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简介
阮仪三,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导。曾努力促成对平遥、丽江、周庄等古城的保护,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保护委员会颁发「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
“中国城市日新月异,但我们已经找不到回家的路。”阮仪三感慨。这位80高龄、满头银发的“古城守望者”在许多古城留下了拼死保护的痕迹,他抨击“古城重建风”,炮轰“假古董”,痛心民居群的消亡,对于各地旧城改造的行径,他捶胸顿足,多次奔走上书。
若不是出于良知揽下这些“分外事”,阮仪三本应该在校园内太太平平教书、做学问。他自嘲研究古城20余年,却成了“不受欢迎的人”。可他依旧秉言直告,不给城市管理者留以颜面。“保护国家文化遗产,怎么能说是‘分外事’!”
只是,在GDP的炙烤下,保护何其困窘,近10年来,全国消失的古村落就有90万个。阮仪三大叹“可悲”,他感叹自己只能是亡羊补牢,10根手指“按住一个是一个”。
从平遥、周庄开始
阮仪三的古城保卫战,大概是从平遥开始的。1980年,平遥和中国其他地方一样,也开始大兴土木。他带了11名学生去,到地方一看,城墙扒开了,拆了30多幢明代建筑、100多幢清代建筑……他大喝“刀下留城”,然后找山西建委领导,当场承诺:“只要停工一个月,我们就可以免费制定建设规划,帮助实施。”他带着学生在平遥搞测量做规划,又把当地文物保护和技术人员请到同济大学免费培训,同时到北京找救兵,请国家城市规划和文物保护部门专家到平遥考察,还促成了文化部拨专款维修古城墙。“当时要到的第一笔钱有8万元,顶现在800万元。”就这样,平遥“死里逃生”,才有了现在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硬骨头”老头
尽管年纪大了,在遗产保护这件事上,阮仪三事必躬亲,每次都冲到最前线,拍照、写报告、上报各地方政府……这也让他和一众人等格格不入,也正是这种格格不入,拯救了太多濒临消失的文化遗产。然而保护古城镇越多,阮仪三领受的各地“父母官”的驱逐也越多,他毫不“悔改”。“我的倔强,基于公德心。”年纪越大,骨头也越来越硬。
凤凰古城的规划是他做的,古城整修他还是监工。可现在,批评起凤凰来,他毫不客气。“什么叫假古董,凤凰就是假古董。”他不认可凤凰给予他的荣誉,什么沈从文写红了凤凰,阮仪三规划了凤凰,通通不认。“今天,我对凤凰古城的评价有四句话:第一句,边城不边了;第二句,凤凰长高了,原来只有十三四座吊脚楼,现在有近百座;第三句,沱江水臭掉了;第四句话是一翠翠跑走了,没灵魂了。”
2012年,凤凰古城要他去做规划。他问:“我做的规划你们听不听?改不改?”对方说可以。他就说:“那你们把沈从文墓前的楼全部拆掉,否则免谈。”自然,不欢而散。 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搞“假古董”,江苏省徐州沛县是汉高祖故里,也造了一条复古街叫“汉街”。“汉代有街吗?汉代还没有街,到了宋代才有街这种形式,现在当地还把‘汉街’两个字写在牌坊招牌上!”阮仪三到了当地,直接问市长,怎么能写“汉街”?市长问有什么问题,他劈头就骂:“问题大了!‘汉’字和‘街’字放在一起是不懂文化,不懂历史。”弄得市长下不来台。
一介书生,一把硬骨头,一颗赤诚心,从古镇走到古城,从规划到操作,从地方骂到中央……“都市文脉的守护者”、“古城的守望者”一干子头衔就这样一一挂到他头上。对这些荣誉,他笑自己是“成绩不大,脾气不小”。
对话阮仪三
中华手工: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古建筑?
阮仪三:不传承也就算了,至少不造假。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搞“假古董”,就像华严寺和善化寺之间把明清一条街拆掉,造了辽代一条街,让人匪夷所思。类似的情况很多。全国现有23个城市重修古城墙。重修不是保护,重修是做景观建筑,这是给现代人欣赏。城墙干什么用的?打仗时候防御用的,仅仅从景观需要出发,就应该好好考虑是否有必要重修了。
中华手工:我们如何来保护这些古城、旧城?
阮仪三:我们要保护古城,要做到三点。
第一个提高我们全民对中华文化传统的理念认识。我们中国人有个毛病,喜欢把过去的传统一竿子打翻,这是不妥当的。大家要敢于对这种旧城改造的不良现象进行指责、斗争,同时另一方面就是我们自己也要提高。首先尊重历史,然后是继承,创造性地提高它,这样才能做出一个好东西。
第二个政策。欧洲古城保护有很好的政策,它不讲GDP,对老房子的保护做了严格规定,不修缮维护的,就要罚款,再不修还要判刑。比如德国,保护建筑的主体是房主,因为在外国,建筑都是私产,私人就有责任维护古建筑,不维护最高可判七年有期徒刑,并且取消你的房子所有权。我们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了,最后只是罚款,我说这样的人应该关五年。跟现在食品安全问题一样,我们要在政策上用重典。
第三,修老房子是需要钱的,但现在是建新房子有钱,保护老房子没钱。我去欧洲调研过,法国、德国政府都有修缮专项资金,修老房子还可以免税。我们最苦恼的一点是花了钱,忙乎两年给人家赶走了。1986年我去常州找到当地领导说,常州可以申请历史文化名城,哪知他们说不需要。可到了2013年,他们为了这个名头又找到我。我去当地一看,包括城墙在内重要的历史建筑群大多被拆光了,非常可惜。但是常州还要创建名城,我只能有多少做多少。这一点很可悲,因为现在保护成了政绩之一,地方才有动力。
中华手工:谈谈您对古城保护的希冀。
阮仪三:1980年我就说过,像平遥那样的城市在中国有很多,可现在就剩了一个平遥。我到法国鲁瓦河谷去时,被那里的世界遗产城镇群所震惊,一个一个的古城,一个一个的古堡,连老磨坊都是真实的,有参天大树,所有的房子也全是老房子,是旅游的圣地,建筑里都有很多精彩的历史故事。本来,我们可以也有很好的历史城镇群,但却没有留住。
现在,我一直自我安慰,只能亡羊补牢,抓住一个是一个,十个指头按不住全部,按住一个是一个,希望大家跟我一块来按相机快门。
阮仪三,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导。曾努力促成对平遥、丽江、周庄等古城的保护,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保护委员会颁发「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
“中国城市日新月异,但我们已经找不到回家的路。”阮仪三感慨。这位80高龄、满头银发的“古城守望者”在许多古城留下了拼死保护的痕迹,他抨击“古城重建风”,炮轰“假古董”,痛心民居群的消亡,对于各地旧城改造的行径,他捶胸顿足,多次奔走上书。
若不是出于良知揽下这些“分外事”,阮仪三本应该在校园内太太平平教书、做学问。他自嘲研究古城20余年,却成了“不受欢迎的人”。可他依旧秉言直告,不给城市管理者留以颜面。“保护国家文化遗产,怎么能说是‘分外事’!”
只是,在GDP的炙烤下,保护何其困窘,近10年来,全国消失的古村落就有90万个。阮仪三大叹“可悲”,他感叹自己只能是亡羊补牢,10根手指“按住一个是一个”。
从平遥、周庄开始
阮仪三的古城保卫战,大概是从平遥开始的。1980年,平遥和中国其他地方一样,也开始大兴土木。他带了11名学生去,到地方一看,城墙扒开了,拆了30多幢明代建筑、100多幢清代建筑……他大喝“刀下留城”,然后找山西建委领导,当场承诺:“只要停工一个月,我们就可以免费制定建设规划,帮助实施。”他带着学生在平遥搞测量做规划,又把当地文物保护和技术人员请到同济大学免费培训,同时到北京找救兵,请国家城市规划和文物保护部门专家到平遥考察,还促成了文化部拨专款维修古城墙。“当时要到的第一笔钱有8万元,顶现在800万元。”就这样,平遥“死里逃生”,才有了现在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硬骨头”老头
尽管年纪大了,在遗产保护这件事上,阮仪三事必躬亲,每次都冲到最前线,拍照、写报告、上报各地方政府……这也让他和一众人等格格不入,也正是这种格格不入,拯救了太多濒临消失的文化遗产。然而保护古城镇越多,阮仪三领受的各地“父母官”的驱逐也越多,他毫不“悔改”。“我的倔强,基于公德心。”年纪越大,骨头也越来越硬。
凤凰古城的规划是他做的,古城整修他还是监工。可现在,批评起凤凰来,他毫不客气。“什么叫假古董,凤凰就是假古董。”他不认可凤凰给予他的荣誉,什么沈从文写红了凤凰,阮仪三规划了凤凰,通通不认。“今天,我对凤凰古城的评价有四句话:第一句,边城不边了;第二句,凤凰长高了,原来只有十三四座吊脚楼,现在有近百座;第三句,沱江水臭掉了;第四句话是一翠翠跑走了,没灵魂了。”
2012年,凤凰古城要他去做规划。他问:“我做的规划你们听不听?改不改?”对方说可以。他就说:“那你们把沈从文墓前的楼全部拆掉,否则免谈。”自然,不欢而散。 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搞“假古董”,江苏省徐州沛县是汉高祖故里,也造了一条复古街叫“汉街”。“汉代有街吗?汉代还没有街,到了宋代才有街这种形式,现在当地还把‘汉街’两个字写在牌坊招牌上!”阮仪三到了当地,直接问市长,怎么能写“汉街”?市长问有什么问题,他劈头就骂:“问题大了!‘汉’字和‘街’字放在一起是不懂文化,不懂历史。”弄得市长下不来台。
一介书生,一把硬骨头,一颗赤诚心,从古镇走到古城,从规划到操作,从地方骂到中央……“都市文脉的守护者”、“古城的守望者”一干子头衔就这样一一挂到他头上。对这些荣誉,他笑自己是“成绩不大,脾气不小”。
对话阮仪三
中华手工: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古建筑?
阮仪三:不传承也就算了,至少不造假。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搞“假古董”,就像华严寺和善化寺之间把明清一条街拆掉,造了辽代一条街,让人匪夷所思。类似的情况很多。全国现有23个城市重修古城墙。重修不是保护,重修是做景观建筑,这是给现代人欣赏。城墙干什么用的?打仗时候防御用的,仅仅从景观需要出发,就应该好好考虑是否有必要重修了。
中华手工:我们如何来保护这些古城、旧城?
阮仪三:我们要保护古城,要做到三点。
第一个提高我们全民对中华文化传统的理念认识。我们中国人有个毛病,喜欢把过去的传统一竿子打翻,这是不妥当的。大家要敢于对这种旧城改造的不良现象进行指责、斗争,同时另一方面就是我们自己也要提高。首先尊重历史,然后是继承,创造性地提高它,这样才能做出一个好东西。
第二个政策。欧洲古城保护有很好的政策,它不讲GDP,对老房子的保护做了严格规定,不修缮维护的,就要罚款,再不修还要判刑。比如德国,保护建筑的主体是房主,因为在外国,建筑都是私产,私人就有责任维护古建筑,不维护最高可判七年有期徒刑,并且取消你的房子所有权。我们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了,最后只是罚款,我说这样的人应该关五年。跟现在食品安全问题一样,我们要在政策上用重典。
第三,修老房子是需要钱的,但现在是建新房子有钱,保护老房子没钱。我去欧洲调研过,法国、德国政府都有修缮专项资金,修老房子还可以免税。我们最苦恼的一点是花了钱,忙乎两年给人家赶走了。1986年我去常州找到当地领导说,常州可以申请历史文化名城,哪知他们说不需要。可到了2013年,他们为了这个名头又找到我。我去当地一看,包括城墙在内重要的历史建筑群大多被拆光了,非常可惜。但是常州还要创建名城,我只能有多少做多少。这一点很可悲,因为现在保护成了政绩之一,地方才有动力。
中华手工:谈谈您对古城保护的希冀。
阮仪三:1980年我就说过,像平遥那样的城市在中国有很多,可现在就剩了一个平遥。我到法国鲁瓦河谷去时,被那里的世界遗产城镇群所震惊,一个一个的古城,一个一个的古堡,连老磨坊都是真实的,有参天大树,所有的房子也全是老房子,是旅游的圣地,建筑里都有很多精彩的历史故事。本来,我们可以也有很好的历史城镇群,但却没有留住。
现在,我一直自我安慰,只能亡羊补牢,抓住一个是一个,十个指头按不住全部,按住一个是一个,希望大家跟我一块来按相机快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