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评价氟伐他汀缓释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影响及药物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年龄≥65岁的ACS合并糖尿病行PCI患者78例,均应用药物洗脱支架行PCI,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氟伐他汀缓释片80 mg/d)和B组(氟伐他汀缓释片160 mg/d),每组39例,术前、术后24h、术后7d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和血脂水平.随访180d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和心血管事件.结果 两组术前、术后血脂水平无显著性变化.两组术后24h血清hs-CRP、MCP-1、MMP-9水平均高于术前[A组:(12.14±2.71) mg/L比(8.76±2.25) mg/L、(491.75±19.29) ng/L比(440.56±13.15) ng/L、(449.6±11.8)μmol/L比(353.8±16.0) mol/L;B组:(11.39±2.38) mg/L比(9.30±1.99)mg/L、(488.56±17.61) ng/L比(436.06±15.36) ng/L、(444.9± 19.1)μmol/L比(349.8±13.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d及随访180 d血清hs-CRP、MCP-1、MMP-9水平较术后24h下降,且B组比A组下降明显[术后7 d:(4.51±1.16) mg/L比(5.43±1.44) mg/L、(306.06±18.49) ng/L比(384.64±13.23) ng/L、(206.2±16.8) μmol/L比(263.4±15.4)μmol/L;随访180 d:(4.23±1.08) mg/L比(4.68±1.46) mg/L、(280.16±14.54) ng/L比(354.64±11.32) ng/L、(187.2±14.2)μmol/L比(225.4±12.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80d两组均未发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B组总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A组[7.7%(3/39)比25.6%(1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降脂更能降低ACS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PCI术后炎性因子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并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氟伐他汀缓释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影响
【摘 要】
:
目的 评价氟伐他汀缓释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影响及药物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年龄≥65岁的ACS合并糖尿病行PCI患者78例,均应用药物洗脱支架行PCI,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氟伐他汀缓释片80 mg/d)和B组(氟伐他汀缓释片160 mg/d),每组39例,术前、术后24h、术后7d检测血清高敏C反
【机 构】
:
266071青岛市市立医院保健科,266071青岛市市立医院保健科,266071青岛市市立医院保健科,266071青岛市市立医院老年科
【出 处】
: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发表日期】
:
2013年36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评价服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血小板抑制率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选条件的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18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阿司匹林100 mg/d组、阿司匹林200 mg/d组、阿司匹林300 mg/d组,每组60例,在服药前及服药后7d、6个月、1年应用血栓弹力图检测花生四烯酸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三组服药后各时间点血小板抑制率与服药前比较差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并与CT血管造影(CTA)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4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A图像,通过计算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A对主动脉夹层内膜瓣、破口和真、假腔的显示率以及观察主动脉分支受累情况、合并并发症分别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TA诊断主动脉夹层的准确性.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CTA对主动脉夹层的术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
目的 探讨血红素氧化酶1(HO-1)与2型糖尿病(T2DM)及其前期的关联性.方法 收集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行口服糖耐量试验可疑的T2DM患者384例,其中T2DM患者216例(T2DM组),糖尿病前期(HDM)患者168例(HDM组),T2DM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122例)、双支病变组(54例)和多支病变组(40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颈动脉内膜
目的 连续4年观察正常糖代谢人群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的年发生情况,探讨不同因素对IFG的影响.方法 连续4年为406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生化指标及一般项目检测.动态观察4年是否出现IFG以及出现的时间及影响因素.结果 4年间出现IFG的被检者共有73例(17.98%,73/406),第1、2、3、4年出现率分别为6.65% (27/406)、1.72%(7/406)、5.91%(24/406)、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17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阿托伐他汀10 mg/d)63例、B组(阿托伐他汀20 mg/d)54例及C组(阿托伐他汀40 mg/d)55例,疗程为12个月.测定治疗前及治疗6、12个月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颈动脉IMT及血管内皮功能.结果 三组治疗
目的 探讨尿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对腹泻病患儿肾功能损害的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诊断标准将入选的144例腹泻病患儿分为轻型腹泻组54例、中型腹泻组42例、重型腹泻组48例,分别检测尿β2-MG、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及尿常规,并与60例同期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轻型、中型、重型腹泻组尿β 2-MG水平分别为(1.36±0.18)、(1.89±0.72)、(4.4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ABCD3评分结合溶血磷脂酸(LPA)测定对TIA后脑卒中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循环TIA患者110例,按ABCD3评分分为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对三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三组患者入院后第2天清晨空腹采血检测LPA及同型半胱氨酸(HCY)、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纤维蛋白原(FIB),并进行比较.结果 入选患者高危组29例,中危组45例,低危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