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构建有效教学课堂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06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人本主义理论要求突出学习主体的体悟,尊重学生的思维、创设平等的对话环境,充分释放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交流中有思想的碰撞,体悟生命的内涵。以《绝地之音》的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先学后教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与认知能力,从而实现有效教学,唱出语文教学的“绝地之音”。
  [关键词]主体地位学生潜能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10020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的有效性成为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课程价值取向也越来越人本化。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也就成了课堂有效教学的必备条件,小组合作学习便是教师普遍采用的方式。
  一、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要求更多的关注学生主体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从人的本性出发、重视个体的潜能、强调人类的创造性与好奇心、研究自我实现的价值、科学探索健康的人格,要求教育给学生更多的关爱,更重视学生的情感体悟。同样,新课程提出的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交流的过程的理念。因此,在教学中要做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者,教师要用动态的思维着力构建自主开放、释放师生潜能的生态课堂、生命课堂。这样的课堂不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按照自己的教学设想去走,而是必要时要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好课堂中的动态生成。
  “语文是每个人的语文”,“每个人的语文”更是强调一个个鲜活个体的语文生机才是整个生态系统得以和谐、平衡、共生、发展的保证。语文课堂教学就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思维成果。笔者在教学《绝地之音》时,以学定教,围绕学生问题展开教学,确定教学目标,构建自主开放教学,以学为主,从散文鉴赏的几个方面去构思,整合学生问题,主要抓散文的形象性、逻辑性、生命感悟三点入手,结合单元指导生成生命的感悟,思考选修教材怎么教,让课堂多点自觉思考的东西。这些都是我个人的教学设想,围绕学生问题展开,学生学习也就有了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预设了这样的一个问题:那绝地之音为什么让我久久不能忘记,多年以后还在探寻?一个学生说,其实很简单,就是无与伦比的生命力。学生概括得太绝了,回答让人震撼。“长城不只是一道军事防御线,更是一道文化分界线……一种地域自觉。”对这句话的理解,一个学生回答:提到长城防御线,长城就是分界线,阻碍了交流,理性的认知与思考,还有不太理解、有差异。另一个学生直接站起来说,我不同意前面同学的观点,我觉得长城是一座象征,见证了沧桑的历史,这是一种历史沧桑的慷慨,是天翻地覆的慷慨,是慷慨激昂之慷慨。这种批判性思维是课堂上难得的闪光点。因此语文是每个人的语文,每一个生命个体面对文本都有自己不同的解读,预设是为学生解读文本的生成指明了方向,同时课堂也在生成中充分释放了学生的潜能。
  二、构建有效课堂教学要求必须释放学生潜能
  1978年,吕叔湘先生大声疾呼:“十年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尖锐地提出了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少慢差费”问题,引起了语文教育界关于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大讨论。语文课堂教学低效一直困扰着每一个理性的语文教师,责怪学生不学习语文,岂不知在很多情况下,学生语文课上不上一个样,甚至会出现学生一阶段不上课,语文考试成绩反而超过天天坐在课堂里的学生,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能说是有效吗?因此,充分释放学生潜能,构建有效课堂是每个语文教师必须努力的方向。
  听名家名师的课,往往会这样评价:运用自如,把课上活了,达到了“庖丁解牛”的境界,有种可望不可即的感觉。其实仔细想想,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情境里对话和互动产生的种种“预料之外”,是师生在和谐交流中进行的自主构建,即动态生成。只有动态生成,才能让课堂不断焕发生命力。在教学《绝地之音》时,笔者也关注到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与语文素养的提升,重视语文思维能力的训练,关注学生、鼓励学生,肯定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首先更全面地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笔者在教学《绝地之音》时,设计第一个问题:为什么绝地之音会那么让人难忘?我的期待是学生深入文本第
  五节的内容,去寻找绝地之音的来源,期待学生能从文本语言的角度去咀嚼文字背后的内涵,一开始就想来个亮点,突出散文教学的品味语言这一环节。结果一位男生主动站起来说:“这得联系前后文的内容来回答:距平台不远有两棵山椿树……还有几头大骡子在树下或站或卧。还要联系后文古遗迹的感慨。”此时的我立即调整教学思路,做出瞬间的正确判断,迅速进入教学的第二个环节:走绝地,分析绝地的地貌特点,以此回答学生在预习中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即文中为什么花大量笔墨描写古长城。因为能抓住课堂上的生成,灵动地调整教学流程,课堂一开始就在学生的动态生成中有了闪光点。由于充分尊重学生,激发学生兴趣,抓住课堂动态的生成,这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
  其次,创造对话的环境,有对话才能有共鸣、有启发。“绝地之音,并不仅仅传达悲壮哀婉,它是生命本身,每一个音符里都透射出生命的全部内涵。”读完本文到底体悟到了哪些生命内涵?学生们有的结合余华《活着》中的主人公福贵来解读生命内涵,有的结合路遥《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孙少安来解读,有的结合史铁生的生命历程来解读。但是作者为什么此处提到了卧轨自杀的海子呢?透射出作者怎样的生命解读。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探究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展开讨论,有了生命理想的碰撞。
  “释放学生潜能的课堂”充分展示学生的活力,为学生展示交流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习主体自我实现的需求。这样的课堂实际上就是要求少教多学,这与30年前钱梦龙老先生强调 “三主”课堂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这就是如今还在努力追寻的生态课堂。主动学习的课堂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探讨中积累学习经验。笔者在教学《绝地之音》时,开始备课感到困难的是作者怎么就突然说到了腾格里沙漠,就找到绝地之音了呢?这点怎么给学生讲明白呢?预设中做出种种考虑,没想到在课堂操作中,这个问题迎刃而解。我在询问谁能把这一节的内容朗读一下时,一个男生起来朗读。读着读着他唱出了“咧-咧-咧”的歌声,这足以让我震撼,此时我的任何讲解都显得苍白无力,因为透过他的歌声传达出了他对生命内涵的理解,那是原始生命力的吼叫,是生命力的张扬。是的,本文的感动点在哪?就是震撼,文本出现了两次:人类生存的地方,一天没见着人影,绝地,人迹罕至;见到了绝地。把这些语句加进去就不难理解那是生命的绝唱。
  这节课让我感受到处于发展中的学生的生命蕴含着很强的具有可塑性的潜能。只有让自己的教学设想与学生动态的生成相结合,才能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释放。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才是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内涵。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与认知能力,才能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课堂教学才能实现高效。换句话说,好的教学设计就是燃烧,把自己搅碎了,把生命投进去,才有课堂的生命表达,这是人们追求的理想课堂,也是应试教育困境下语文教学唱出的“绝地之音”。
  (责任编辑韦淑红)
其他文献
[摘要]中学语文课堂应该确立学生的中心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课堂话语权还给学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话语权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10018  初中语文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长期以来,教师在课堂上只顾自己讲课,不顾学生现场的表现,机械执行既定的教学
莞城,这个城市空间在无限扩张后,我感觉,我的灵魂也在飘荡,城市越大,它越是让我感觉自己是无根的一叶漂萍。  我一直认为,我栖居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工作地点,一处是住宿地址。这两个地方,在东莞,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先说工作地,我工作的那家杂志社,是DM类型时尚杂志,是本地一家民营企业创办的,老板把杂志当成自己的儿子一样看待,无论盈亏,无论好赖,他都是一如既往地爱着这本杂志。这一点,倒是跟我很像。我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形成长效机制,坚持不懈锤炼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需要补足党员、干部的“钙铁锌”,提升“三种力”。  补“钙”强“动力”。党员干部的精神成长需要动力,这个动力就是“精神之钙”。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
让时政热点走进初中思品课堂既是落实新课标的必然要求,也是中考取胜的重要路径。如何在二轮复习中开展时政专题复习,发挥时政热点的教学实效值得每位毕业班教师思考。笔者认为,二轮复习中时政专题的利用,不能仅停留在时政热点的了解与考点知识的巩固上,应注重学科能力的培养。本节课作为市二轮复习示范课,通过“中国梦”主题下的素材变式,针对学生主观题中存在的人为遗漏信息、错误理解信息、孤立看待信息等问题的解决,培养
在高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如果能够很好地运用“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学习,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以S02的学习为例来进行说明。  一、从物质的类别来学习S02  根据物质的分类,我们知道S0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在此基础上定点环顾,其化学性质似乎可以尽收眼底。  1.SO2与碱的反应。如S02(少量) 2NaOH ===Na2 S03 H2O,S02(过量) NaOH===NaHS03
说起高中历史教学,大部分教师可能都会把眼光投向高三。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学生寒窗苦读12载,最终结果是要在高三才能够体现出来的。可是,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楼搭得再高、再漂亮,都离不开坚实的地基。因此,我们若能够在高一学生初进校园时就打好其坚实的知识基础,学生以后的三年学习就会轻松顺利许多。那么,究竟该如何做好高一历史衔接教育呢?  一、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历史学科的重要性  从大道理上讲,“读
乡镇工作条件艰苦,干部干事创业心有顾虑,如何体现组织关怀?  部分基层党组织书记履行党建责任不力,如何建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  少数党员宗旨意识淡化,如何真正实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部分群众对党组织认可度下降,党组织影响力缺失,如何增强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  ……  为破解这些难题,秭归县2017年在全县创新开展“四心”活动——乡镇干部“安心”、 基层党组织书记“修心”、基层党组织书记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教育的这种明确的目的性决定了课堂教学必须有清晰的目标指向。余文森教授在《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和实践》中指出,教学是由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四个基本因素构成的系统,如果要让系统发挥出最大功能,就需要教学目标对这四个基本因素进行统帅和支配。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缺少这种引领,教学就会像一盘散沙,毫无方向,不着边际,课上
摘 要: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基础概念求解问题、系统设计、理解人类行为等相关的思维活动。计算思维是每个人必须掌握的重要思维,对于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中学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培养与教育。本文主要探析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中应用计算思维的策略,包括应用计算思维加强动手操作类型教学,应用计算思维加强学科整合教学,应用计算思维加强算法程序设计教学,信息技术教师可以科学合理地运用以上策略展开教学。  关
【关键词】家园共育;生态教育;陪伴  家庭是幼儿重要的活动场所,家长既是幼儿最亲密的伙伴,也是幼儿家中的专任教师。密切家园合作、搭建家园共育网络平台,是幼儿园教育的责任之一。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需要家园充分地合作。”假期中,幼儿园的教育不能停,需要搭建并运用家园共育的网络平台,将幼儿园的教育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