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民生新闻的弊病与治理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70533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随着报纸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全国各地崛起的都市报无一例外地将民生新闻当成攻城略地、争夺受众的看家本领。民生新闻则以普通百姓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作为新闻表现的来源和视角,关注民生、民情和民意,以它特有的品质和魅力迅猛发展。但由于新闻从业人员素质的不同以及媒体之间的竞争,出现了不应该有的现象,一部分民生新闻出现了“媚俗、猎奇、迎合、浅薄”等不良倾向,一部分民生新闻则囿于对日常琐事的简单记录,因缺乏思想性和指导性而背离初衷。
  民生新闻,顾名思义就是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面向都市,以“民生、民情、民意”为主要关注点,以百姓“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主要报道题材。民生新闻关注的是民生,突出的是“民本”,代表的是老百姓的态度、视野和情怀。民生新闻强调的是以平民视角反映百姓生活,民生新闻可以看做以“民本”为主线,对新闻资源进行的重新挖掘和整合。
  毋庸置疑,民生新闻在具有贴近性、通俗性和休闲性的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出现了“市井化”、庸俗化的倾向,一些民生新闻丧失了新闻应有的真实性、严肃性和正义感。
  
  追求猎奇与轰动效应
  
  有些都市报纸的民生新闻在选材上完全放弃了社会效益和新闻从业者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为吸引读者眼球,片面地追求猎奇与轰动效应。2005年,省会的一家都市报刊登了一组照片,记者以所谓的客观主义态度用镜头记录了一伙扒手作案的全过程,该报图文并茂地展现了一个少年小偷团伙3小时内8次偷窃过程及行窃后面对镜头打车而去的猖狂情形,然而记者事后却并未报警。这样的新闻刊发出来,有什么社会意义?是展示小偷的猖狂、警方的无力,还是对市民的警告?事实上,这类“民生新闻”只不过是满足一些人的猎奇和窥视心理来达到轰动效果,并以此来刺激发行量而已。
  
  虚假新闻泛滥
  
  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也是新闻从业者必须坚守的职业原则,但是就是在这一问题上,一些民生新闻报道者却没有坚持自己的道德操守,亦幻亦真的假新闻不断涌现。去年河南郑州的几家媒体同天刊登一条消息,称一个鱼塘老板在鱼塘内钓出一条怀着孕的母鱼,实在不忍心吃,就把它放了,文字稿件和图片当天发出后,遭到专家的质疑,按照当时的季节该鱼种不可能受孕。最后调查得知是一家媒体的记者为了宣传朋友的鱼塘造出的假新闻。
  
  娱乐化倾向严重
  
  民生新闻出现后,新闻由原来的高不可攀变成了如今百姓人家的喜怒哀乐。然而,正是由于民生新闻题材多为市民生活小插曲,使得部分新闻表现出“娱乐化”的倾向,新闻应有的权威与风骨变成了无厘头的搞笑版本。
  
  低俗化倾向抬头
  
  随着报纸受众和内容的不断细分化,都市报的民生新闻将触角深入到了城市的各个社区,社区新闻不断出现在都市报的版面上。但是纵观众多都市报社区新闻,由于大都是日复一日重复出现的,受众对这些新闻已经淡漠,为了追求高的阅读率、吸引更多人的眼球和关注,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不少都市报民生新闻开始走向低俗化,渲染社区内的负面新闻,强奸案、社区居民之间的伤害成了重头戏,其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同质化倾向明显
  
  纵观同城的都市报,同质化倾向明显,内容单一,重复率高。在报业发展繁荣的大都市,独家新闻已经成为人们可遇不可求的一种向往。因此,翻开都市报的民生新闻,同质化、重复化成了一个显著问题。另外,在话题选择中,由于民生新闻除了柴米油盐就是邻里关系、夫妻关系、家庭内部关系日日上演,乐此不疲地报道哪里停水、停电、占道等琐事,显得过于琐碎、浮浅。
  民生新闻最大的魅力在于它的平民化视角,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可否认,民生新闻有它先天优势的同时也有上述的种种不足,民生新闻要想突破和创新,向良性发展,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报道题材要突出公共服务性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和经济转轨期,各种重要的政治、经济、社会事件及政策法规和百姓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百姓对于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他们需要媒体做出相关报道,更需要媒体做出深度的挖掘和剖析,从中获取重要和有用的信息,用以指导下一步的生活决策。因此,民生新闻应该不断强化的是“公共服务性”,报道“民生”要放在“国计”的高度,努力搭建起政府与民众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桥梁。
  
  营造以服务大众为宗旨的舆论环境
  
  在我国,新闻媒体扮演着舆论工具和精神产品的提供者的双重角色,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是新闻媒体要顾及和注重的,其中社会效益应该占主导地位。因此,针对当前都市报民生新闻的低俗化和泛娱乐化倾向,都市报应该从明确自身责任出发,营造以服务大众为宗旨的舆论空间,增加与大众息息相关的生活新闻,压缩媚俗的娱乐新闻,更多地为大众提供关于衣食住行、消费、物价等民生信息,提高媒体的社会效益。
  
  报道方式需要多样化
  
  纵观现有的都市报民生新闻,体裁多以短消息为主,民生通讯、民生评论等形式基本上不涉及。体裁的单一使得民生新闻看起来都是一副老面孔。为了避免受众的厌烦,民生新闻从业者应该在现有的形式中添加更多的形式,比如通讯、评论等,使各种体裁自身的优势和民生新闻更好地结合起来,相得益彰,使读者更好地保持对民生新闻的新鲜感。
  总之,都市报民生新闻的短、平、快写作风格摆脱了传统新闻刻板生硬、宣传味极浓的窠臼,在初期具有一定市场,但它并不代表民生新闻的本质品格。都市报民生新闻对民生的真正关切,不应该简单停留在快速反映民情、引起人们兴趣的层面,而应该向纵深拓展,开辟引导读者理性思考的空间,帮助受众提高思想素养,改造自身的生存境域,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以民为本的“民生”情怀,也是当前都市报民生新闻突破与创新的必由之路。
  (作者单位:大河报社)
  编校:郑艳
其他文献
为了对多参非解析对称复映射进行动力系统图形化研究,本文研究了含有5个实参非解析4旋转对称复映射f(z)=[λ+αz(z)+βRe(z4)+ωi]z+γ(z)3的广义M集的构造以及其非线性迭代
针对我国一些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会计政策进行盈余管理,大玩“减值冲回”数字游戏的问题,2007年1月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会计政策进行了较大的修改与完善,其中
内容针对传统指数滑动平均(EMA)算法在AlexNet卷积神经网络的训练后期无法持续优化网络参数,而导致网络过拟合问题.提出一种基于Tanh动态衰减指数滑动平均算法(T-ADEMA),采用变系数Tanh函数作为衰减率函数,根据训练次数动态调整优化参数,减小数据集中噪声对网络学习影响,提高模型泛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基于T-ADEMA算法的AlexNet网络在MNIST,CIFAR_10,CIFAR
传统的基于补丁的图像修复方法在修复过程中无法复制真实的图像纹理,即故障像素区域,通常需要手动标记故障区域.我们提出了一个迭代检测故障区域的图像修复模型.使标记故障区域过程自动化、精确化,模型将从修复过程中的多个特征图中图区的补丁作为CNN的输入,经CNN卷积和池化后输入Softmax分类器识别区域像素有效性,对标记为无效的故障区域采用Patch Match算法进行修复,引入启发式阈值对修复图像多次
半监督学习利用少量的辅助信息以提升学习器的性能.基于图的学习方法是较为典型的半监督学习实现途径,利用图来表达和分析数据,能够处理复杂的数据分布.不同于这类方法通常所利用的无符号图,符号网络具有更强的表达能力,其负边能够表达额外的信息.本文基于符号网络的规范化割(Signed Normalized Cut,SNCut),提出了可处理成对约束的半监督聚类,通过实验验证了负边给半监督学习带来的附加价值.
在机器学习领域,从少量样本中高效的学习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借鉴度量学习的思想,基于深度高斯过程模型这一非参数模型,提出了用于小批量手写字符识别的深度高斯匹配网络.该框架可以自适应的学习到一种将以标注支撑集和未标注的样本映射能够有效到其标签的深度结构,同时避免因训练数据不足而出现的过拟合现象.在深度高斯过程模型的训练阶段,运用标准化流方法构造灵活的变分分布,改善了推断的质量.并且在稀疏化高斯模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企业面临的社会竞争极其残酷。想要在技术、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今天不被淘汰,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竞争优势。如何增强企业竞争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