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中肝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微循环障碍的关系,观察酚妥拉明预处理对H-IRI的保护作用。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n=10)、缺血再灌注组(Control组,n=20)和酚妥拉明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PHT组,n=20)。3组在再灌注30 min(n=10)和再灌注90 min(n=10)分别行超声检查,然后分别取门静脉血标本测
【机 构】
:
510630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 中山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510630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心 中山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510630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移植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中肝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微循环障碍的关系,观察酚妥拉明预处理对H-IRI的保护作用。
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n=10)、缺血再灌注组(Control组,n=20)和酚妥拉明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PHT组,n=20)。3组在再灌注30 min(n=10)和再灌注90 min(n=10)分别行超声检查,然后分别取门静脉血标本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及第一肝门部肝组织病理标本。
结果通过超声学检测,Sham组、Control组再灌注30 min及90 min、PHT组再灌注30 min及90 min时肝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分别为0.50±0.09、0.65±0.09、0.50±0.08、0.54±0.09、0.54±0.05。通过软件计算所得反映肝脏整体微循环状态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 846.81±376.78、939.94±452.18、1 502.24±382.39、1 709.80±214.36、1 848.02±374.39。Control组再灌注30 min与其他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PHT组与Sha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trol组再灌注30 min时比较,PHT组再灌注30 min时血清ALT水平明显降低,分别为(1 041.5±174.0)、(816.3±117.8)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ntrol组再灌注30 min时肝动脉管径缩小,管壁凹陷,而其余组肝动脉管径均无明显变化,管壁亦无凹陷。
结论H-IRI过程中,肝动脉存在短暂的一过性痉挛缩窄现象,可导致肝脏再灌注后继续缺血,加重肝脏损伤。而酚妥拉明可缓解肝动脉痉挛,增加肝脏血流灌注,部分改善肝脏微循环,对肝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支气管激发试验(BPT)在慢性咳嗽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1月526例慢性咳嗽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接受支气管激发试验,分析支气管激发试验诊断的敏感性和气道反应性。结果526例慢性咳嗽患者中156例表现为BPT阳性,其中141例患者被确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BPT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5.8%和89.71%。咳嗽病程<3个月的患者的BPT诊断敏感性低
缺血再灌注是多种器官系统疾病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而可控性坏死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拟就3种可控性坏死相关分子机制及其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如下,旨在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等治疗提供新思路。
视网膜的神经细胞一旦损伤,便无法再生修复,利用干细胞疗法使神经细胞得到再生修复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视网膜中存在具有自我修复能力的内源性干细胞,激活视网膜中的内源性干细胞,利用其对损伤的视网膜神经元进行修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近年来受到世界神经生物学、眼科学等领域研究者的重视。鱼类、两栖类动物的视网膜具有较强的再生修复能力,而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视网膜的再生能力有限,且各类动物的视网膜再
泪液功能障碍被认为主要是泪膜构成的异常导致促炎因子的产生。近期的研究表明,泪膜成分的改变导致泪液功能障碍,加速眼表上皮细胞的死亡和脱落,从而导致角膜表面的不规则、泪膜不稳定和角膜神经末梢的高度敏感化。很大一部分患者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和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取出术(SMILE)后存在泪液功能障碍。本文就LASIK和SMILE术后泪液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泪液功能障碍潜在的发生机制以及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组以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和感光细胞的功能障碍或丧失为主要特征的致盲眼病,有很大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碘酸钠是抗代谢药物,可以选择性破坏RPE,它引起的视网膜病变与人类RP疾病的片状RPE缺损极为相似,因此常被用来制作RP疾病的模型。碘酸钠能诱发多种实验动物的RP模型,人们多使用单次碘酸钠注射的方法建立RP动物模型。由于碘酸钠诱发的RP动物模型的发病年龄和疾病进展均可人为
视网膜变性疾病是引起视力丧失的重要原因,由于这类眼病的病因不明确、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干细胞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干细胞具有分化为机体所有细胞的潜能,可以利用胚胎干细胞(ESCs)分化出各种视网膜细胞,这为视网膜变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ESCs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至关重要的一步是将ESCs分化为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样细胞。本文对自发诱导培养
目的探讨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是否参与脓毒症小鼠血小板减少的调控。方法应用腹腔注射致死剂量脂多糖(LPS)制造小鼠脓毒症模型。60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脓毒症组(LPS组)和p38抑制剂组(SB203580处理组)。连续4 d检测外周血血小板数量和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量:于造模后24 h采血观察血小板形态,检测血小板磷酸化p38MAPK表达
目的探讨哺乳动物STE20相关激酶1(MST1)基因在肝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及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肝癌组织标本及培养肝癌细胞株,采用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方法检测MST1的蛋白与mRNA水平及与HBV及HBx的关系。提取感染HBV的细胞检测MST1启动子区甲基化,加入甲基化抑制剂后MST1的变
数字医学三维可视化技术为肝胆胰疾病的精确诊疗、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手术前的评估等带来了全新的思路,不断地改变着外科医师对疾病的诊治模式,实现了肝胆外科的解剖数字化、诊断程序化和手术可视化,犹如给外科医师戴上了"三维透视眼"。随着数字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肝胆胰外科进入精准诊疗的3D时代。
目的比较责任节段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与传统C3~C7颈后路减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的中期疗效。方法分析在我院行颈后路手术的患者137例,责任节段颈后路椎管扩大减压术组(A组)64例,传统C3~C7颈后路减压术组(B组)73例,根据随访结果,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视觉模拟评级法(VAS)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责任节段颈后路椎管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