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现代企业的规模化发展,企业对资金需求量日益增加,负债融资成为企业的一种常见融资方式。企业的发展壮大需要大量的资金,而这种资金不可能完全依赖于投资人投入的资金,负债融资现象就应运而生。本文分析我国企业在负债融资中存在两种极端现象并分析其产生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负债融资;问题;对策研究
1.综述
1.1负债融资的含义
负债融资是一种必须偿还的融资方式,是指企业在一定量的自由资金基础上,为了扩大再生产,通过向外融资,来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具体方式是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或采用发行债券的方式融资。
1.2负债融资的客观必然性
负债融资是工业化阶段一个最重要市场化资金积聚与集中方式。债市是资本市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简单的说,股权融资和负债融资的区别在于风险配置方式的不同。资本市场的参与者都可以理解的是,股权融资时作为社会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的财务风险小而出资人的风险大。这个区别最清晰的显示出债权融资和债市发展的客观必要性。因为全社会主体的风险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同一个人也需要把不同的资产分配在不同的风险组合中。特别值得说明的是,在债券融资中,由于企业债信、债权期限、利率方式等多方面的不同,债市上交易品种的风险实际上也是千差万别的。例如国债和企业债、传统产业里的大企业与高科技技术领域的企业、普通债券与可转换债券、单一的企业债券与采用债券方式“打包上市”的银行债权之间的风险差别就很明显。长短国债的风险也有很大差别。正由此而来,负债融资方式和债市的发展为社会化、公众化、市场化的资源集中过程在风险最小的银行储蓄到风险最大的普通股票以至创业版市场上的股票之间形成了一条连续的投资组合机会,使不同的投资者有充足的机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品种以及优化自己的投资组合。
2.我国企业负债融资问题分析
2.1我国企业负债融资的极端现象
2.1.1负债融资过度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一些上市公司的债权性融资比例逐渐增大,数据显示,九龙电力的资产负债率由2009年底的24%大幅增加到2010年底的44%,增幅高达83%,其2010年底的长期负债为35498万元,而2009年年底则仅为1098萬元,增长幅度3132.97%。同样还能说明问题的是双汇发展,其负债合计由2009年底的58473.55万元增加到2010年底的92527.27万元,增幅也达到58.24%,负债的增加额是2010年底资产总额的13%。负债的大幅上升,给企业带来了负面影响。财务杠杆过高使得企业竞争能力下降,财务危机日益突出。
2.1.2忽视负债融资或负债融资比例过小
虽然一些大型上市公司开始重视债权融资,但是目前我国大多企业仍普遍存在重股权融资轻负债融资的现象。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存在着结构失衡现象。一方面,在国债市场迅速发展和规模急剧扩张的同时,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甚至徘徊不前,而且企业债券发行市场的计划管理色彩过浓,发行规模过小,导致企业缺乏发行债券的动力和积极性,也使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受到了相当程度的限制。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功能尚未完善,而长期贷款的风险又较大,使得金融机构并不偏好长期贷款。这两个因素导致负债融资的渠道不畅,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只有选择配股的方式进行融资活动,从而影响其融资能力的发挥和资本结构的优化。
2.2我国企业负债融资极端现象产生的原因
客观原因方面,市场本身的不完善加剧了融资结构的不合理。首先,市场规模过小。我国公司债券市场虽然起步比较早,但发展比较缓慢,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相对而言,企业债券的规模还在不断地下降。即使是规模少之又少的企业债券也全部为优秀大型国有企业所发,具有准国债的性质。这种规模偏小的状况使债券融资的功能受到严重限制,企业利用这一方式进行融资;其次,行政管制严格,发行体制落后。目前公司债务发行与上市采用的仍市行政审批的模式,公司发行债券要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且一般只有国家和地方认可的重点建设项目才有可能允许发行债券融资。公司债券的发行规模、发行利率、偿还期乃至资金用途等也受到严格管制。准入限制的过多,审批环节的烦琐、操作流程的复杂。
主观原因方面,公司治理缺陷是导致轻债权融资的根本原因。根据上市公司公布的年报资料显示,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中近40%零持股,总经理中有20%左右零持股,即使持股,平均持股量也很低。上市公司管理者持有公司的股份数量非常少。而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多为国家股股东,由于国有资产投资主体本身的约束与激励机制的不完善,而中小企业股东既无监督公司的动机,也无监督的条件。这两方面的结合导致股东控股权的缺损,从而使管理者形成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在管理者持股比例不高,而实际上“内部控制”又比较严重的上市公司中,管理者在再融资行为的选择上必然会表现出外部股权再融资的偏好。
3.面对我国企业负债融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3.1合理利用资本结构的信号激励效应
资本结构可以作为传递内部人私有信息的信号,企业管理层可以通过改变资本结构,来传递企业有关获利能力和风险的信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的外部投资人可能会将较高的债务水平看作企业高质量或较好前景的信号。但这并不能说明企业负债越多越好,负债过高会给企业财务带来沉重的压力,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速度。
3.2企业应慎重考虑自身的资本结构
企业所拥有的全部资产中,假若无形资产的比重较大,其破产成本较高。因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是难以变现并用以偿债的。所以,该类企业结构中的负债比率应相对降低,以保持较强的偿债能力。而对资产总额中无形资产比重较低的企业,由于其破产成本较低,企业可在其资本结构中保持较高的负债比率。调整融资结构,加大债权融资比重通过向银行贷款间接筹集资金。在市场经济发展不太成熟的阶段,从银行贷款成为企业外源融资的最主要来源。因为从银行贷款,一方面可以顺利地筹集到资金,扩大生产,并且这种融资方式下的筹资成本较低;另一方面银行为企业提供贷款,要承担清偿风险和破产风险,银行考虑的是该企业经营产生的收益大小,在银行严格的监管和激励的约束下,只需要加强对贷款的审核,因此企业从银行贷款成为融资的一条捷径。
3.3企业应采用财务宽松政策,以保持适当的财务弹性
一方面,企业在经营状况良好时,要积累一些现金储备,当企业出现意想不到的好的投资机会时,可立即进行投资;另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作为债权人往往会限定企业的最大借款额度,企业在日常融资时要尽量保持一定的融资储备能力。这样在企业未来出现意外的较大的资金需求时,可以迅速筹集债务,以帮助企业度过难关。
3.4注意股权稀释问题
当企业资金出现瓶颈需要从外部融资时,若采用发行新股的方式,则新股东提供的新权益会降低老股东所有的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重。相应地,现有股东的控制权就有所削弱。所以,如果发行新股使股东自身缺乏安全感,在制定资本结构决策时,必须将资本结构控制权的影响考虑在内,而采用负债融资。 [科]
【参考文献】
[1]张先治.财务分析[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谢倩,陈志娟.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的思考[J].经济师,2006(1).
[3]张宗新.中国融资制度内在缺陷的实证分析[J].财务与会计,2002(6).
【关键词】负债融资;问题;对策研究
1.综述
1.1负债融资的含义
负债融资是一种必须偿还的融资方式,是指企业在一定量的自由资金基础上,为了扩大再生产,通过向外融资,来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具体方式是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或采用发行债券的方式融资。
1.2负债融资的客观必然性
负债融资是工业化阶段一个最重要市场化资金积聚与集中方式。债市是资本市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简单的说,股权融资和负债融资的区别在于风险配置方式的不同。资本市场的参与者都可以理解的是,股权融资时作为社会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的财务风险小而出资人的风险大。这个区别最清晰的显示出债权融资和债市发展的客观必要性。因为全社会主体的风险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同一个人也需要把不同的资产分配在不同的风险组合中。特别值得说明的是,在债券融资中,由于企业债信、债权期限、利率方式等多方面的不同,债市上交易品种的风险实际上也是千差万别的。例如国债和企业债、传统产业里的大企业与高科技技术领域的企业、普通债券与可转换债券、单一的企业债券与采用债券方式“打包上市”的银行债权之间的风险差别就很明显。长短国债的风险也有很大差别。正由此而来,负债融资方式和债市的发展为社会化、公众化、市场化的资源集中过程在风险最小的银行储蓄到风险最大的普通股票以至创业版市场上的股票之间形成了一条连续的投资组合机会,使不同的投资者有充足的机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品种以及优化自己的投资组合。
2.我国企业负债融资问题分析
2.1我国企业负债融资的极端现象
2.1.1负债融资过度
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一些上市公司的债权性融资比例逐渐增大,数据显示,九龙电力的资产负债率由2009年底的24%大幅增加到2010年底的44%,增幅高达83%,其2010年底的长期负债为35498万元,而2009年年底则仅为1098萬元,增长幅度3132.97%。同样还能说明问题的是双汇发展,其负债合计由2009年底的58473.55万元增加到2010年底的92527.27万元,增幅也达到58.24%,负债的增加额是2010年底资产总额的13%。负债的大幅上升,给企业带来了负面影响。财务杠杆过高使得企业竞争能力下降,财务危机日益突出。
2.1.2忽视负债融资或负债融资比例过小
虽然一些大型上市公司开始重视债权融资,但是目前我国大多企业仍普遍存在重股权融资轻负债融资的现象。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存在着结构失衡现象。一方面,在国债市场迅速发展和规模急剧扩张的同时,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甚至徘徊不前,而且企业债券发行市场的计划管理色彩过浓,发行规模过小,导致企业缺乏发行债券的动力和积极性,也使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受到了相当程度的限制。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功能尚未完善,而长期贷款的风险又较大,使得金融机构并不偏好长期贷款。这两个因素导致负债融资的渠道不畅,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上只有选择配股的方式进行融资活动,从而影响其融资能力的发挥和资本结构的优化。
2.2我国企业负债融资极端现象产生的原因
客观原因方面,市场本身的不完善加剧了融资结构的不合理。首先,市场规模过小。我国公司债券市场虽然起步比较早,但发展比较缓慢,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相对而言,企业债券的规模还在不断地下降。即使是规模少之又少的企业债券也全部为优秀大型国有企业所发,具有准国债的性质。这种规模偏小的状况使债券融资的功能受到严重限制,企业利用这一方式进行融资;其次,行政管制严格,发行体制落后。目前公司债务发行与上市采用的仍市行政审批的模式,公司发行债券要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且一般只有国家和地方认可的重点建设项目才有可能允许发行债券融资。公司债券的发行规模、发行利率、偿还期乃至资金用途等也受到严格管制。准入限制的过多,审批环节的烦琐、操作流程的复杂。
主观原因方面,公司治理缺陷是导致轻债权融资的根本原因。根据上市公司公布的年报资料显示,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中近40%零持股,总经理中有20%左右零持股,即使持股,平均持股量也很低。上市公司管理者持有公司的股份数量非常少。而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多为国家股股东,由于国有资产投资主体本身的约束与激励机制的不完善,而中小企业股东既无监督公司的动机,也无监督的条件。这两方面的结合导致股东控股权的缺损,从而使管理者形成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在管理者持股比例不高,而实际上“内部控制”又比较严重的上市公司中,管理者在再融资行为的选择上必然会表现出外部股权再融资的偏好。
3.面对我国企业负债融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3.1合理利用资本结构的信号激励效应
资本结构可以作为传递内部人私有信息的信号,企业管理层可以通过改变资本结构,来传递企业有关获利能力和风险的信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企业的外部投资人可能会将较高的债务水平看作企业高质量或较好前景的信号。但这并不能说明企业负债越多越好,负债过高会给企业财务带来沉重的压力,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速度。
3.2企业应慎重考虑自身的资本结构
企业所拥有的全部资产中,假若无形资产的比重较大,其破产成本较高。因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是难以变现并用以偿债的。所以,该类企业结构中的负债比率应相对降低,以保持较强的偿债能力。而对资产总额中无形资产比重较低的企业,由于其破产成本较低,企业可在其资本结构中保持较高的负债比率。调整融资结构,加大债权融资比重通过向银行贷款间接筹集资金。在市场经济发展不太成熟的阶段,从银行贷款成为企业外源融资的最主要来源。因为从银行贷款,一方面可以顺利地筹集到资金,扩大生产,并且这种融资方式下的筹资成本较低;另一方面银行为企业提供贷款,要承担清偿风险和破产风险,银行考虑的是该企业经营产生的收益大小,在银行严格的监管和激励的约束下,只需要加强对贷款的审核,因此企业从银行贷款成为融资的一条捷径。
3.3企业应采用财务宽松政策,以保持适当的财务弹性
一方面,企业在经营状况良好时,要积累一些现金储备,当企业出现意想不到的好的投资机会时,可立即进行投资;另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作为债权人往往会限定企业的最大借款额度,企业在日常融资时要尽量保持一定的融资储备能力。这样在企业未来出现意外的较大的资金需求时,可以迅速筹集债务,以帮助企业度过难关。
3.4注意股权稀释问题
当企业资金出现瓶颈需要从外部融资时,若采用发行新股的方式,则新股东提供的新权益会降低老股东所有的资产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比重。相应地,现有股东的控制权就有所削弱。所以,如果发行新股使股东自身缺乏安全感,在制定资本结构决策时,必须将资本结构控制权的影响考虑在内,而采用负债融资。 [科]
【参考文献】
[1]张先治.财务分析[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谢倩,陈志娟.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的思考[J].经济师,2006(1).
[3]张宗新.中国融资制度内在缺陷的实证分析[J].财务与会计,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