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角膜激光近视手术在我国已开展近三十年,手术的临床效果良好,手术的稳定性、远期安全性更是一直被关注的焦点。角膜组织是一种典型的黏弹性组织,作为人眼重要的屈光介质,其生物力学特性是影响角膜屈光手术可预测性及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涉及手术方式及设计、手术安全性及稳定性等多个方面。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异常改变与角膜屈光术后发生角膜扩张、屈光回退密切相关。因此,重视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在角膜屈光手术中的作用,对于提高角膜屈光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预测性十分重要。
【机 构】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北京 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北京 10073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角膜激光近视手术在我国已开展近三十年,手术的临床效果良好,手术的稳定性、远期安全性更是一直被关注的焦点。角膜组织是一种典型的黏弹性组织,作为人眼重要的屈光介质,其生物力学特性是影响角膜屈光手术可预测性及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涉及手术方式及设计、手术安全性及稳定性等多个方面。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异常改变与角膜屈光术后发生角膜扩张、屈光回退密切相关。因此,重视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在角膜屈光手术中的作用,对于提高角膜屈光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预测性十分重要。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胃十二指肠病变(GDUC)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诊治的6例GDU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临床特征。结果男性3例,女性3例;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病年龄32.1(20.0~51.0)岁,GDUC的发病年龄36.5(25.0~51.0)岁;UC发病至累及上消化道的时间为4.4(0~12.0)年。UC发病时病变范围E2型(左半结肠)2例,E3型(广泛结肠)4例,改良Mayo评分9.2(8.0~12.0)分。
目的分析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特别是疾病接受度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月至10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244例IBD患者。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疾病接受度量表(AIS-CHI)和炎症性肠病生活质量(IBDQ)量表统计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不同特征IBD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生活质量和疾病接受度的相关性。结果IBD患者的生活
克罗恩病(CD)相关直肠阴道瘘属于CD肛周病变中较为少见的一类难治性疾病,其治疗策略不仅要控制肠道炎症,还要兼顾保护肛门与阴道功能,故该病也是临床外科医生面临的治疗难题之一。目前CD相关直肠阴道瘘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及药物联合手术治疗为主,但仍缺乏统一标准。本文对该病现有的治疗方式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治疗有所帮助。
临床用药的目的在于治愈疾病,减轻患者症状,改善患者病情。然而,关于临床用药过程中引起与药物治疗作用相反或加重病情的矛盾反应事件并不罕见,其中胃肠道是此类事件常见的受累器官之一。本文将对这类治疗药物诱发或加重炎症性肠病的事件及潜在机制进行综述,以便临床医生更好地认识这类矛盾事件以及为患者选择更恰当的治疗方案。
炎症性肠病(IBD)具有慢性复发的特点,多数患者因病情反复发作,无法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因此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功能状态及症状负担等信息是提高诊疗质量的关键。患者报告结局(PROs)是对患者经历的直接测量,有助于临床医生获取患者的症状负担、心理状态、身体功能、生活质量和满意度等信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与IBD相关的PROs,以期为医疗专业人员按照诊疗目的或研究终点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提供参考。
克罗恩病(CD)是一种累及全消化道的慢性透壁性炎性疾病,以回结肠受累常见。目前胶囊内镜(CE)因其安全性和便捷性,在小肠CD的诊断与评估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尤其是对早发型小肠CD及不典型小肠CD的诊断具有独特价值。CE对于完善和修正CD的病变范围和程度、准确评估疾病活动度也具有重要意义,但CE也有其局限性。本文就CE在早期小肠CD的诊断、疾病累及范围及活动度评估,如何正确看待其滞留的风险进行综述,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肠道炎症。生物制剂是诱导和维持IBD缓解的重要药物,合适的药物浓度对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在IBD治疗中进行药物监测(TDM),可以最大限度优化药物使用,更好地指导治疗策略。本文主要综述生物制剂TDM在IBD应用的最新证据,提出TDM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Cronkhite-Canada综合征(CCS)是一种罕见疾病,以弥漫性胃肠道息肉、毛发及指甲脱落和皮肤色素沉着为临床特征,发病机制不明。本文报道1例CCS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基因检测发现结肠腺瘤样息肉基因突变,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本文报告1例多次被误诊为"克罗恩病"的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EATL)患者,重点探讨ETAL与其他肠病的鉴别诊断,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和误治。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广泛应用于多种肿瘤疾病,各种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开始出现,其中免疫相关性肠炎(IMC)是最主要的一种不良反应。本文报道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例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导致的IMC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