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hz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30例,缺损面积2.0 cm×3.5 cm~8.0 cm×16.5cm,皮瓣切取面积2.5 cm ×4.0 cm~8.5 cm×18.0 cm.结果 30例术后均得到随访,26例皮瓣完全存活;皮瓣边缘坏死3例,皮瓣部分坏死1例;发生创面感染6例.结论 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皮瓣具有操作简单、不牺牲肢体主要血管、对供区损伤小、外形美观等优点,是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皮瓣。

其他文献
恶性梗阻性黄疸通常由胆管癌、胰头癌、十二指肠乳头癌、肝癌以及胃转移癌等引起的胆道狭窄和梗阻引起,通常采用介入治疗如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引流术(PTBD),能有效地解除胆管梗阻,改善肝功能,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是替代传统外科姑息治疗的一种较为安全的方法~([1-3]).由于患者临床症状较重,住院时间较长,围术期护理至关重要,因此,我们3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PTBD围术
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目前仍是许多难治性输尿管结石的最终选择,传统的开放手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因其创伤大、恢复慢等缺点,已很少应用~([1]).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由于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等优点~([2-3]),有逐渐取代开放手术的趋势,但其护理方法较少报道.为此,我们对60例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护理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目的 探讨基底细胞腺瘤的CT表现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0例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表现,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腮腺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边界清楚、大小不等、增强扫描显著强化的软组织块影是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特征性CT表现,增强扫描较平扫CT值增加最高约200 Hu,平均增加84 Hu.结论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特点能够在术前作出定性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