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中考历史复习课堂教学现状思考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csu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5年起贺州市把历史学科列入中考考试科目后,历史学科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我从2006年开始担任毕业班的历史教学工作,至今已整整六年。我校的中考历史教学成绩在全市农村中学中算不错,可是与城区的学校相比较,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阅读分析题和有一定难度的选择题,学生错误率高。这成为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一大瓶颈。近年来,我从本人及本校历史教学的实际来看,同时又走访了多所农村中学,与他们毕业班的教师交流,我们都有同感:中考历史复习课很不好上,效果不理想,教师很茫然。究其原因,除了农村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和办学条件普遍不好外,关键还是农村初中历史复习课堂教学有效性低的问题。进入春季学期后,几乎所有学校的毕业班历史课堂都转入复习备考阶段。如何上好复习课,提高备考的质量,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农村初中历史复习课堂教学现状
  1.复习课=复述课
  为了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我们往往会把复习课上成复述课。即一堂课下来,全由教师代办,把一个单元或一个专题的内容罗列一遍。稍好一点的,是教师整理出复习提纲,带着学生一同重温一遍所学的知识。这种课往往是在刚开始进入复习阶段最常出现。
  2.复习课=测试课
  完成第一轮复习后,很多复习课堂就成了测试课。由此而诞生的模拟考试多之又多,据我了解,我们这里就有学校提出每周一次模拟考。测试,这是很多教师最喜欢的,它可以省了很多备课的时间。
  3.复习课=讲评课
  进入总复习后,特别是到了4月份后,由于测试多了,很多时候课堂就是试卷讲评课。 一测一评,一周的时间就打发了。
  4.复习课=问答课
  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少教师也很喜欢由教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集体或个人回答。这样的课堂热热闹闹,其实收效并不大。
  5.复习课=自习课
  到了复习后期,经常会出现教师觉得该讲的东西都讲了,学生也会觉得该练的也练了,都会觉得无事可做,这样也会出现让学生自习的现象。
  二、提高农村初中中考历史复习课堂效率的思考
  针对目前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中考历史复习课堂教学效率应关注下面的一些问题。
  1.要根据不同的复习阶段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方式
  第一阶段(3月份以前),课堂教学主要以引导学生系统地整理单元知识为目的,讲述课、问答课、练习课上使用较多。第二阶段(4至5月份),课堂教学主要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识记、理解为目的,此时应多采用练习课、测试课、讲评课。第三阶段(6月份至中考前),此阶段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强化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成分数的能力,因此讲评课在此阶段非常重要。临考前几天自习课也有必要安排一些,让学生把课本浏览一遍,回归课本,调整状态。
  2.要认真研读《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有针对性地组织课堂复习
  中考复习说白了就是把课本知识“读薄”然后又把它“读厚”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根据近年来的备考,我觉得教师首先要做好一个工作,就是要把《考试说明》里的范围做一下归纳,这样好在学生的心中有个总的印象,即把课本“读薄”。如今年贺州市中考历史的《考试说明》里,涉及的内容涵盖了中国和世界5本历史课本共38课的内容,其中《中国古代史》为5课,《中国近代史》为9课,《中国现代史》为10课,而《世界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都是7课。再结合《课程标准》,今年中考所涉及的考点为60个,其中《中国古代史》5个,《中国近代史》14个,《中国现代史》15个,而《世界近代史》15个,《世界现代史》11个。通过这样疏理,就可在学生中形成这样一个概念:要在38课书60个知识点里考取50分。教师和学生就可以根据这个安排复习进度,逐一突破各个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
  3.要以近年来中考试题为范本,全面把握中考试题特点和答题技巧
  贺州市自2005年开始把历史学科列为中考科目,命题的原则多年来基本保持一致,命题的方式和难易程度变化不大,这就给备考复习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近年来,我对中考试题的使用一般都是采取如下方式,效果不错。即在复习前把上一年度的中考试题印发下来给学生测试,让学生一开始复习即可了解中考试题到底是什么样的,好比是揭开中考的神秘面纱。学生做题以后,又可知识自己就算不复习也可得不少的分数,而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把不足分数复习补足即可,从而减轻了学生对复习的畏惧心理。教师要带学生认真分析答案书写的规范,做到问什么答什么,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4.要以课本为原型,从多个角度,以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复习、训练
  很多教师特别重视去组织一些复习资料,诸如“知识要点”“分类知识”等,然后把资料印发到每位学生手中,让学生按复习资料去背、去写。刚开始时确实能起到较快提高考试成绩的效果,可到了复习后期,成绩就很难提高。学生做题时,经常会出现张冠李戴或丢三落四等现象。究其原因,是对课本知识的把握不牢。为什么这样说呢?课本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时的范本,是第一印象。俗话说“第一印象”很重要,其实并不单是这样。因为课本有图、有色彩、有思考题,这些在人的大脑中留下的印象是复习资料和试卷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复习时绝对不能丢开课本。
  5.要合理分配讲授、练习、阅读、思考的时间,高度重视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
  根据“学习金字塔”,我们知道,不同方式对人的大脑皮层的刺激是不同的,不同的人从中所获取知识与能力的效率也不同。如从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时间来看,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直接影响学生对注意力的保持时间。这好比吃菜,一餐就只有一样的菜,就算是再美味的佳肴,吃多两口也没有胃口了。因此,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复习课,一堂课上都应有教师的引导讲授,学生的动手练习、自主阅读和思考互动,而且还应在时间的分配和方式的选择先后上多加考虑。这样,才能使40分钟的课堂教学达到更高的效率。
  6.要重视寻找当节复习内容与相关旧知的联系,关注知识在人的大脑中的遗忘规律
  复习课虽然都是重温旧知识,强化训练能力,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前的旧知留在大脑中的印象会越来越模糊。因此,复习越及时,效果越佳。可是,由于知识点多,不可能天天重复同一个内容。从中考涉及的考点来看,就算快速复习一遍,也要花费一两个月的时间。如此,根据知识遗忘规律,就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复习完后面的内容,前面复习的部分内容又淡忘了。这是正常的现象。因此,中考历史复习课堂教学,还要特别注意把握好时间与知识遗忘规律的关系。可短短的一节40分钟的课堂,如要重复很多非本节课要完成的复习内容,那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设计本节课复习内容时,一定要注意本节复习内容与前面旧知的联系。这样,不但可以达到对旧知及时复习的效果,同时也加强了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对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联想和想象能力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当前的农村初中中考历史复习课堂教学,确实面临着很多矛盾和困惑。要想全面提高复习课堂教学效果,任务艰巨。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
  (责任编辑 庞丹丹)
其他文献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不仅要有精确的内容,精湛的形式,精巧的方法,精准的语言,精当的引导和精密的整合,还必须变化有致、和谐流畅的节奏来调度,方能使它像一首优美的乐章那样,每一个跳动的音符,都使人感到身心愉悦,赏心悦目.数学课堂教学也要有节奏,适度的课堂节奏能自始至终牵动学生的注意力,维系学生的热情,使课堂教学跌宕起伏,从而轻松愉快地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下面我就在教学中的快慢节奏谈谈自己的
历史学科讲述人类社会过去的实践活动,由于教学内容发生在过去,历史教学往往容易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离。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恰当引入时政热点材料,将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发挥时政热点材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1.夯实知识基础,促进历史学习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高糖环境下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培养于低糖或高糖环境,通过MTT法测定各组细胞增殖,研究白藜芦醇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面对新的素质教育形势,传统的"满堂灌"和"一言堂"已经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了,高中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根据新课改的理念,要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