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不对称容易引起市场失灵。高校顶岗实习参与主体包括学生、专业教师、辅导员,由于辅导员与学生之间所拥有的信息不相同,对顶岗实习意义、管理要求、管理过程的心理需求等认知不同,容易引起顶岗实习管理效率下降,甚至失灵。因此,对高校顶岗实习管理过程中造成信息不对称原因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高校辅导员顶岗实习管理效率。
【关键词】顶岗实习管理;信息不对称;高校辅导员
【基金项目】南宁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项一般项目“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在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中的角色定位——以南宁学院为例”。
一、高校顶岗实习管理现状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校顶岗实习管理情况,本人针对2018届毕业生,在问卷星(ID27902889)发布了一份高校学生顶岗实习调查问卷,调查了共 272人,其中男155人,占总人数56.99%,女 117人 ,占总人数43.01%,男女比例恰当。户籍所在地农村与城镇的分布为:来自农村的220人,占总数80.88%;来自城镇的52人,占总人数19.12%。顶岗实习方式中,集中安排与自主联系比例为22.06%:77.94%。有关是否了解顶岗实习的意义,25.37%的学生选择“了解”,38.24%的学生选择“基本了解”,“不太了解”与“完全不了解”的学生比例为25.74%和10.66%。
对顶岗实习未能完全了解的原因中,学院没有介绍清楚的占23.9%,老师没有讲清楚的占4.78%,自己没认真学习的占17.65%,其他原因占53.68%。笔者试图了解学生因其他原因未能完全了解顶岗实习,对部门毕业生进行了访谈,发现学生基本是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即,在学生未出校参与顶岗实习前由于经验原因并未真正了解顶岗实习,也就是基于信息的滞后性导致的。是否愿意在毕业年度去企业顶岗实习的调查中,61.76%的学生选择“愿意”,16.18%的学生选择“不愿意”,觉得“无所谓”的学生人数占到了22.06%。在“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在哪些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调查中,认为语言沟通能力得到提升的占76.1%,人际关系处理得到提升的占87.5%,专业能力的占75.37%,抗挫折能力占65.81%,心理承受能力占79.04%,管理能力占55.88%,其他的占35.66%。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有过哪方面情绪的调查中,工作失落占64.71%,心理焦虑64.34%,挫败感56.99%,烦躁58.46%,力不从心66.54%,其他34.56%。顶岗实习期间辅导员是否给予学生心理辅导,44.85%的学生曾经得到过心理辅导,55.15%的学生没有得到过心理辅导。
实习期间,辅导员给予学生指导方面,58.46%的学生曾经得到指导,41.54%的学生并没有得到指导。在指导方式有效性中,51.47%的学生认为现场指导最有效,30.15%认为QQ等聊天工具最有效,而电话9.56%、Email1.47%,其他7.35%。
顶岗实习期间学校的管理效率中,18.01%的学生认为“很到位”,34.19%的学生认为“到位”,而40.81%认为“一般”,3.31%认为“不到位”,3.68%认为学校管理效率“很糟糕”。
顶岗实习期间辅导员与学生联系频率方面,33.46%的学生认为辅导员经常与自己联系,一个月联系一次的占29.04%;两个月联系的占10.29%;三个月及以上没联系的占4.41%;从来没有联系过的占22.79%。
二、高校辅导员顶岗实习管理效率失灵的原因分析
1.辅导员与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意义理解有异
笔者就顶岗实习意义与辅导员进行访谈,辅导员属于管理人员,能够理解高校顶岗实习是高校教学的必要过程,也是学生将校内所学知识与技能在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实践的重要载体。而学生对于顶岗实习的意义理解与辅导员所预测的有较大差别。调查中将近74.63%的学生对于顶岗实习的意义处在“基本了解”“不太了解”“完全不了解”的状态中,这与辅导员预期有较大差别。辅导员预测学生能够理解顶岗实习的比例为80%。
2.学校正常教学管理安排与学生意愿之间冲突
顶岗实习是高校正常教学过程,也是必要的教学活动。为了了解学生顶岗实习意愿,笔者试图构建交叉分析,发现性别差别影响了学生意愿。调查中发现,60.65%的男生选择“愿意”,18.06%选择“不愿意”,21.29%选择“无所谓”;63.25%女生选择“愿意”,13.68%选择“不愿意”,23.08%选择“无所谓”。
调查发现,“不愿意”参与顶岗实习及对是否参与顶岗实习“无所谓”的男生比例达到了39.35%,而女生比例达到了36.76%。“不愿意”参与顶岗实习中,女生比男生高了将近5个百分点。经过与辅导员访谈,发现这与辅导员预测出现了不一致。辅导员预测中女生应该比男生更加愿意参加顶岗实习,而且学生愿意参与顶岗实习比例应该不低于80%。
3.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心理出现波动明显超出辅导员想象
调查中显示,学生出现心理困扰的前三个为:力不从心(66.54%)、工作的失落(66.71)、心理焦虑(66.34%)。可见超过半数的学生都曾经出现过心理困扰。这些比例反映了学生初入职场,因角色转变无法适应工作需求,出现了情绪低谷,存在焦虑、紧张等心理困扰,而心理波动明显超出了辅导员预测。在访談中,辅导员表示,能够理解学生实习期间的心理波动,但也相信学生面临工作压力时有自我调控能力,应该不会出现太严重的心理问题。
4.学生对顶岗实习期间学校的管理满意度较低
学生对学校的管理满意度直接影响学生是否能够将校内所学知识用于实践,也影响高校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质量。根据调查显示,仅有18.01%的学生认为顶岗实习期间学校对于学生的管理很到位,而40.81%的学生认为实习期间学校的管理一般。学生进入职场后,所接触的人与物多了,期待的生活与现实生活的落差导致心理落差大。由于学生不在学院,辅导员与学生的日常接触少了,管理跟不上学生的步伐,难以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心理的变化。
【关键词】顶岗实习管理;信息不对称;高校辅导员
【基金项目】南宁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项一般项目“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在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中的角色定位——以南宁学院为例”。
一、高校顶岗实习管理现状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校顶岗实习管理情况,本人针对2018届毕业生,在问卷星(ID27902889)发布了一份高校学生顶岗实习调查问卷,调查了共 272人,其中男155人,占总人数56.99%,女 117人 ,占总人数43.01%,男女比例恰当。户籍所在地农村与城镇的分布为:来自农村的220人,占总数80.88%;来自城镇的52人,占总人数19.12%。顶岗实习方式中,集中安排与自主联系比例为22.06%:77.94%。有关是否了解顶岗实习的意义,25.37%的学生选择“了解”,38.24%的学生选择“基本了解”,“不太了解”与“完全不了解”的学生比例为25.74%和10.66%。
对顶岗实习未能完全了解的原因中,学院没有介绍清楚的占23.9%,老师没有讲清楚的占4.78%,自己没认真学习的占17.65%,其他原因占53.68%。笔者试图了解学生因其他原因未能完全了解顶岗实习,对部门毕业生进行了访谈,发现学生基本是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即,在学生未出校参与顶岗实习前由于经验原因并未真正了解顶岗实习,也就是基于信息的滞后性导致的。是否愿意在毕业年度去企业顶岗实习的调查中,61.76%的学生选择“愿意”,16.18%的学生选择“不愿意”,觉得“无所谓”的学生人数占到了22.06%。在“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在哪些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调查中,认为语言沟通能力得到提升的占76.1%,人际关系处理得到提升的占87.5%,专业能力的占75.37%,抗挫折能力占65.81%,心理承受能力占79.04%,管理能力占55.88%,其他的占35.66%。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有过哪方面情绪的调查中,工作失落占64.71%,心理焦虑64.34%,挫败感56.99%,烦躁58.46%,力不从心66.54%,其他34.56%。顶岗实习期间辅导员是否给予学生心理辅导,44.85%的学生曾经得到过心理辅导,55.15%的学生没有得到过心理辅导。
实习期间,辅导员给予学生指导方面,58.46%的学生曾经得到指导,41.54%的学生并没有得到指导。在指导方式有效性中,51.47%的学生认为现场指导最有效,30.15%认为QQ等聊天工具最有效,而电话9.56%、Email1.47%,其他7.35%。
顶岗实习期间学校的管理效率中,18.01%的学生认为“很到位”,34.19%的学生认为“到位”,而40.81%认为“一般”,3.31%认为“不到位”,3.68%认为学校管理效率“很糟糕”。
顶岗实习期间辅导员与学生联系频率方面,33.46%的学生认为辅导员经常与自己联系,一个月联系一次的占29.04%;两个月联系的占10.29%;三个月及以上没联系的占4.41%;从来没有联系过的占22.79%。
二、高校辅导员顶岗实习管理效率失灵的原因分析
1.辅导员与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意义理解有异
笔者就顶岗实习意义与辅导员进行访谈,辅导员属于管理人员,能够理解高校顶岗实习是高校教学的必要过程,也是学生将校内所学知识与技能在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实践的重要载体。而学生对于顶岗实习的意义理解与辅导员所预测的有较大差别。调查中将近74.63%的学生对于顶岗实习的意义处在“基本了解”“不太了解”“完全不了解”的状态中,这与辅导员预期有较大差别。辅导员预测学生能够理解顶岗实习的比例为80%。
2.学校正常教学管理安排与学生意愿之间冲突
顶岗实习是高校正常教学过程,也是必要的教学活动。为了了解学生顶岗实习意愿,笔者试图构建交叉分析,发现性别差别影响了学生意愿。调查中发现,60.65%的男生选择“愿意”,18.06%选择“不愿意”,21.29%选择“无所谓”;63.25%女生选择“愿意”,13.68%选择“不愿意”,23.08%选择“无所谓”。
调查发现,“不愿意”参与顶岗实习及对是否参与顶岗实习“无所谓”的男生比例达到了39.35%,而女生比例达到了36.76%。“不愿意”参与顶岗实习中,女生比男生高了将近5个百分点。经过与辅导员访谈,发现这与辅导员预测出现了不一致。辅导员预测中女生应该比男生更加愿意参加顶岗实习,而且学生愿意参与顶岗实习比例应该不低于80%。
3.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心理出现波动明显超出辅导员想象
调查中显示,学生出现心理困扰的前三个为:力不从心(66.54%)、工作的失落(66.71)、心理焦虑(66.34%)。可见超过半数的学生都曾经出现过心理困扰。这些比例反映了学生初入职场,因角色转变无法适应工作需求,出现了情绪低谷,存在焦虑、紧张等心理困扰,而心理波动明显超出了辅导员预测。在访談中,辅导员表示,能够理解学生实习期间的心理波动,但也相信学生面临工作压力时有自我调控能力,应该不会出现太严重的心理问题。
4.学生对顶岗实习期间学校的管理满意度较低
学生对学校的管理满意度直接影响学生是否能够将校内所学知识用于实践,也影响高校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质量。根据调查显示,仅有18.01%的学生认为顶岗实习期间学校对于学生的管理很到位,而40.81%的学生认为实习期间学校的管理一般。学生进入职场后,所接触的人与物多了,期待的生活与现实生活的落差导致心理落差大。由于学生不在学院,辅导员与学生的日常接触少了,管理跟不上学生的步伐,难以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心理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