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视角下农村宅基地整理的思考

来源 :大众商务·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yy50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农村宅基地的整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在整理过程中存在缺少规划、人均面积超标、配套设施落后、建筑层低且空置等不环保的问题。主本文基于环保的视角,探讨了在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
  【关键词】宅基地;规划;环保
  中图分类号: 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10)08-0075-02
  
  农村宅基地整理是近几年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农村现代化和城镇化不断提高的客观要求,作为农村发展的一项工程,它的发展目标应具有现实性和前瞻性。现有的宅基地整理着重于建设用地面积的增加,通行的方便,而农村宅基地整理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甚至被忽略。但是,随着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农村的持续发展,农村宅基地整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农村宅基地整理中以环保理念为指导,通过规范的方法和途径进行农村宅基地的规划设计势在必行。
  1 从环保角度看,农村宅基地存在的问题
  1.1 农村村落很少有整体规划、布局
  长期以来,农村宅基地的布局缺少整体上的规划指导和控制,农村建设长期处于农民自发选择状态。农民在选择宅基地建房时通常是根据自家的经济状况及需要而选择道路两旁的耕地或沿用原来的宅基地,缺乏统一规划,非常零乱,导致农村建筑物分布混乱,道路曲折不畅,通达性差,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既不美观又浪费了土地;有的住房外表讲究,但内部设计不合理,既不实用又浪费了土地和材料。这种宅院散乱的局面将导致空闲土地增多致使土地利用率降低,加大了对环境的破坏。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的规划治理,这种土地资源的浪费将随人口增长而更加严重。人们的居住环境也会越来越差。
  1.2 人均面积超标
  尽管《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但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建设缺乏系统规划,基层政府对农民建房缺乏有力的引导和管理,再加上采用的是无偿、无期限的使用制度,农民超标准占用宅基地,未经批准任意在承包地上建房,建新房同时占有老宅基地等问题在农村有很大的普遍性。据统计,2003年底浙江省嘉兴市人均宅基地达到166 m2,超过省级标准66 m2 。而江苏省的抽样调查显示,实际宅基地超过规定标准的占调查户的65%。
  由于农民人均住宅面积超标,而多占的这些土地往往闲置,使得其他需要土地的人或设施没有土地可用,实际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不能较好的发挥土地的环境保护作用。
  1.3 生活配套设施落后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滞后,造成人居环境污染。人们在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同时,往往忽视了与土地环境、产业发展等规划的有机结合,致使配套的生活基础设施和管理体系严重滞后。
  农村的生产污染没有在宅基地整理过程中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也没有配套的设施或办法来解决。另外,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已成严重问题,农村生活垃圾数量、品种越来越多。有的地方房前屋后、河灘、低洼地成了天然垃圾箱,生活垃圾随意倾倒,日积月累.越堆越多, 90%以上的垃圾没有得到妥善处置,农村的环境卫生状况日趋严重。这将严重影响农村的生活质量。
  1.4 建筑层低
  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建筑容积率低。土地浪费严重由于受经济条件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农户住宅一般呈独栋建筑,建筑间布局散乱,建筑层高大多只有l一2层,使得农村住宅用地的建筑容积率和建筑密度都很低,土地的利用效率很低,没有形成对农村环境的保护作用。以北京市为例,农村住宅建设的容积率仅在0.15—0.30之间。
  1.5 房屋空置
  住宅空置直接导致宅基地的闲置。当前,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及农户收入水平的稳步提高,一部分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工作,有的在城市置业,有的一年中只有很少时间在乡下居住:还有一部分为了改善生活条件,在老宅基地以外重新修建了新的住宅并将老宅基地闲置,他们以前的宅基地, 受现行法律法规的限制,不能进行公开合法的转让,村集体组织也无权收回进行处置,闲置的宅基地无法复耕,这些都导致了农村宅基地的高闲置率。另外,由于农村年轻人外出打工较多,其房屋实际利用率更低,多数时间处于空置状态。这些闲置的房屋也是一种环境的浪费。
  2 产生问题的原因
  2.1 观念认识的问题
  农民缺少对土地集约节约的认识导致了政府对宅基地的整理不能顺利完成。另外,农民根深蒂固的宅基地私有观念、封建的风水地理观念也一定程度得影响农村居民点的潜力调查。同时,农民作为最直接的行为主体会从自身利益出发追求利益最大化。虽然目前一部分在外务工的农民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城市中定居,但仍不愿放弃在农村的宅基地。而大批在农村居住的村民,都愿意拥有大的住宅,而宅基地整理又不能给他们带来较大的利益,因此大多数人抵制宅基地的整理。
  同时,在现有宅基地建设和整理过程中,人们片面追求节约钱的目标,往往在建设过程中只考虑自己的方便、便宜,置环境保护于不顾;而一些地方追求建设的统一化,不注意各个地方的特色开发,对农村环境造成了破坏,不能达到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2 政府监管
  宅基地利用监管缺乏。宅基地使用权的获得需经历申请、审核、批准三个环节。然而由于乡村组干部、村民的土地法制意识淡薄及顾及人情,往往这种申请、审核也只是一种形式。只要申请、审核环节顺利通过。县政府一般情况下是不进行复审的。在这种缺乏任何监管环节的运作模式下,农户按照自己的意愿申请宅基地的成功率非常之高。造成宅基地的外延式扩张。再者,当宅基地申请成功后,对于宅基地的实际使用并没有任何监管机制。而是任由农户使用。这就造成了宅基地的实际使用面积高于申请面积、宅基地规模严重超标的后果。宅基地在使用中政府更是不去监管,而环境保护又要付出一定成本的,农民也不可能自觉去考虑环境保护问题。
  2.3 法制没有到位
  关于农民宅基地管理的法律法规数量少,且效力层次低,宅基地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规范性文件和地方性政策。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调整农村房屋和土地方面的民事法律。近年来,一些地方虽然制定了相关的宅基地管理办法,但由于各地宅基地管理政策在内容上不统一,且有的地方在管理力度上有差异,宅基地管理效果差异很大。农村宅基地管理方面的立法滞后,不仅存在大量的法律真空,而且内容比较粗浅,这使得人们对宅基地的使用管理存在很多不恰当的认识,也难以规范管理。
  3 环保视角下农村宅基地整理的思考
  3.1 科学规划农村宅基地
  在编制整理规划过程中,要以省、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域规划、城镇规划为依据,明确村庄建设的长远规划格局,实行定性、定位、定规模;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把宅基地整理与城镇化建设、环境整治结合起来,合理集约利用土地。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集思广益,尊重群众的意见。通过充分发挥规划的控制和引导作用,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安排城乡存量建设用地,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有计划、有步骤、有特色地改善农村生活和村容村貌。
  3.2 房屋建设统一管理
  一是对建筑物进行“五定”,即定位、定向、定高(地面标高和建筑物总高)、定立面、定建筑风格。二是要严格规范建设行为。要采取措施确保每家每户都严格按照村庄规划设计实施建设,有条件的村要实行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婺城区白龙桥镇洞溪村实行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分配、拆旧搬新,既解决了村民建房施工的实际困难,又解决了“建新不拆旧”、擅自改变规划设计等问题,保证了村庄规划的实施,提高了村庄建设水平。
  同时,还要注意处理好与原有建筑物的关系,特别是一些竣工时间不长的建筑,可以保留的尽量予以保留。此外,规划要走群众路线,要依靠村民参与,集思广益,充分尊重村民的意见。如此,既有利于规划的完善,又为规划的实施打下了群众基础。
  3.3 生活配套设施统一规划
  供水工程规划:新建社区用水按规划要求由村民自建净水设施供给。居民点供水管网按用户区位埋地敷设于地下。保留村民点用水由现有的自设取水水井作为生活用水和畜禽用水水源,并按照统一要求进行改造;水塘和水渠建设按农田水利灌概的统筹规划要求实施建设。排水规划:雨水应顺地沟沿道路边沟就近排放,宅院内雨水经雨水沟汇集排入整治后的雨水溝渠。
  建设农村污水垃圾治理中心。污水经沼气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农灌,污水管布置于村道路侧,支管接至每栋建筑物。生产垃圾、生活垃圾这些垃圾集中堆放,堆放的地方要保持清洁,同时加强对固定废弃物的处理,把垃圾进行袋装化收集,统一运往固定垃圾堆放场处理。处理后的垃圾尽量争取回田,用于土地的增肥,实现循环利用。这对环境的保护是非常有利的。
  3.4 农村沼气池建设
  沼气是一种清洁能源 有利于对大气环境的保护。沼气的使用可以减少人们对森林的砍伐,向节约型社会转变,同时沼气的建设推广改变了农村长期使用柴草生火的习惯,农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以沼气为纽带,结合厨房、猪圈、厕所、人畜饮水、村屯道路的“一池五建”,有效解决了农村环境脏、乱、臭的难题,广大农民走向清洁、卫生之路。如果厨房在楼上,可以借鉴天然气管道的使用来解决通气的问题。
  3.5 绿化
  道路绿化:村内的道路不要一味追求宽阔平坦,把路大量铺成水泥混凝土。除了必须铺设水泥混凝土以外的道路,最好铺设能长绿色植物的空心砖或碎石路。最大程度的做好绿化,加大绿色植物的覆盖面。
  院落绿化,通过整合院落空间,在室内种植乡土植物或果树进行绿化,结合步行交通系统及建筑的收放有序,使绿化渗透到每户的宅前屋后。
  参考文献:
  [1] 卢向虎.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宅基地问题研究[D].博士论文。中国农业科学院。
  [2] 陈士银.周飞.吴明发.论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宅基地合理利用 [J].安徽农业科学,2007.
  [3] 夏淑芳.GIS及景观生态学方法在农村宅基地整理中的应用[J]. 华东六省一市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江西).2009
  [4] 徐黎明.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9.5
  [5] 整村推进安徽省探索集约节约用地模式[J]中国经济时报.2009
  [6] 陈润羊.花明.构建农村环保保障体系 [J].观察与思考.2010
  [7] 刘勇.吴次芳.杨志荣. 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土地科学, 2008.3
其他文献
【摘 要】通过对现状的描述性分析发现武汉市居民财产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偏低,城乡居民差距较大且有进一步扩大趋势,与沿海城市差距较大且波动较大等问题。因此,武汉市要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水平,尽快赶上发达城市的水平。   【关键词】收入结构;财产性收入;趋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F0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9-0021-01    居民财产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
我国当前金融发展形势如同在快车道上疾驶,金融开放程度空前、金融制度全面转轨、金融国际化加快,金融活力得到了极大的激励和释放。与此同时,潜在金融风险的酝酿和积累不可轻视
本文从经济学和伦理学相结合角度探讨如何辨证看待"经济人"假设,首先谈辨证看待"经济人"假设的抽象性,然后谈到"经济人"这个理论抽象是否应该包含道德规定性的问题。
为探究低温猪肉火腿肠的最佳生产工艺,研究在传统高温火腿肠加工工艺的基础上,结合低温肉制品加工原理制备低温猪肉火腿肠,以感官评价为指标,探究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结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是造成粮食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对DON含量进行检测分析,通过液体浸泡法,探究了ClO2对DON纯品以
【摘 要】笔者分析了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和考验,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结合自身的特点,提出了相关建议,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寻求新的突破与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金融危机;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9-0020-01    1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概况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企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它们为我国经济的全面
针对控制银行信用风险的传统的统计模型与新兴的人工智能模型的缺陷,创新性的把这两钟类型的模型优点进行结合,建立了全新的基于Logit—GA算法的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模型。并使
【摘要】我国是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对巨灾风险的认识和控制,将成为中国保险市场能否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目前,中国再保险市场发展还很慢,面临较多问题,从重视支持巨灾风险管理、建立保险、再保险、政府三位一体的巨爽保险机制、加强风险建模及对灾害的损失评估机制研究、再保险法规及监管缺乏、加强再保险立法及监管等方面提出对策。  【关键词】巨灾风险;再保险。巨灾再保险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