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是追求高效率的优化效果的时代,也是要求教育实现信息化的时代。教育的信息化离不开现代教育资源的建设,包括适应现代教育的教师、教学内容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构的教育体系。把信息技术视为发展教育必须凭借的手段与条件,是现代教育与此前任何时期教育迥乎不同的显著特征。所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紧密结合,无疑是建设与发展现代教育资源所必须完成的任务。充分加大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紧密结合的力度,才能有效推进教育现代化。语文学科,特别是农村学校作文教学更是如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能有效破解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觉得难,学生觉得苦,教学效率低这一问题。下面本人就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农村学校习作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习作情境,丰富习作素材
习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习作教学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然而习作教学的有效性也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许多教师认为习作教学是费力不讨好,特别是学生写作文时找不到合适的素材,以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优教班班通在农村学校的开通,使农村学校课堂教学实现信息化成为了现实。融文字、声音、图像、影像等于一体,动态感强、信息量大,易于再现生活原貌的习作素材能直接在课堂上展示,创设和谐宽松的习作情境的同时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丰富习作素材。
例如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三《写我喜爱的一种美味》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播放一段火热的酒店用餐场面,通过视频中热闹的场面,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以及顾客享受美食时的神情,唤起学生对品尝美食经历的回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热情。一种美食的色、形、味、香,只通过教师的语言是很难描述清楚的,只有通过图画再现出来,才能变得具体可见。通过网络资源,向学生展示美食图片,将一道道让人垂涎欲滴、口齿留香的美食完整得再现在学生眼前,结合已有的味觉感受,学生自然将自己喜爱的美味的表象丰富起来,此时要详细具体介绍一种美食自然水到渠成了。
二、提供好词佳句,丰富习作语言
学生“语言贫乏”是现阶段农村学校习作教学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习作内容空洞无物,语言贫乏平淡,用词混乱且词不达意。习作中学生常常急不择言地用他们一知半解甚至并不理解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大部分学生习作普遍存在着“词不达意”、“言之无物”的现象。有些孩子虽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但挖空心思、搜肠刮肚也无法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很累很累”、“很生气”、“太好玩了”、“高兴极了”等模糊的字句反复在习作中出现。正因为语言贫乏,所以学生普遍认为习作“太难了!”因此除了让学生平时多积累词汇外,化解学生想写又找不到词语表达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写作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好词佳句。
例如在《介绍家乡的“名人”》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确定描写对象,教师进行写法指导之后,利用白板给学生提供优秀习作范例,圈画出例文中的好词佳句,让学生用这些词句将自己头脑中的“名人”联系起来,使印象中的人物更加丰满。这些词句学生并不陌生,但只有在写作文时呈现在他们面前,他们才能得心应手地应用。这不是习作教学的目的,但长此以往,学生对各种不同类型的词句运用多了,自然就掌握词语的意思,领会句子的用法,今后在习作中自然就能运用自如了。
三、展示优秀范文、拓展习作思路
为了给学生提供优秀的范例,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一遍又一遍地给学生读范文。尤其在分析文章结构和写作方法的时候,除了不停地动嘴讲,还要动手不停地板书要点,教师筋疲力尽,但学生所能接收到的信息却十分有限。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老师将教学中所需要的资料,涉及到的重难点、范文以及总结性的观点,用课件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不仅学生一目了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范文中得到启发,形成有效的认知结构,将范文中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直接迁移到作文中,学生作文的思路即可开启。在这里,范文成为一个台阶,帮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信息化手段等于给学生“一根拐仗”,帮助学生降低写作难度,创造有利的心理条件,让学生主动投入写作活动之中。这样的习作课堂不仅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而且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拓宽了知识面。
四、再现学生佳作、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兴趣是情感、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习是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文章不是无情物,学生只有产生强烈的写作兴趣并予以保持,才可能写出情真意切的好文章。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每次习作之后,总是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老师的好评,能使自己的作文成为习作讲评课上的范文,也是学生写作文时的一大追求。运用信息化手段,大面积展示学生的习作是举手之劳的事情。
利用实物投影、拍照上传等手段,习作讲评课上,将批改之后的学生习作分成不同类型,可以展示整篇优秀习作,也可以展示一个片段,对于一些习作水平较差的学生,哪怕是习作中有一句话写得妙,甚至一个词语用得准,都可以给予展示。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分享每次习作的成功之处,找出不足,由于大部分学生都得到展示的机会,更容易找到被肯定与赞赏的满足感。如此一来,无论哪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习作的快乐,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激发,作文能力得以提高。
总之,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效率,更有助于开创农村学校习作教学的新局面。
一、创设习作情境,丰富习作素材
习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习作教学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然而习作教学的有效性也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许多教师认为习作教学是费力不讨好,特别是学生写作文时找不到合适的素材,以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优教班班通在农村学校的开通,使农村学校课堂教学实现信息化成为了现实。融文字、声音、图像、影像等于一体,动态感强、信息量大,易于再现生活原貌的习作素材能直接在课堂上展示,创设和谐宽松的习作情境的同时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丰富习作素材。
例如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三《写我喜爱的一种美味》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播放一段火热的酒店用餐场面,通过视频中热闹的场面,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以及顾客享受美食时的神情,唤起学生对品尝美食经历的回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热情。一种美食的色、形、味、香,只通过教师的语言是很难描述清楚的,只有通过图画再现出来,才能变得具体可见。通过网络资源,向学生展示美食图片,将一道道让人垂涎欲滴、口齿留香的美食完整得再现在学生眼前,结合已有的味觉感受,学生自然将自己喜爱的美味的表象丰富起来,此时要详细具体介绍一种美食自然水到渠成了。
二、提供好词佳句,丰富习作语言
学生“语言贫乏”是现阶段农村学校习作教学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习作内容空洞无物,语言贫乏平淡,用词混乱且词不达意。习作中学生常常急不择言地用他们一知半解甚至并不理解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大部分学生习作普遍存在着“词不达意”、“言之无物”的现象。有些孩子虽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但挖空心思、搜肠刮肚也无法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很累很累”、“很生气”、“太好玩了”、“高兴极了”等模糊的字句反复在习作中出现。正因为语言贫乏,所以学生普遍认为习作“太难了!”因此除了让学生平时多积累词汇外,化解学生想写又找不到词语表达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写作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好词佳句。
例如在《介绍家乡的“名人”》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确定描写对象,教师进行写法指导之后,利用白板给学生提供优秀习作范例,圈画出例文中的好词佳句,让学生用这些词句将自己头脑中的“名人”联系起来,使印象中的人物更加丰满。这些词句学生并不陌生,但只有在写作文时呈现在他们面前,他们才能得心应手地应用。这不是习作教学的目的,但长此以往,学生对各种不同类型的词句运用多了,自然就掌握词语的意思,领会句子的用法,今后在习作中自然就能运用自如了。
三、展示优秀范文、拓展习作思路
为了给学生提供优秀的范例,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一遍又一遍地给学生读范文。尤其在分析文章结构和写作方法的时候,除了不停地动嘴讲,还要动手不停地板书要点,教师筋疲力尽,但学生所能接收到的信息却十分有限。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老师将教学中所需要的资料,涉及到的重难点、范文以及总结性的观点,用课件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不仅学生一目了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范文中得到启发,形成有效的认知结构,将范文中的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直接迁移到作文中,学生作文的思路即可开启。在这里,范文成为一个台阶,帮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信息化手段等于给学生“一根拐仗”,帮助学生降低写作难度,创造有利的心理条件,让学生主动投入写作活动之中。这样的习作课堂不仅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而且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拓宽了知识面。
四、再现学生佳作、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兴趣是情感、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习是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文章不是无情物,学生只有产生强烈的写作兴趣并予以保持,才可能写出情真意切的好文章。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每次习作之后,总是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老师的好评,能使自己的作文成为习作讲评课上的范文,也是学生写作文时的一大追求。运用信息化手段,大面积展示学生的习作是举手之劳的事情。
利用实物投影、拍照上传等手段,习作讲评课上,将批改之后的学生习作分成不同类型,可以展示整篇优秀习作,也可以展示一个片段,对于一些习作水平较差的学生,哪怕是习作中有一句话写得妙,甚至一个词语用得准,都可以给予展示。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分享每次习作的成功之处,找出不足,由于大部分学生都得到展示的机会,更容易找到被肯定与赞赏的满足感。如此一来,无论哪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习作的快乐,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激发,作文能力得以提高。
总之,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效率,更有助于开创农村学校习作教学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