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民、务实、清廉,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言简意赅,切中要害。这短短6个字,阐述了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精神指向,涵盖了领导干部从政履职的基本要求,为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指明了实践路径。为民是践行群众路线的根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们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放在为民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当前党员干部队伍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根源就是为党尽责的意识不坚定,为民造福的信念不牢固。因此,大力强化执政为民的理念,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首要任务。首先是摆正主仆位置。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公仆意识,克服官本位思想,保持民本情怀,尊重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替群众着想,坚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其次是为群众办实事。为民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到行动中,为群众排忧解难,满足群众所需、所盼、所急。当前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和困难较多,有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民生问题,也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法制、民主等政治权益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为民就成为一句空话。再次是防止与民争利。领导干部理应“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但少数人却背离宗旨,放弃操守,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错误思想,滥用权力,甚至损害群众利益,与民争利,如不正本清源,必将久病成疴、积重难返。作为地税部门的党员干部,也要扪心自问,认真反省,凡是与“为民”不相符的观念、行为都应自觉摒弃。务实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关键。古人曰:“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体现了新一代领导集体务实执政的理念。践行群众路线重在行为,贵在坚持。当前要特别注意克服几种现象:一是急功近利。少数领导干部心浮气躁,贪一时之功,图一时之名,热衷于搞短期行为,上短平快项目。二是好大喜功。一些党员干部好高骛远,不从实际出发,不顾实际情况,喊不着边际的空口号,提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形象工程、胡子工程随处可见。群众称这些干部是“三拍”干部,即“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表态,拍屁股走人”。三是弄虚作假。有的不说实情,不讲真话,报喜不报忧;有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把政绩简单化为数据,“数字出官,官出数字”,甚至经济指标掺假注水,欺上瞒下,虚报浮夸之风愈演愈烈。类似现象在地税系统同样存在,个别地方出现税收收入空转、虚增的现象。为何难务实?一是导向出了问题。宣传鼓励什么,就会跟风崇尚什么,近年来舆论引导出现了偏差。二是体制出了问题。我们的干部人事制度有许多毋庸置疑的优势,但由于权力过于集中,公开不够,监督乏力,容易产生独断专行的领导,也容易产生见风使舵的干部。三是精神出了问题。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个总开关出现了问题,判别是非的标准发生了扭曲。求真务实就要敢于与各种不良现象决裂。清廉是践行群众路线的保证。清廉代表着一种风尚,一种形象,一种环境。这些年,老百姓对腐败丑行深恶痛绝,对反腐倡廉寄予了太多期待。现在只要说反腐,老百姓就会群情鼎沸,只要说谁是贪官,老百姓就会群起而攻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百尺密室,焚之突隙。”如果我们党不能把腐败的问题解决好,就会严重脱离群众,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党员干部如果不廉洁,与群众就有距离,就会失去凝聚力、号召力。“公生明、廉生威”,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一是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两个务必”,提升道德境界,远离低级趣味。二是坚持用权为民,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不搞特权、不谋私利。三是坚守从政底线,严格遵守廉洁从税的行为准则,自觉净化朋友圈、社交圈,主动接受监督。要保持清廉,当前就要按照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切实解决好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各级地税部门都应紧密联系自身实际,在找准“四风”问题上下功夫。(作者系湖南省地税局党组成员、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