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下水’是从游泳借过来的,教游泳当然要讲一些游泳的道理,但是教的人熟谙水性,跳下去游几阵给学的人看,对学的人好处要多。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经常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笔,用比喻的说法说,就是‘下水’。”读了叶老的话,我对习作指导要写下水文,颇有感触。
一、写“下水文”是最好的作文备课
“下水”就是经常动笔,教学生作文时,能与学生作相同的题目,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写好作文。教师经常动笔,从构思到行文,心里就有数了,什么都了然于心。老师明白了,学生才会少走弯路。有一次,我上了一堂作文公开课,备课时,我就先写一篇下水文,心中立刻有谱了,知道应该怎样去引导学生写,应该重点指导哪些难写的地方。在课上我讲得恰到好处,学生写得流畅无阻。所以说写“下水文”是最好的作文备课。
二、“下水文”是指导学生习作的有效方法
写了“下水文”不是读给学生抄的,而是应该考虑在什么时候读给学生听,读多少,把握好了,“下水文”才对学生习作有帮助。
(一)学生“尝试写作”之后,针对问题来读“下水文”
记得有一次,我出了个《我的同学》的题目。同学很多,可以随便写,其实不然。下面是一名同学写的“我的同学”片段。
“他长得很好看,很爱读书,样样都很优秀。”
文章只寥寥数语就写完了。本来我可以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如何写,如何去刻画外貌,动作,神态什么的。但我没那样做,我念了上面学生写的这个片断,接着又念了我的“下水文”《我的同事》(人物是学生们熟悉的数学老师)。
“她中等的个子,圆圆的脸盘上嵌着一对大大的眼睛,梳着不太长的头发,经常穿一件黑色的外衣。
“最难忘的是她对学生特别细心,特别关爱。记得上一个星期,赵波(教室里的学生)鼻子出血……”
两相比较,学生自会看出自己的毛病所在,悟出修改的方法。这就显示出“下水文”指导的优越性。
(二)在遇到难度大的题材时,可以直接读“下水文”
在一次秋季运动会上,各项目都非常精彩。我就现场指导他们去看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重点要看运动员的动作、神态、语言,抓住“点”来突出“面”,写出运动会的热闹场面。
这么一点,激起了学生的观察兴趣,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重点抓住了,但写起来并不容易。我在黑板上写上作文题《我校的秋季运动会》,作了简单提示,便读了我写的“下水文”。为什么要读全文?因为这是一篇活动的记叙文,但又应当以写项目为主,而写项目又不能面面俱到,必须详略得当;为了使文章有生活气息,还要写人物,而且全文应以“观看”为主线,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这些都有一定难度。所以我读了我的全文。学生们听了,深深地被打动,情不自禁地都提笔写起了自己的文章。
三、“下水文”可以引导学生写真话
“行得一事,即知一事”,只有让学生多看,多写,多想,心中才会有数。平时我会写一些生活中有趣的对话描写,读给同学们听,让他们多写几次对话描写的日记。
要观察的内容非常多,人、物、景等,我都会一一写一篇“下水文”读给他们听,让他们多用眼,多用心去写。自然而然,学生生活素材积累多了,也就有话可说了,作文也就不怕了。
四、“下水文”可以享受童趣。
“下水文”是写给学生听的,就是范文,所以就要有孩子气。老师要设身处地,想象自己是孩子,用孩子的口气去说,去写。写孩子式的“下水文”可让老师返老还童,真正享受孩子那天真无邪的情趣。
老师以身作则,与学生一起攻关,一起作文,这将是治疗孩子惧怕作文顽疾的一剂良药。
老师们,试一试吧,多“下水”的感觉会不错的!
作者简介:江苏省宜兴市和桥镇第二小学语文教师。
一、写“下水文”是最好的作文备课
“下水”就是经常动笔,教学生作文时,能与学生作相同的题目,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写好作文。教师经常动笔,从构思到行文,心里就有数了,什么都了然于心。老师明白了,学生才会少走弯路。有一次,我上了一堂作文公开课,备课时,我就先写一篇下水文,心中立刻有谱了,知道应该怎样去引导学生写,应该重点指导哪些难写的地方。在课上我讲得恰到好处,学生写得流畅无阻。所以说写“下水文”是最好的作文备课。
二、“下水文”是指导学生习作的有效方法
写了“下水文”不是读给学生抄的,而是应该考虑在什么时候读给学生听,读多少,把握好了,“下水文”才对学生习作有帮助。
(一)学生“尝试写作”之后,针对问题来读“下水文”
记得有一次,我出了个《我的同学》的题目。同学很多,可以随便写,其实不然。下面是一名同学写的“我的同学”片段。
“他长得很好看,很爱读书,样样都很优秀。”
文章只寥寥数语就写完了。本来我可以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如何写,如何去刻画外貌,动作,神态什么的。但我没那样做,我念了上面学生写的这个片断,接着又念了我的“下水文”《我的同事》(人物是学生们熟悉的数学老师)。
“她中等的个子,圆圆的脸盘上嵌着一对大大的眼睛,梳着不太长的头发,经常穿一件黑色的外衣。
“最难忘的是她对学生特别细心,特别关爱。记得上一个星期,赵波(教室里的学生)鼻子出血……”
两相比较,学生自会看出自己的毛病所在,悟出修改的方法。这就显示出“下水文”指导的优越性。
(二)在遇到难度大的题材时,可以直接读“下水文”
在一次秋季运动会上,各项目都非常精彩。我就现场指导他们去看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重点要看运动员的动作、神态、语言,抓住“点”来突出“面”,写出运动会的热闹场面。
这么一点,激起了学生的观察兴趣,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重点抓住了,但写起来并不容易。我在黑板上写上作文题《我校的秋季运动会》,作了简单提示,便读了我写的“下水文”。为什么要读全文?因为这是一篇活动的记叙文,但又应当以写项目为主,而写项目又不能面面俱到,必须详略得当;为了使文章有生活气息,还要写人物,而且全文应以“观看”为主线,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这些都有一定难度。所以我读了我的全文。学生们听了,深深地被打动,情不自禁地都提笔写起了自己的文章。
三、“下水文”可以引导学生写真话
“行得一事,即知一事”,只有让学生多看,多写,多想,心中才会有数。平时我会写一些生活中有趣的对话描写,读给同学们听,让他们多写几次对话描写的日记。
要观察的内容非常多,人、物、景等,我都会一一写一篇“下水文”读给他们听,让他们多用眼,多用心去写。自然而然,学生生活素材积累多了,也就有话可说了,作文也就不怕了。
四、“下水文”可以享受童趣。
“下水文”是写给学生听的,就是范文,所以就要有孩子气。老师要设身处地,想象自己是孩子,用孩子的口气去说,去写。写孩子式的“下水文”可让老师返老还童,真正享受孩子那天真无邪的情趣。
老师以身作则,与学生一起攻关,一起作文,这将是治疗孩子惧怕作文顽疾的一剂良药。
老师们,试一试吧,多“下水”的感觉会不错的!
作者简介:江苏省宜兴市和桥镇第二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