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中的课程思政理念

来源 :校园英语·月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y3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将课程思政理念与专业课程相融合是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关键举措,也是高校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大学生的有效途径。本文以英语专业学科基础课程《综合英语》为例,在对其教学内容、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点进行挖掘的基础上,探索如何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政价值,对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起到渗透和引导作用。
  【关键词】综合英语;课程思政;现代大学英语精读
  【作者简介】黄滟(1986-),女,硕士,南宁师范大学师园学院外语系专任教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南宁师范大学师园学院2020年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综合英语》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编号:KCSZ202006)。
  一、前言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除思想政治理论课外,其他各门课都要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形同协同效应。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把课程思政从工作要求转化为政策实施表和行进路线图,从部分地区、高校的探索转化为全国所有地区、所有高校的制度性工作,要求覆盖到每一位教师、每一门课程。因此,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必须体现每一门课程的思政育人功能。《综合英语》是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其传统的课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忽略了德育功能和情感目标,也没有体现思政价值在课程中的渗透,与当前的育人要求不符。因此,需要通过在《综合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政教育,提升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综合英语》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渗透的优势
  首先,《综合英语》课程,亦被称为《基础英语》,是笔者所在学校为英语专业学生在低年级阶段开设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作为一门综合型课程,本课程以精读为核心,在传授系统的基础语言知识(语音、词汇、语法、篇章结构等)基础上,整合了听、说、读、写、译五大语言必备技能的教学和训练。本课程持续两个学年,每学期总课时为96个学时,每周6个学时,每周教学3次,是英语专业教学时间最长、教学课时最多和教学密度最大的课程。鉴于以上特征,《综合英语》课程可谓与英语专业学生关系最密切的课程。大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训练语言技能的同时,本课程的教学融入引领学生价值观念的思政教育因素,将思政理念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以此发挥《综合英语》课程潜在的价值导向作用。
  其次,笔者所在学校的《综合英语》课程使用的教材是杨立民主编的《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二版)》,本教材收录的精读课文范围覆盖了国外的文化、社会、历史、政治和经济等人文知识。每个单元的选题结合新世纪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当今社会热点,不仅使学生学到语言知识和技能,还能激发他们的心智,开阔他们的视野,且容易引发学生的思考以及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可以根據实际情况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系列教材十分重视文章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和人文价值,两者都能从思想上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了解西方文化和人文价值的过程中,通过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引进,学习西方文化精华的同时去其糟粕,能够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既能使学生做到文化自信,也能强化对他们的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提升其爱国情怀。
  最后,本课程的中心教学任务是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包括理解能力、赏析能力、应用能力),为生动、有效地完成这一中心任务,课堂上会精讲多练,讲练结合。同时,兼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如提出有助于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以及进行同伴反馈等。此外,任课教师还适时在课文教学过程中穿插背景知识、文化知识,以及时事政经新闻和知识,由此设置课堂或课后任务,鼓励和培养学生拓展、联想、收集课外知识和关注时事生活的能力。在设置相关任务时,教师可融入思政元素,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相关的思政内容进行思考或实践。
  综上所述,《综合英语》课程作为一门“隐性思政”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借助中西文化和价值观的传输和转换进行课程思政理念的渗透,具有很强的思政价值熏陶优势。
  三、《综合英语》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教学融入点
  从教学内容来看,本课程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首要任务是专业课老师要以教材为基础,充分发掘并梳理出单元教学的思政元素,确定思政教育切入点。接下来本文以《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二版)》第二册为例,结合教材和课程思政,就课文可发掘的思政教育元素进行举例,并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课堂或课后教学活动,在传授语言知识点的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所选单元题材或主题见下表:
  第一单元课文“ Another School Year — What For?”以一个大学教授的视角阐述了他对大学教育目的的理解,提出大学教育不应只为学生提供谋生技能,还应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进行本单元学习时,课前导入环节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自己上大学的目的以及他们所知道的上大学的意义。在此基础上,任课教师可以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的目的观,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大学目标。课文还提到了文学知识和历史知识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课文精讲后,任课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和普及中国优秀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还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历史知识、传统文化、优秀文学作品对大学生起到什么作用。学完本课后,学生能够理解大学既有传授必备的工作技能功能,也有教书育人,特别是培养具备历史素养、文化素养、人文素养的文明大学生的功能,能够体会人文素养对自己的大学生涯和毕业后的工作和生活起到的重要作用。
  第二单元课文“Say Yes”讲述了一对夫妇就白人和黑人能否结婚这一话题展开争论的故事,从而引出文章主旨——美国长期以来存在的种族主义问题。虽然自20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以来,美国的种族关系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直到现在,种族主义并没有消失。教学中,任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探究美国种族主义问题的历史和根源,通过回顾相关历史事件以及结合时事新闻,学生能够对种族歧视这个问题进行讨论并发表意见。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了解了种族歧视引发的种族矛盾、社会矛盾、家庭矛盾之后,激发他们更加珍惜我国56个民族团结一心、和睦相处的大好局面。学习本课后,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的真谛,还能牢记民族的团结和稳定对祖国的和平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思想和情感上增强政治认同和民族自信。   第四单元课文“The Man in the Water”是一篇评论文章,评论了美国历史上一场罕见的空难中一位平民英雄及其壮举——同为落水乘客的“水中人”勇于牺牲自我,将生还的机会留给了其他乘客,作者抒发了对善良人性的赞叹。课文讲解之后,任课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去思索生命的意义,在课上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发言。根据课文的英雄主题,任课教师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去获取信息,收集我国从古至今,各类无名英雄。然后进行小组展示活动,让学生探讨英雄的本质,感受或为国、或为民、或为身边人、或为小家的奉献付出精神。学习本课后,学生能够体会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需要推崇英雄精神,在关键时刻,任何人都能成为英雄且奉献自己的一份力。
  第六单元课文“Wisdom of Bear Wood”谈的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友谊。文章展现了一个十多岁的美国小男孩和一位年纪老迈的英国老奶奶之间的珍贵的友谊。学生学完这篇文章后,会被这份没有年龄、性别、国籍之分的真挚友谊所触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围绕“友谊”这个主题让学生思考友谊的真谛和内涵、讨论友情的重要性等。接下来可以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面的“友善”方面,倡导人与人友善共处,进一步让学生讨论如何友善对待家人、友善对待同学等,借此对学生进行友善价值观的渗透,得出自己对友善价值观的理解。除此之外,这篇文章里还描写了美丽的自然风光,任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或者视频方式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秀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美丽风光的情感。
  第十五单元课文“Obama’s Victory Speech”是美国第44任总统奥巴马2008年竞选总统的胜利演说。内容的升华在演说的倒数第二段:“This is our time to put our people back to work and open doors of opportunity for our kids; to restore prosperity and promote the cause of peace; to reclaim the American Dream and reaffirm that fundamental truth that out of many, we are one.” (这是我们的时代——让我们的人民重新就业,为我们的后代敞开机会的大门;恢复繁荣发展,推进和平事业;让“美国梦”重新焕发光芒,再次证明这样一个基本的真理:我们是一家人。)毫无疑问,任课教师可以设置活动来让学生对美国梦和中国梦进行对比。学生通过了解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内容、实质,以及对比了它们的不同之后,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及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有更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任课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个人能为实现中国梦作出哪些力所能及的贡献。除了进行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对比,还可以就中国和美国各自的制度优势让学生进行讨论。
  四、《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综合英语》课程常规的教学目标体现在提高学生的基础语言知识和综合语言技能,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综合能力、英语逻辑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考评方式侧重于语言方面的考核,学生的期评成绩主要由期末考试成绩和训练语言技能的平时分数组成。把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内容结合起来,在教学中渗透课程思政理念,本课程期望达到以下思政教学目标:
  1.能够充分挖掘《综合英语》课程中的思政育人元素,提升课程的德育功能,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2.能够发挥《综合英语》课程的价值导向作用,在语言学习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3.能够运用课程内在的思政教育元素,对《综合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对学生的评价模式进行新的探索,从而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改革。
  五、结语
  《综合英语》课程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其学习精度和强度远超其他英语课程,有着渗透课程思政理念的优势和可行性。任课教师应基于教材,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各类思政教育元素,将英语专業课程的语言、文化知识与思政教育元素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设定教学思政目标,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发挥《综合英语》课程的潜在价值导向作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使课程取得潜移默化的立德树人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邓晓琦,姚小飞.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探索和实践——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1(6):141.
  [2]李晓梅.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以《现代大学英语》教材为例[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98-101.
  [3]杨立民.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二版)2[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4]杨立民.现代大学英语精读(第二版)2教师用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摘要】由于高职生源不同,学生英语基础差异较大,且受英语学习应用、专业应用以及学习策略等因素的影响,也导致高职学生英语学习质量与效率均存在较大差异。分层异步教学模式则可以全面改善生源差异、个体差异等因素对“教”“学”的影响,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均能够在既有英语知识以及英语学习需求基础上得到良好的自我发展。本文就分层异步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系统阐述。  【关键词】分层教学;异步教学;高职
【摘要】语言是国家文化的衍生物,它蕴含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内涵以及思维方式。大学时期的英语教学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其侧重于对语言本身的探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同时还应传授异文化内涵,使学生在异文化背景下学习英语这门语言。本文从分析异文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入手,探索多样化且科学的英语教学策略。  【关键词】异文化背景;大学英语;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许瀚云,成都理工大学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完全学分制作为一种以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体现个性发展为主的教学管理制度在高校逐步推广开来,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主要是因为完全学分制具有规范性、科学性与合理性的特点。完全学分制为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有利于解决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出现的问题,重新反思大学英语课程定位。本文通过分析完全学分制改革背景下我国高校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探索改革过程中
【摘要】英语绘本阅读教学就是通过图文并茂的英语绘本来提升学生阅读技能的教学。英语绘本种类繁多,其特点与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相符的。选择一本合适的英语绘本阅读,对于提高低年级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学习英语的热情以及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有很大益处的。本文通过分析英语绘本的定义、特点和功能,提出了英语绘本阅读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英语;绘本阅读;策略  【作者简介】吕景萍,广东高
【摘要】英语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英语词汇教学能够为学生的阅读、写作提供帮助。基于此,本文主要结合教学实际,分析高中英语词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习高中英语词汇的重要性,从而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英语词汇教学质量和效率。一般而言,教师可以采用趣味教学法、语境释义法等方法,并且结合图片以及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词汇含量,为实现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  【关键词】高中英语;词
【摘要】随着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发展,高职院校需要构建英语教学资源库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本文分析了高职英语教学资源的现状和重要性,并从资源库的前期规划和设计、协同合作的开发模式、“团队共建、师生共建”的运营模式等方面,对高职英语教学资源库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英语;资源库;信息化  【作者简介】昌盛,女,湖南益阳人,益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职英语。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
【摘要】我国教育事业已经进入新时代,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家长和老师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核心素养的全面实现,需要学生进行深度的探究和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也是一样,要想实现学生整体综合素养的提升就需要开展具有深度和广度的拓展和研究。以“深度学习”作为教学理念,深度改革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方法。我们探讨“深度教学的概念”、现阶段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深
【摘要】写作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写作技巧。语法石化现象,是学生写作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不仅影响学生写作质量,还影响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现阶段,如何避免学生英语写作中的语法石化现象,已经成为高职英语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高职学生英语写作中的语法石化现象及其教学意义,希望给高职英语教师提供借鉴经验,以此提高高职英语写作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职学生;英语写作;
【摘要】针对目前中小学教师在“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探索方面研究较少,本文根据课堂实践总结并提出:在小学低年级英语课堂中,从“教学评一致性”角度出发,构建适合小学低年级英语课堂的评价方式——“资源化的课堂评价”,以使评价、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形成良性的互动和互助关系,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评一致性;课堂评价;资源化的课堂评价  【作者简介】曾翠丽,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我国互联网进入到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在人们普遍拥有智能手机的时候,也为教学提供了诸多的便利。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翻转課堂信息化和生活化的特点,逐渐去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本文基于互联网 背景,首先简要地介绍了翻转课堂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体现形式,然后重点提出了一些实践策略,以期为英语教师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