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基本策略

来源 :安家(校外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传统教学中,老师采取固定的讲课方式,即板书清楚所学知识点,分点教授。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帮助,但是弊端明显。以小学数学科目为例:数学知识晦涩难懂,小学生年龄小,接受知识能力有限。采用传统的板书形式容易使学生丧失兴趣,学习积极性下降,甚至抵触数学。对于老师的教学质量和进度也有影响。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老师们积极引入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本文就推进信息技术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基本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正文]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被应用到医疗、交通、学习等各个领域。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老师们积极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使信息技术与课本知识结合在一起。此举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音视频联系起来,将静态转化为动态,大大提升了课堂的趣味性,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和老师教学进度的快慢。因此如何使基于信息技术构建的小学数学课堂高效化至关重要。下文提出以下几个基本策略。
  一、依靠信息技术,活跃课堂氛围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年纪小,好奇心重。很多事情都是产生了兴趣,才会指引学生去探索了解。不同于语文、音乐等感性倾向的学科,数学本身就携带着很强的逻辑性和难度。老师黑板上的板书和课本上的知识点对学生而言根本就产生不了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去进行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方面老师可以以相关图片或者音视频来作为课堂导入。这不但可以提出本课的学习重点,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另一方面老师可以运用现代数学信息技术工具,如几何画板、微课程等方式,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增加学生的课堂感受,降低学习难度。同时在老师教学过程中,降低老师的教学难度,对于难以进行展示的知识点,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可谓是个好帮手。
  比如在进行人教课标版一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第二课时《前后(位置)》的教学时,老师可以播放龟兔赛跑的动画视频,通过动画去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导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进行前后概念的讲解时,老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兔子和乌龟的位置,让学生判断他们之间的不同,谁在前,谁在后。这样学生就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前后概念的不同,增强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比如在进行人教课标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千米的认识》时,本节就提出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学生对于这种计量单位没有概念,并且老师很难以实际向学生去展示,教学难度大大增加。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运用微课程向学生展示千米的长度。比如老师可以制作一段汽车在高速路行驶的动画,让学生观察汽车驶过第一个路标的位置。当汽车驶过第二个路标的时候暂停动画,同时提出“从第一个路标到第二个路标是一千米”的设定,让学生更容易去理解和体会“千米”的概念和长度。
  二、以信息技术为媒介,呈现课堂知识
  小学生受其自身年龄、接受能力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对于数学书本上所罗列的知识点很难领悟。老师往往采取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去接受新知识。这不但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还有可能会使学生对于数学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面对这种尴尬局面,老师可以采取将信息技术与数学知识结合的方式,让数学知识从晦涩抽象变得生动具体,让“空中楼阁”贴近生活,更具亲切感和熟悉感。
  比如在进行人教课标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的学习时,首先老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在电脑上播放有关鸡兔同笼的动画视频,提出本课时的教学重点-“鸡兔同笼”问题。其次老师可以制作ppt创设多种鸡兔同笼的情境,引导学生想办法去得知鸡兔的数量,解决数学问题。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将课本上枯燥的知识转化为色彩丰富的动画视频,对于小学生来说更容易接受,学习知识的能力自然提升。
  比如在进行人教课标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折线统计图》的学习时,学生在生活中不易接触到统计图,对于统计也没有相应的概念,这无形中给后面的教学增添了难度。面对这一问题,老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折线统计图的图片等,加强直观演示,使学生更快更容易地接受知识点。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加快老师的教学进度。
  三、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互联网评价机制
  评价是对老师教学质量的考核结果,是对学生课上学习成果的检验和总结。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果、学习潜力进行全面综合性的评价和总结。并且在评价过程中要意识到学生个体所带来的差异性。每个班都有学习成绩好和学习成绩差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和稍微薄弱的方面。老师应当认识到每个学生的特点,对于学生的缺点要指出并引导其改正;对于学生所具潜力的方面,老师要挖掘完善。同时作为老师教学工作中的好帮手,学生健康成长的维护者,也就是学生的家长,可以通过老师利用互联网建立的评价机制实时地观察查看自己孩子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发现孩子的优点与短板,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相应的辅导和帮助。利用互联网建立评价机制,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完善家校一体的交流体系,实现老师、学生与家长的三方高效联动。
  比如在进行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连乘、乘加、乘减》的教学时,有的学生清楚知悉并掌握了有关数学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运算法则,但是一旦遇到了混合运算就会变得比较吃力。比如遇到“乘加、乘除”的题目时,学生不知道该先进行哪一步的计算,最后导致计算错误。针对学生存在的这一问题,老师可以在评价系统中注明,并且在课堂上有目的性的进行相应的训练和讲解。同时家长也可以在评价系统中发现自己孩子学习薄弱的地方,在课下空闲时间对孩子进行辅导,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难题。
  [结束语]
  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是新课改背景下对老师提出的时代要求,也是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趋势。一方面老师可以依靠信息技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老师需要以信息技术为媒介,呈现课堂知识。同时老师也要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互联网评价机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有重点的辅导。构建”信息化”小学数学课堂,可以帮助学生从枯燥的课本中解放出来,有效降低数学难度,实现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双赢。
  参考文献
  [1]王翠琴.信息技术助力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方法解析[J].学周刊,2021(33):117-118.
  [2]董斌.基于信息技術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学周刊,2021(33):131-132.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标准倡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教学活动,加深阅读理解与感受,启迪学生思维和拓宽学生阅读视野。由此可见,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其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拓展延伸能力不断的提升,以发散式的思维模式,有效提升其语文思维能力。同时,也要通过课堂中问题引导、合作研讨、实践质疑等教学策略,设计出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
为老年男性病人施行导尿术时,由于其尿道解剖生理特点及各种疾病原因引起的尿道病理、生理改变,使用传统方法进行导尿时经常出现插管困难,引起病人疼痛不适,损伤尿道黏膜,甚至出血,最终插管失败.为此,笔者将尿管润滑方法进行改良,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插管成功率.现介绍如下。
期刊
目的 调查地震创伤住院患者康复期焦虑、抑郁情绪情况.方法 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于震后1个半月时对在院的68例地震创伤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被调查的68例患者中,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32.35%、33.82%,焦虑并抑郁发生率19.12%,焦虑抑郁总的发生率达到61.76%.抑郁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及治疗方式相关.结论 地震创伤住院患者康复期的焦虑、抑郁反应是值得重视的现象,护理过程
目的 保证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输液安全.方法 针对临床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制定了一系列的输液安全管理措施.结果 制定输液安全管理措施5年来无一例与输液相关的差错、事故发生.结论 对输液实施科学程序化的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的输液安全意识,才能保证输液安全。
医疗废物管理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医疗废物的管理是预防与控制医院内感染发生的必要手段.由于医疗废物管理渗透在护理工作的多个环节之中,因此护理管理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摘要:隨着我国现代教育的改革不断推进,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充分激发学生对阅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文本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能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的积极性,掌握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本文通过分析提升文本阅读兴趣对语文教学的积极影响,进而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文本阅读兴趣的相关策
目的 调查护理管理人员管理相关知识需求情况,为继续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管理人员管理知识需求量表,调查参加某次全国继续教育培训班的92名护理管理人员.结果 92名护理管理人员对管理相关知识需求排名前5位的是:风险管理、新技术新业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病房管理以及沟通与交流,而以往培训内容偏重于管理理论等.且不同职称、学历护理管理人员管理知识需求不完全相同.结论 以往的管理相关知识培
目的 探讨留置尿管的最佳时机,提高手术病人在留置尿管期间的舒适度.方法 对120例普外科手术病人根据留置尿管的时机进行对比研究,分为硬膜外和蛛网膜下腔麻醉前插管组、硬膜外和蛛网膜下腔麻醉后插管组;麻醉前插管组均在术前于病房留置尿管,麻醉后插管组均在麻醉起效后3~10min留置尿管.记录病人留置尿管前后的血压和心率及麻醉清醒24 h内的不适程度.结果 麻醉前插管病人术后舒适度比麻醉后插管病人术后舒适
目的 探讨培养与开发临床护士能力,提高医院护士整体素质的流程管理方法.方法 建立一个规范、持续、可循环的护士能力培养操作体系,通过采取存有多个子过程的流程管理系统,将护士进行理论和实际方面的能力培养.结果 经过8年的实践探索,培养出一大批具有较高工作能力的护理人员,创造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技术效益,使护理人才的培养及学科的发展得到提高.结论 临床护士能力培养的流程管理,使护士的培养、使用、研究和开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早期拔管的指征.方法 将54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6例和对照组28例,实验组应用早期拔管指征,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拔管指征为患者一次性拔管,观察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率及反复感染发生率、置管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实验组患者肺部反复感染率减少、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气管切开昏迷患者应用早期拔管的指征及时拔管,可以有效地减少肺部感染发生的次数,缩短置管时间,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