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五福临门组壶”的创意探究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hu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紫砂壶的气韵并不只是靠花哨华丽的外表来装饰,而是应该注重体现紫砂壶所蕴含的精神追求,这种精神追求表现在紫砂上,就是一种内在的美、自然流露的美,即为一种朴素的美。而具有创意的紫砂壶更能令人耳目一新,获得更高的审美情趣,现以紫砂“五福临门组壶”为例,谈谈当代紫砂壶设计如何寻找灵感与创意。
  关键词 五福临门组壶;创意;紫砂
  在紫砂壶繁复多样的造型中,最能体现雅趣的当属紫砂花货,或捏塑出生动的自然造型、或雕饰出梅兰竹菊、或刻以铭文书法,大大丰富了紫砂的文化内涵,风雅情趣深深地融入其中。以这款紫砂“五福临门组壶”为例(见图1),其造型以抽象来表现物象,从而传达出意态内涵,在紫砂园艺里独树一帜,颇具创意。
  1 紫砂“五福临门组壶”五十六个民族大团圆的蕴意
  紫砂“五福临门组壶”是根据几千年的文字变化设计而成的五款小壶和中间的大壶,首先从数量上看代表了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团圆。“团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富有深意的词汇,比如中秋月之圆代表了团圆。早在两千多年前,墨子在《墨经》中给出世界上第一个“圆”的定义:“圆,一中同长也。”“圆”在中国人心里可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而是积淀着许多人文意蕴。在中国人的深层观念里,“圆”、“合”、“和”是内在相通相融的,属于同一种文化心理结构。在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月亮圆满时候也希望人间圆满。团圆是天伦之圆、夫妻团圆、亲人团圆,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安享天伦之乐,这在中国人的幸福指数中占有重要位置。
  “团圆”成为中华儿女共同追求的生命境界。这是中华民族历久以来养成的民族心理,这种文化心理是华人的心理特征之一。团圆扩大到全民族的范畴,这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精神元素。团圆也成了这种家国观念生成的心理元素,爱家、爱国的家国情怀的深层心理结构。这种深层心理结构是民族凝聚力的一种结构形态,是民族凝聚力的深层心理依据,也是我们今天努力圆中国梦的一种精神资源。紫砂“五福临门组壶”以中间大壶为圆形,且结合数字五、六来看,传达了一种向往五十六个民族大团圆的心愿。
  2 紫砂“五福临门组壶”包含着炎黄子孙的精神
  紫砂“五福临门组壶”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大壶的设计:除了圆形壶身代表着五十六个民族大团圆以外,壶盖的八卦设计代表着华夏民族神圣的土地,高高的提梁代表辽阔的天空,暗示广阔的发展前景。而提梁正中间的圆珠和两侧的龙头设计,分别代表着冉冉升起的太阳,以及龙的子孙齐心协力,共创我们中华文化历史的辉煌。此外,承载大壶、小壶的圆形托盘周边以回纹装饰,增添了紫砂“五福临门组壶”的吉祥蕴意。
  3 紫砂“五福临门组壶”对五色土的运用
  紫砂“五福临门组壶”的五款小壶为长方形,且方中寓圆、别具一 中国崇尚天人合一,所以中国人也习惯借具体物象来表达心中愿景,例如:松柏象征长寿,石榴暗示多子,葫芦寓意福禄。寓情、寓意是紫砂壶艺创作的常用表现手法之一,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等在心灵手巧的艺人手中,演变为承载美好祝愿的紫砂作品,如“鱼化龙壶”寓意吉祥,鱼跃龙门,平步青云,名利双收;“报春壶”寓意春暖花开,好运来临;利用竹子、蝙蝠谐音制作而成的“祝福壶”,寓意祝福无限。
  吉祥如意历来是中华民族恒久的美好祝愿,《庄子·人间世》中云:“虚室生日,吉祥止止”,成玄英《疏》:“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徵。”吉祥亦作吉羊。“如意”是吉祥的化身,自古就受到人们喜爱。
  如意概念源远流长,据《事物纪原·什物器用部》记载,战国时就有如意,但有关如意的确切记载最早当推《晋书·石崇传》。宋、元时期以后,特别是在明清两朝,社会流行说吉利话的礼俗,在此社会背景之影响下,吉祥文化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如意的制作也是这种习俗的具体表现。清代满族统治阶层十分崇尚如意的吉祥寓意,因此在清宫中制作并收藏有大量不同质地的如意,如意成了社会的高级馈赠品,不但材料力求贵重,精益求精,其纹饰内容更是突出吉祥的寓意所在。纵观各朝代、各款式的如意,其上的吉祥图案纷繁斑斓,足以让人领略到博大的中华文化以及艺术品中所蕴含的人生哲学。
  明代天启至崇祯年间著名陶工陈用卿(1624-1644)制作的“弦纹金钱如意壶”(见图1)验证了如意在紫砂创作中早有先例:该壶紫砂泥色深褐,夹砂质感若隐若现;盖钮透雕成浑圆的金钱球状;壶盖以浅浮雕刻如意云头纹饰;弯曲的壶嘴与弧形的把手分量匀称;壶腹上部以一度凸弦纹围绕一周,为笨重的器身增加线条美感;壶身一面以草书刻五言诗及名款:诗人吟白雪,才子步青云。古人所做“如意壶”已经如此精美优雅,足可见如意美好的寓意在多年前就已经受到广泛的应用。
  理想中的“如意壶”应该有美好的寓意、精湛的制作工艺,既有前人的风范,又有现代的风尚。在细细揣摩前人制作的多款“如意壶”后,又翻阅查找了各类书籍,设计出多款草图,最终创作了这把“吉祥如意壶”(见图2),该壶以具有悠然典雅之美的传统壶为蓝本,饱满圆润,着眼于演绎经典。紫砂壶器整体器型的气质、壶型的把握是艺人水平的体现,基本的衡量标准是比例恰当、轮廓线条流畅,在实际使用中能使人拿捏舒服。这把“吉祥如意壶”骨肉亭匀、身筒刚劲挺拔,流与把衔接非常连贯。细看此壶,壶钮为如意形桥梁式,平缓舒展,巧妙地凸起能令壶的重心上移;壶的口沿采用暗工衔接,严丝合缝;壶钮中正有力,给人以舒适之感;壶嘴胥出稍作改动,悠长秀美、含蓄挺拔、富有力度、收放得宜,出水干净利落;壶把随壶身乘势而起,张弛有度、收放自如,与壶的流遥相呼应,完整地构成一种饱满的气势,且与壶身如意贯通,过渡自然,线面都较为灵活;壶身圆融,腹部装饰如意图形,大方得体、虚实相通,显得精实有神,不致扁塌,使整把紫砂壶器经由行云流水的线条之美,呈现出一种柔而不弱的爽利感,给人以丰腴的贵妃美人体的感觉,又很好地演绎了如意的吉祥寓意。制作完成后的“吉祥如意壶”胎泥精练、作工精细、气度恢弘、神韵大度,令人赏心悦目。传统经典再次演绎,简洁饱满,壶体的凸凹面随着线条的流动组合,若浮云漂浮,诗意盎然。
  精心创意的“吉祥如意壶”经过了五行锻炼而成陶,承载了祈福的美好愿望,在我们欣赏它时,也希望万事都能如人之意,给人美满的生活,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是紫砂的魅力。同时,通过该壶的创作,使我领悟到:一把好的紫砂作品是用心演绎的过程,唯有真心投入,静心其中,安心创意,才会心手合一。格。这五款小壶分别运用了五种颜色来设计,包含了五色土的特别涵义。关于“五色土”,在古老的宜兴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段美丽的传说:在古老的中华大地,当人类繁衍起来后,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一时不和忽然打起仗来,结果祝融打胜了,但败了的共工不服,把头撞向不周山。不周山崩裂了,撑支天地之间的大柱断折了,天倒下了半边,出现了一个大窟窿,一时间人类面临着空前大灾难。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奇祸,感到无比痛苦,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块,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天窟窿填好。善良的女娲把补天剩余的一点五色泥浆留在了宜兴丁山,让人们开采作为制陶的原料。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也留下了一段丁山人开采紫砂泥料、制陶养家的美丽传说,给紫砂“五福临门组壶”增添了不少神奇的色彩。
  紫砂花货的艺术语言是用心提炼而成的,是其心意的表达、情感的表达,告诉人们该壶的形象、趣味,思想性和艺术性也在壶器的设计中得到体现。正如紫砂“五福临门组壶”包含了多种传统文化内涵,其丰富的寓意是紫砂文化的延展与创新,也是紫砂艺术的又一杰作。
  参 考 文 献
  [1]张倩.论《墨经》中的政治、伦理思想与墨子思想的关系[D].山东大学.2009.04.20.
  [2]陈丽萍.浅谈紫砂文化及其创作要点[J].佛山陶瓷.2014(09):64.
其他文献
紫砂壶在数百年传承、发展、演进,尤其是当代经济社会与文化建设繁荣发展、人民幸福感日益增强的大背景下,从业人员以创新、创优为责任担当,增添了从传统到创新的文化元素。“八
介绍了淑女红无核葡萄的品种特性、物候期、适应性及栽培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该品种在新疆鄯善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摘 要 紫砂“吉祥如意壶”的方器造型,相对圆器来说具有其它紫砂茶壶无法比拟的特性。此壶隐约地显现了创作者刚正、端庄、冷静的思想情怀。它的多个平面有棱有角,是以直线、平面构成的空间紫砂壶艺作品,具有独特的欣赏价值和艺术内涵。  关键词 紫砂壶;吉祥如意壶;方器  方器与圆器从外部来讲,在直观上看是截然不同的概念。但从本质上讲,方器与圆器都是同一种工艺不同的创作手法,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有机联系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