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设计要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So0osjo0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教学中,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语文课堂的教学设计一定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本文从教学设计的特征入手,探讨教学设计的意义和要求,以苏教版《我心中的语文》为例,分析教学设计的关键点,从教学过程的具体环节设计来阐述初中语文的教学设计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为语文课程的教学提供理论参考。
  一、设计好学生的自主学习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方式,“教”和“学”是教学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只有合理有效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以苏教版《我心中的语文》的精心教学设计为例,设置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评价、自我总结和感悟,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习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由宏观框架具体到细节,一步步趋于成熟,由此来探讨初中的语文教学,让语文课堂教学更有实效性。
  教学设计中,首先课堂导入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开始一堂课就好像一幕剧拉开帷幕一样,教师采用简洁的语言让学生走入表演的情境中,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碰撞学生的思维从中产生智慧的火花,为整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使教学活动能够进行得活泼有趣。由此在导入部分先展示一段乐曲,紧接着课件展示一扇门的开启,教师加上旁白:你们还记得刚上七年级的时候上的第一堂语文课吗?那时是怎样的情景呢?曾记得我们学的是《为你打开一扇门》,那时语文课堂为你们打开了一扇文学之门。我们一起和语文走过了三年的初中美好时光,现在,语文学习即将结束,在此刻,你心中的语文是什么样的呢?相信你有更深的感慨,让我们一起走进自己的心中,去回顾、总结和思考我们这三年来学习语文的酸甜苦辣吧。设计这一导入场景,教师进行巧妙启发,让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思考,首先为学生创设情感的意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很自然地就能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争先恐后参与,活跃课堂气氛,不仅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求知探索的精神。
  二、设计好学生的自我评价
  导入之后进入自我检测、评估的环节,教师出示初中三年语文学习的目标要求,让学生对照着各个学期的目标提示衡量自己这三年来语文的学习情况,并作出自我检测和评估,完成课本中的评估题。同时课件出示舒缓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认真思考,对自己的语文学习作出正确的评估,再由同学之间相互评价,教师巡视。同学评价后教师随机抽出十名学生统计其评价分数,对其进行客观评价。这一环节的进行,旨在让学生对自己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基本情况进行回顾,小结自己取得的成绩并发现存在的问题,能够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融入到教师设计的环节中去。
  在这个环节里,教师根据课标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成果形式栏的基本标准,再综合学习感受以及成果形式的相关情况来评出分项评价,完成自我评估表,并总结归纳同学们这三年来学习语文普遍性得失。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对自己初中三年来的语文学习情况有一个清醒的了解和认识,能为自己的语文学习有正确的客观的评估,由此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为自己今后的语文学习提供改进机会。
  在谈语文学习自我评价这一环节的教学中,结合《别了,语文课》与《最后一课》比较阅读,让学生体会两篇文章的共同特点,所体现的共同情感以及主人公对语文课的态度变化不同的原因。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对语文的感悟,走进语文,理解世界上有些东西只有在失去的时候才能感受到它的珍贵所蕴含的深刻哲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学好语文的重大意义,并且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刻情感,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三、设计好学生的自我总结
  此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境设计教学,使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完成自我评估后再出示初中三年来同学们学习的照片,背景音乐响起,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同学们,你们手中的评估表是你三年来学习语文的成果,能够见证你突飞猛进的语文水平,它是沉甸甸的,带着对过去成绩的汇总,对未来成功的期望。同学们,希望你们认识到自己所具有的优势,弥补存在的不足,能够温故知新,用今天自己总结的结果来帮助不久后的中考,让自己在中考里发挥自己最佳水平,奔向理想的彼岸。课件出示题目,教师引导:在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中相信你们有许多的酸甜苦辣,有很多关于语文的话要说,有烦恼也有收获,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三年来语文学习的点点滴滴吧!教师要求学生可以从出示的题目中选择,也可自行拟题讲述自己心中的语文,写一份自我小结。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习作进行分类并组织全部交流,教师通过适当点评让学生修改,将学生的习作汇编成册。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的创设中,使学生产生共鸣,不断提升其思维水平。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写自我小结的基础上,让学生谈谈自己在语文的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事情,有心酸,有欢笑,有失败后的泪水,也有胜利后的自豪,教师把教学活动重点聚焦到学生的学上,让学生回顾往事,畅谈各自的语文趣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性。学生讲述后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的学习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有苦与忧,有笑与泪,还有得与失,但是回味过去,你们却都是笑意吟吟。我们即将告别美好的初中语文学习生活,这怎能不让人留连不舍?引导学生进入下一环节,为学生的思考层次进一步深入打下基础。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和班级管理也被提上议程。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新课程要求新的德育工作是围绕人文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应该认真工作,注意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帮助学生塑造完美人格,以此优化班级管理,健全学生人格品质。  关键词:班级管理;道德教育;小学班主任  班级是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良好的班级班风,学生才能有
人物简介:黄玉山,香港公开大学校长,港区全国人大代表,1979年获得加拿大麦基尔大学植物生化学博士学位,并分别于2006年和2009年成为英国生物学会院士及香港科学会院士。多年来,黄校长在香港多所大学从事教学、研究及行政工作。此外,黄校长一直致力于参与香港基础教育的政策制定、高等教育制度的发展等工作,曾任香港课程发展议会主席(2001-2007年)、香港教育统筹委员会委员(2001-2007年)、
【摘 要】从历年的语文高考诗歌鉴赏题得分情况来看,学生成绩普遍不太理想,学生在回答此类题目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从而导致失分比较严重。本文分析了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正措施。  【关键词】语文高考 诗歌鉴赏 答题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是历年得分较低的一个题型,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学生知识上的缺陷,但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由于缺乏对高考诗歌鉴赏答题规律的认识,学生
摘要: “溶液的形成”是初中化学学习混合物体系的代表性内容。以“自制盐汽水”为情境,延伸至利用盐汽水配制鸡尾酒、提取鸡尾酒中的色素及屠呦呦提取菁蒿素,学生在真实的系列情境所引发的探究活动中,不仅自主建构结构化知识,而且领悟学科观念、方法和价值,实现深度学习。  关键词: 真实情境; 深度学习; 溶液的形成; 学科核心素养  文章编号: 10056629(2020)12003506  中图分类号:
【摘 要】文本细读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种文本解读方法,本文以教学《我与地坛》为例,从文本细读的前提、细读的方法和细读的姿态等方面,探讨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开展文本细读的具体操作原则。  【关键词】阅读教学 文本细读 前提 方法 姿态    文本细读是上世纪40年代英美新批评提出的文学作品鉴赏方法,而今将其移植到了阅读教学中;其实文本细读也不是语文教学的新出路,它是喧嚣之后的返璞归真,是“读书”传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2015年9月22日报道,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在访问上海时透露,英国将投入千万英镑发展英国学校的汉语课程,力争到2020年使学习汉语的英国学生新增5000名。这笔款项主要用于选聘和培训汉语课程所需教师。  奥斯本指出,汉语课程将比传统的语言课程(如法语和德语)更具适切性,英国人希望更多地学习和理解中国文化。此外,汉语可以帮助英国年轻人在全球经济市场中获得成功。  英国教育大臣
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量词的教学日益受到教师的关注。教师在投入足够多的时间进行量词教学后,各式各样的偏误还总是出现在留学生的口头表达、作业和试卷上,造成量词难教、难学的僵化局面。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许多专家学者从量词系源、留学生量词运用偏误分析、量词教学个案研究等多个方面对量词进行了研究并对量词教学提出了建议。然而量词教学仍然需要更深层的理论指导,因此我们有必要继续推进对此问题的研究。本文试图从研究教
据芬兰教育与文化部官网2018年3月9日报道,为适应国际化需求,芬兰将大力推进教育国际化改革,引进外籍专家,提高本国国际化水平。教育部预计,未来几年内,其国内英语教育需求将大幅增长,因此将改革的重点方向定为幼儿教育、外语基础教育、英语职业教育和教师技能发展教育四個方面,这也进一步加快了芬兰的教育国际化改革进程。  目前,教育与文化部正在筹备以英语(芬兰官方语言为芬兰语和瑞典语)为测试语言的大学入学
摘要:详细讨论了争议颇多的第28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决赛试题第3-2题,对其精确解及计算误差进行了仔细的推导。由于题给数据的来源不同,数据之间的相互吻合程度不高,导致解题答案有多种算法,其结果相差可达千倍。化学教学和科研中需对此引以为戒。  关键词:化学竞赛;数据不匹配;误差分析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8–0090–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大学普通化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