a,b)∈ρ时就有(b,a)∈ρ,则称ρ是对称的。否则,称ρ是非对称的。
  4)对于所有的a,b∈A,若每当有(a,b)∈ρ和(b,a)∈ρ时,就必有a=b,则称ρ是反对称的。
  5)对于所有的a,b,c∈A,若每当有(a,b)∈ρ和(b,c)∈ρ时,就必有(a,c)∈ρ,则称ρ是可传递的。否则,称ρ是不可传递的。
  对于自反性,根据定义可以发现,当ρ包含了恒等关系IA时,它一定是自反的。由于IA中的序偶的个数刚好等于#A(A集合的基数),因此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若ρ是自反的,则ρ中序偶的个数大于或等于#A。即,当ρ中序偶的个数小于#A时,它一定不是自反的;当ρ中序偶的个数大于或等于#A时,它有可能是自反的。所以,根据关系中序偶数大于或等于#A,可以作为判断自反性的必要条件。
  在判定对称、反对称和传递性时必须明确,如果指定了条件,那么不满足条件的一定不属于定义对象;满足条件的就肯定属于定义的对象;而“不违背”条件的,也属于定义对象。这符合逻辑学中蕴含式的规则,当蕴含式的前件为真,后件为假时,结论为假;当前件为真,后件为真时,结论为真;而当前件为假时,无论后件是真是假,结论均为真。
  于是对于关系ρ,若当任意两个不同的元素a,b间不存在(a,b)∈ρ的问题时,也就没有必要再讨论(b,a)∈ρ或(b,a)?ρ了,而此时ρ是满足对称性的。
  对于所有的a,b∈A,若不存在(a,b)∈ρ和(b,a)∈ρ,则可以肯定ρ是反对称的。
  对于反对称,我们还可以这样理解,即,若对于所有的a,b∈A且a≠b,若(a,b)∈ρ和(b,a)∈ρ不同时存在,也说明ρ是反对称的。这只是将上述定义中的第四条换了一种角度来理解,其实就是原定义的逆否命题,由于逆否命题与原命题等价,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当上述定义中的第四条不方便直接判定时,也可以用它来作为判定的依据。
  对于所有的a,b,c∈A,若ρ中不存在(a,b)∈ρ和(b,c)∈ρ时,此时也不需要再讨论(a,c)∈ρ或(a,c)?ρ了,可以断定此时ρ必定是可传递的。
  如A上的恒等关系IA,根据以上讨论,可以判定IA是自反的、对称的、反对称的和可传递的。因为根据IA的定义及特点,首先可以判定它是自反的;再由于集合A中任意两个不同元素间均没有IA关系,所以,根据“不违背条件的,均属于定义对象”的原则,可以判定IA既是对称的,又是反对称的,并且是可传递的。并由此可以看出。对称与反对称是一对可以相兼容的性质。
  根据定义来判定关系的性质是最基本的方法,它几乎适用于所有的情况,不管是有限集上的关系还是无限集上的关系。但是,有时未免烦琐,特别是关系中列举了较多序偶对时,用定义来判定就不那么直观并且容易有遗漏。
  2 根据定理判定
  定理:设ρ是A上关系,IA为A上恒等关系,则
  1)ρ是自反的当且仅当IA?ρ,
  2)ρ是反自反的当且仅当IA∩ρ=φ,
  3)ρ是对称的当且仅当ρ-1=ρ,
  4)ρ是反對称的当且仅当ρ∩ρ-1?IA,
  5)ρ是传递的当且仅当ρ°ρ?ρ。
  如A上的恒等关系IA,由IA?IA,可知是自反的;由IA∩IA≠φ,可知不是反自反的;由IA-1=IA,可知是对称的;由IA-1∩IA?IA,可知是反对称的;由IA°IA?IA,可知是可传递的。
  根据定理判定主要是将关系进行某种运算后再进行判断,这是一种简单且不易出错的方法。但是,当ρ关系中的序偶对是无限的,或者ρ关系只能用其具有的性质抽象描述而难以用列举法表示时,用定理来判断就不太容易了。
  3 根据关系图判定
  根据关系图判定关系的性质是一种简单、直观并且常用的方法。判定方法如下。
  若ρ是自反的,则ρ关系的关系图中每个结点上必有一个环;若ρ是反自反的,则其关系图中的每个结点上都没有环。   若ρ是对称的,则在其关系图中若两不同结点间有边,必定有两条方向相反的边;若ρ是反对称的,则其关系图中若两不同结点间有边,必定是一条有向边,而不会同时有两条方向相反的边。
  若ρ是可传递的,则在其关系图中,若有由结点ai指向aj的边,且又有由结点aj指向ak的边,就必有一条由结点ai指向ak的边。
  如A上的恒等关系IA,其关系图就是仅在每个结点上都有一个单边环,于是可以判定为自反的;由于不同元素之间不存在边,所以属于不违背条件的情况,于是可以判定为对称的、反对称的和可传递的。
  根据关系图判定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用来判定有限集上的关系的性质十分简便。对判断自反、反自反、对称以及反对称都是一目了然;判断传递性时,若边的条数较多,则容易有遗漏,需要谨慎仔细。而对于无限集上的关系,或者当集合中元素数目较多用图解表示很困难时,就不适合用关系图来进行判定了。
  4 根据关系矩阵判定
  关系矩阵是在计算机上描述关系时采用方法。通过关系矩阵可能直接判定出关系的某些性质,方法如下。
  若ρ是自反的,则关系矩阵的主对角线上的元素全为1;若ρ是反自反的,则关系矩阵的主对角线上元素全为0。
  若ρ是对称的,则其关系矩阵关于主对角线对称;若ρ是反对称的,则其关系矩阵中对i≠j,若rij=1,则rji=0。
  传递关系的关系矩阵没有明显的特点,因而很少用关系矩阵来判定传递性。
  如A上的恒等关系IA,其关系矩阵是除主对角线元素为1外,其他全为0的矩阵,所以是自反的;由于关于主对角线对称,所以是对称的;又由于当i≠j时,rij均不为1,所以是反对称的。
  关系矩阵适合在计算机上表达,考虑到计算机的运算能力与效率,因此,当集合中元素数目较多时,用其他的方法来判定关系的性质需要的时间或计算量都很大,此时可以将大量的判断、计算工作交由计算机来完成,利用计算机通过关系矩阵的来判定就显得非常适宜了。
  5 总结
  本文讨论了判定关系基本性质的四种方法。其中,根据定义判定是最基本的,适用于所有的情况,特别是无限集上的关系;根据定理判定是很准确、不易出错的,但需要对集合的运算,关系的逆运算与复合运算比较熟练;根据关系图判定是最简便快捷的,但它仅适合于有限集上的关系,且在元素较少,用图解表示比较方便的情况下;根据关系矩阵判定也是较方便的,但它更适宜于用计算机来处理集合规模较大,计算量较多的情况。在实际运用中,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要依情况而定,但能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会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对关系性质进行判定,对关系也能有更深入的理解。
  參考文献
  [1]洪凡.离散数学基础[M].第3版.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2]耿素云,屈婉玲.离散数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屈婉玲,耿素云,张立昂.离散数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傅彦,顾小丰,等.离散数学及其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0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不能阅读,则不能生活”,喜欢阅读,是中学生的天性。我们要和中学生一道对他们的读物做出最好的选择。  一、文学名著阅读  学生天然喜欢阅读。文学名著是中学生阅读的首选。  课外阅读,尤其是课外文学名著阅读,一方面是学生喜爱的,另一方面也是对他们课内学习最有帮助的。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形成鲜明对比。课内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但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而且能让小学生学会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进而丰富其情感体验,发展他们健康的个性。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该如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众所周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期刊
【摘 要】 古代诗歌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板块,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必经之路,因此,提高诗歌教学的效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探索“读——想——评——写——练”的教学教学,希望实现诗歌教学的课堂高效,达到准确理解、评价诗歌,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 诗歌;教学;效度  【中图分类号】G63.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
【摘 要】 句子或文段的作用分析,是高考文学作品阅读的重要考点。句子或文段的结构作用又是命题者常常设题的方向。学生因未理解文章,未仔细审题,术语不清,在进行句子或文段的结构作用分析时套用术语,胡乱作答。针对学生的这些问题,以高考题为例,教会学生审题,找到解决难题的方向;帮助学生辨清术语,避免学生随意套用,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掌握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摘 要】 高中英语写作能力是高中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能力也是对一个人语言能力的综合考验,因为无论是英文单词的记忆还是短语的掌握,甚至到语法的应用都清楚地体现在英语写作当中,当学生都具备了这些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后,最后的任务,就是将这些类似珍珠的词汇与短语连接成句,再把句子连接起来,组成文章,这一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是对一个人的写作能力与语言语用能量的综合考察,本文针对高中英语教学展开讨
偃麦草属(Elytrigia Desv.)植物是禾本科中重要的资源植物,在水土保持,草地草坪以及作物育种上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利用前景。本文从形态结构解剖和生化标记两方面,研究来自不
【摘 要】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审美情怀,体验数学的真正价值。  【關键词】 情境;数学教学;质疑;想象;创设  【中图分类号】G62.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教育
本研究通过对饲料量和能量水平的限制,探讨限饲对哈博德肉仔鸡生长、免疫器官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哈博德肉鸡250只,通过对肉鸡采用几种不同的限饲处理(自由
【摘 要】 我们知道,数学学习要追求最佳的效果,关键在于优化教学结构,将数学知识系统化,将其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运用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解决有关问题,以提高基本能力、培养科学的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中考数学总复习中,又如何帮助学生把这些错综复杂而又联系密切的数学知识归纳掌握,灵活运用呢?本文试从四个方面阐述笔者观点,以期抛砖引玉,与众位老师一起交流中考数学总复习的心得。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