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语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努力学习、持续学习并克服学习困难的重要因素,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影响深远。然而在小学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不足,导致其学习英语时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而通过了解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分类及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全面激发,综合提高”“发掘个性,关爱全体”“降低焦虑,快乐学习”“教学相长,以师带生”等方法,能促进小学生的英语学习,为其以后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英語;后进生;学习动机;教学策略
一、小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笔者发现,大部分的英语后进生和中等生并非智力因素导致,而是由于学习动机较弱。这类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耐力和克服困难的决心,上课会经常开小差,机械性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书面作业,甚至有些学生不完成作业或者遇到难一点的问题不认真思考就放弃。
英国著名的学者Williams和Burden指出,动机会影响学生行为的选择、办事的决心及付出的努力程度。因此,强烈的英语学习动机对于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主动性和持续性,进而提升其英语学习成绩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小学英语后进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英语学习动机的分类及影响因素
要想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提高其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了解英语学习动机的分类和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动机激发策略,从而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一)英语学习动机的分类
国内外学者主要将英语学习动机分为:外在动机、内在动机、融合型动机、工具型动机和成就型动机。其中,最著名的是英国学者Williams和Burden提出的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外在动机指学生学英语的动机不是出于该语言学习的本身,而是想要获得外在附加的一些事物,如通过考试,获得奖品等。内在动机指学生学英语是出于这门语言本身的魅力。而以Atkinson为代表的学者提出成就型动机,指出学生学英语的动机是渴望进步、渴望成功。此外,Gardner和Lambert把英语学习动机分为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融合型动机指学生学英语主要是为了人际交往、融入相关的语言社会。工具型动机指学生学英语是出于特定的目的,如工作、就业、旅游等。
总体而言,可以把学生不同类型的英语学习动机归为语言本身特质和魅力、学生自身性格以及外在原因。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动机类型,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
教师除了要了解相关的学习动机理论研究,观察学生拥有的动机类型之外,还应该了解学生学习动机强弱的影响因素,以便对症下药,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强度。
国内外部分学者认为,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强弱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环境因素。认知因素主要包括学生对于自我学习能力、自我效能及学习成败的归因倾向。自信心强,能正确分析自己成绩不理想的原因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情感因素主要包括学生对于语言学习必要性的认识、学习兴趣及焦虑性的强弱。没有正确认识语言的重要性、兴趣低下、学习焦虑严重的学生学习动机弱,成绩偏低。环境因素指教师、家长及社会环境提供给学生英语学习的资源、氛围和支持。教师的关爱、学校相关英语活动的激发、家长的关心和支持都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增强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举措
教学有法,学无定法。教师要根据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日常教学工作,通过实践的课堂观察和研究来变通自己的教学行为。根据学习动机相关理论研究及小学生的心理认知和年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以下几种方式激发小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一)全面激发,综合提高
由于小学生心理认知不成熟,逻辑性不强,有较强的向师性,喜欢争强好胜、获得教师的关注,他们的学习动机中最强的是成就型动机和外在动机。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激发学生这两方面的学习动机。首先,教师要肯定学生的能力,帮助不同水平的学生确立切实可行的英语学习目标,并给以一定的方法指导。当学生取得进步时,及时表扬和反馈,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同时,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赞扬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作为教师,要不吝惜赞美之词,及时让学生意识到他们的学习行为所带来的进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才能让其继续努力。此外,新课标要求教师改变传统应试教育课堂,注重英语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工具型学习动机,让学生明白学英语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英语还有很多实际用途,尽可能让学生感受到英语与实际生活的密切相关性。小学生喜爱看电影、听音乐等娱乐方式,因此,教师不妨在课堂当中更多地引入英语文化,让学生感受英语的魅力。
(二)发掘个性,关爱全体
正因为学生自我认知因素和自我效能会影响他们学习英语的动力和积极性,因此,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明确自我价值和特长非常重要。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挖掘不同学生的闪光点,增强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善于更新自我教育教学观念,不能纯粹以成绩的高低来断定学生的好坏,不能因成绩而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及学习热情。此外,教师应该平等对待所有学生。小学生的心思是细腻敏感的,如果学生觉得教师不够重视、不够关心自己的英语学习,也会大大降低其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使其逐渐对英语产生倦怠心理。对于部分后进生,教师可以通过“秘密小约定”的形式,悄悄和学生达成奖励约定,对学生上课、作业、复习等方面提出一定的要求,当学生能完成时给予一定的额外奖励,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受教师的关爱和重视的,以此激发其学习动力。
(三)降低焦虑,快乐学习
Covington和Omelich曾经指出,学生英语学习的焦虑会影响学生的知识输入和输出,最终会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笔者发现,大部分后进生对于英语学习存在较强的焦虑心理,上课不敢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不敢开口说英语,甚至不敢和教师对话。英语学习成绩差本身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挫败心理,部分学生想要提高但苦于无法找到正确的门路。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语言学习者的焦虑心理。而这些情绪和心理状态最终会降低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可创设轻松、快乐的课堂,营造开放、自由的气氛,注重和学生的交流。教师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授课时尽量站在课室中间,以交流探索的方式和学生对话。同时,一些娱乐方式,如听音乐、看电影、讲笑话等会在一定程度上拉近师生的距离,让学生放下心理防备和消除焦虑感,使其平心静气地吸收课堂知识。
(四)教学相长,以师带生
小学生有较强的向师性及崇拜心理,因此教师个人的教学方式、教学风格、教学技能以及个人魅力也会极大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动力。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在实践中提高教学技能,提升个人魅力,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找到与不同学生相契合的点,让课堂更精彩。在提高教师个人专业教学技能方面,教师可通过观课、评课、议课、磨课等形式提升自己的教学实力,也可通过观看自己的课堂实录不断反思自己的教态、教学语言、肢体语言、教学控场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之处。只有不断地观察和反思,才能迅速提高个人的专业技能。在提升个人魅力方面,教师应该努力增强个人教学的艺术性,巧妙运用教学幽默、教学互动、奖励技巧等形式让学生爱上英语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此外,教师可以在口袋随时放些糖果,以便奖励认真或有进步的学生。当学生表现好时,布置作业时可以适当减少该生的书面作业,让学生体会到认真学习的“回馈”,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让学生真正以主人翁的姿态主动接受英语学习,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当中,更加认真地完成相关学习任务,更加热情地探索英语学习的奥秘,能让教师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金海云.外语学习动机理论的发展与演变[J].外语学刊,2013(06).
[2]秦晓晴.动机理论研究及其对外语学习的意义[J].外语研究,2002(04).
关键词:小学英語;后进生;学习动机;教学策略
一、小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笔者发现,大部分的英语后进生和中等生并非智力因素导致,而是由于学习动机较弱。这类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耐力和克服困难的决心,上课会经常开小差,机械性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书面作业,甚至有些学生不完成作业或者遇到难一点的问题不认真思考就放弃。
英国著名的学者Williams和Burden指出,动机会影响学生行为的选择、办事的决心及付出的努力程度。因此,强烈的英语学习动机对于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主动性和持续性,进而提升其英语学习成绩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应该想方设法激发小学英语后进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英语学习动机的分类及影响因素
要想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提高其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要了解英语学习动机的分类和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动机激发策略,从而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一)英语学习动机的分类
国内外学者主要将英语学习动机分为:外在动机、内在动机、融合型动机、工具型动机和成就型动机。其中,最著名的是英国学者Williams和Burden提出的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外在动机指学生学英语的动机不是出于该语言学习的本身,而是想要获得外在附加的一些事物,如通过考试,获得奖品等。内在动机指学生学英语是出于这门语言本身的魅力。而以Atkinson为代表的学者提出成就型动机,指出学生学英语的动机是渴望进步、渴望成功。此外,Gardner和Lambert把英语学习动机分为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融合型动机指学生学英语主要是为了人际交往、融入相关的语言社会。工具型动机指学生学英语是出于特定的目的,如工作、就业、旅游等。
总体而言,可以把学生不同类型的英语学习动机归为语言本身特质和魅力、学生自身性格以及外在原因。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动机类型,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
教师除了要了解相关的学习动机理论研究,观察学生拥有的动机类型之外,还应该了解学生学习动机强弱的影响因素,以便对症下药,提升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强度。
国内外部分学者认为,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强弱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环境因素。认知因素主要包括学生对于自我学习能力、自我效能及学习成败的归因倾向。自信心强,能正确分析自己成绩不理想的原因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情感因素主要包括学生对于语言学习必要性的认识、学习兴趣及焦虑性的强弱。没有正确认识语言的重要性、兴趣低下、学习焦虑严重的学生学习动机弱,成绩偏低。环境因素指教师、家长及社会环境提供给学生英语学习的资源、氛围和支持。教师的关爱、学校相关英语活动的激发、家长的关心和支持都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增强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举措
教学有法,学无定法。教师要根据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指导日常教学工作,通过实践的课堂观察和研究来变通自己的教学行为。根据学习动机相关理论研究及小学生的心理认知和年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以下几种方式激发小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一)全面激发,综合提高
由于小学生心理认知不成熟,逻辑性不强,有较强的向师性,喜欢争强好胜、获得教师的关注,他们的学习动机中最强的是成就型动机和外在动机。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着重激发学生这两方面的学习动机。首先,教师要肯定学生的能力,帮助不同水平的学生确立切实可行的英语学习目标,并给以一定的方法指导。当学生取得进步时,及时表扬和反馈,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同时,获得教师和同学的赞扬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作为教师,要不吝惜赞美之词,及时让学生意识到他们的学习行为所带来的进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才能让其继续努力。此外,新课标要求教师改变传统应试教育课堂,注重英语教学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工具型学习动机,让学生明白学英语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英语还有很多实际用途,尽可能让学生感受到英语与实际生活的密切相关性。小学生喜爱看电影、听音乐等娱乐方式,因此,教师不妨在课堂当中更多地引入英语文化,让学生感受英语的魅力。
(二)发掘个性,关爱全体
正因为学生自我认知因素和自我效能会影响他们学习英语的动力和积极性,因此,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明确自我价值和特长非常重要。教师要善于观察和挖掘不同学生的闪光点,增强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认识;善于更新自我教育教学观念,不能纯粹以成绩的高低来断定学生的好坏,不能因成绩而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及学习热情。此外,教师应该平等对待所有学生。小学生的心思是细腻敏感的,如果学生觉得教师不够重视、不够关心自己的英语学习,也会大大降低其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使其逐渐对英语产生倦怠心理。对于部分后进生,教师可以通过“秘密小约定”的形式,悄悄和学生达成奖励约定,对学生上课、作业、复习等方面提出一定的要求,当学生能完成时给予一定的额外奖励,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受教师的关爱和重视的,以此激发其学习动力。
(三)降低焦虑,快乐学习
Covington和Omelich曾经指出,学生英语学习的焦虑会影响学生的知识输入和输出,最终会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笔者发现,大部分后进生对于英语学习存在较强的焦虑心理,上课不敢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不敢开口说英语,甚至不敢和教师对话。英语学习成绩差本身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挫败心理,部分学生想要提高但苦于无法找到正确的门路。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语言学习者的焦虑心理。而这些情绪和心理状态最终会降低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可创设轻松、快乐的课堂,营造开放、自由的气氛,注重和学生的交流。教师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授课时尽量站在课室中间,以交流探索的方式和学生对话。同时,一些娱乐方式,如听音乐、看电影、讲笑话等会在一定程度上拉近师生的距离,让学生放下心理防备和消除焦虑感,使其平心静气地吸收课堂知识。
(四)教学相长,以师带生
小学生有较强的向师性及崇拜心理,因此教师个人的教学方式、教学风格、教学技能以及个人魅力也会极大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动力。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在实践中提高教学技能,提升个人魅力,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找到与不同学生相契合的点,让课堂更精彩。在提高教师个人专业教学技能方面,教师可通过观课、评课、议课、磨课等形式提升自己的教学实力,也可通过观看自己的课堂实录不断反思自己的教态、教学语言、肢体语言、教学控场能力等方面的不足之处。只有不断地观察和反思,才能迅速提高个人的专业技能。在提升个人魅力方面,教师应该努力增强个人教学的艺术性,巧妙运用教学幽默、教学互动、奖励技巧等形式让学生爱上英语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此外,教师可以在口袋随时放些糖果,以便奖励认真或有进步的学生。当学生表现好时,布置作业时可以适当减少该生的书面作业,让学生体会到认真学习的“回馈”,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让学生真正以主人翁的姿态主动接受英语学习,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当中,更加认真地完成相关学习任务,更加热情地探索英语学习的奥秘,能让教师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金海云.外语学习动机理论的发展与演变[J].外语学刊,2013(06).
[2]秦晓晴.动机理论研究及其对外语学习的意义[J].外语研究,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