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代英与姐妹俩的姻缘

来源 :文史博览·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h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政治活动家、理论家恽代英,毕生以推翻封建社会、传播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但鲜为人知的是,恽代英同时也是一个至情至性的男子,在其短暂的36岁生涯中,曾经历过一段长达10年的刻骨铭心的丧妻之痛。
  一桩门当户对的婚姻
  1895年8月12日,恽代英出生于湖北武昌一个官僚家庭。父亲恽爵三为清朝知府下属的八品小官,断断续续在湖北一些州县衙门充当幕僚。
  1913年春,父亲因失业举家迁回武昌。当年夏天,仅上过高小的恽代英以优异成绩考进了私立武昌中华大学预科一班。在这所新建的大学里,恽代英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他不仅阅读了大量社会科学方面的中外书籍,还涉猎许多植物学、生理学、物理学等自然学科的书籍,同时自学英、日、德文,被师生们称为“百宝箱”。
  就在恽代英沉浸在孜孜不倦的学习中时,家里开始操办他的婚姻大事了。这是一桩门当户对的姻缘:不仅男女双方的籍贯均为江苏南部,而且女方的父亲沈云驹为武昌钱粮局的职员,曾与恽代英的父亲恽爵三同为武昌府的幕僚,两人年龄相仿,职位相当。更巧的是,恽代英为恽家的二公子,而沈葆秀则为沈家的二小姐。由于两家过从甚密,恽代英与沈葆秀即便谈不上青梅竹马,却也是自幼便相识相知了。
  1915年的下半年,在双方家长的操持下,恽代英与沈葆秀喜结连理。这对新人的婚后生活幸福美满,情投意合。他们“以口对口,以心印心”,互相体贴,互相帮助。沈葆秀虽然“婉柔似室女”,但“豪爽似男儿”,“好读书、通情理、志道德”,积极支持丈夫学习上进,支持他创办爱国主义进步团体互助社,结交林育南、黄负生等一批热血青年,以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夫妻俩憧憬着:待恽代英毕业后,将“用全力造福社会,造福家庭”。
  此情绵绵无绝期
  然而,幸福是短暂的。1918年2月25日,沈葆秀因难产去世,年仅22岁。让人倍觉凄惨的是,沈葆秀还留下了一个嗷嗷待哺的男婴。
  爱妻的突然离世,对于风华正茂的恽代英不啻晴天霹雳,整个人一下子惊呆了,他精神恍惚,茶饭不思,陷入无休止的悲痛之中。26日,为了永远纪念亡妻,悲痛欲绝的恽代英给儿子取名为“秀生”,并跪在闻讯赶来的岳父面前发誓:葆秀走了,代英今生不再娶妻!他还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吾此弦已断,决不复续。向如我死彼存,彼岂能复嫁?则我岂能复娶乎?且吾昔日已与葆秀不啻要约数百回矣……”
  2月27日,日夜守护在灵床前的恽代英作了一副长达140多字的挽联悼念亡妻,又写下一封长信《致亡妻沈葆秀书》:
  “吾万不料卿之舍予如是之速,而前日与卿所要约之事,一切尽成虚空也。”
  有道是祸不单行,就在恽代英深陷对爱妻的思念不能自拔时,他和沈葆秀的爱情结晶——来到人世间仅仅四天的儿子秀生又夭折了。他眼含热泪地在给妻子的长信中继续写道:
  “今续书此时,汝儿又夭。他人言,汝挈彼而去,彼诚在汝侧,慰汝寂寥……”
  为了让沈葆秀长久地活在自己和家人的心中,长久地活在世人心中,恽代英在给亡妻的长信中表示,毕业工作后,将收入的十分之二以亡妻的名义存下来。今后这笔钱再加上沈葆秀遗物变卖的所得,或用作公益事业,或用来开办一家“葆秀大工厂”,专门招收贫穷妇女学习手艺。
  3月6日,恽代英的父亲从安陆赶回。他在与父亲的言谈中再次表示了“不愿续娶”的意志。考虑到儿子一向做事认真的秉性,恽爵三建议儿子变通一下:你既然发誓不再娶妻,但并不妨碍纳妾或者弄个贴身丫头,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但这一建议仍然被恽代英拒绝了。
  为沈葆秀守灵半月后,恽代英才恢复了正常的学习和社会活动。这时,他心中念念不忘的仍然是如何践行对亡妻的承诺——面向广大贫穷妇女开办一家“葆秀大工厂”。但本钱从何而来?恽代英想到在暑期办一个英文私塾,学生以13至20岁为宜,每人每月交学费5元,并拟定了详细的办学计划。
  接下来恽代英又制定出开办“葆秀大工厂”的粗略规划:经营范围“缝衣、织袜,乃至织布、造物、刺绣”;工厂的性质相当于“女子职业学校”,工厂的布置“悬葆秀像于大堂(车间)上,出品即以葆秀像为商标”;不收取学费;工厂的管理“最妙得葆秀之三妹主其事”……
  这个办厂规划具有浓郁的理想主义色彩,它无异于纸上谈兵,要付诸实施几乎是不可能的。恽代英准备开办工厂的念头,其初衷固然是为了兑现自己的承诺,纪念已故的爱妻,但深层次里,也有着探索改良社会、实业救国的途径,以实现那一代青年知识分子心中固有的“强国梦”。
  3月26日,好友黄负生夫妇请恽代英为他们的孩子取名,此事一下勾起了恽代英对亡妻的思念,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负生有意以其子教育将来托我之意……惜乎!葆秀往矣,不然吾将与之合力,谋吾自己儿女之教育……”
  两天后,恽代英写下了第二封《致葆秀书》。信的最后回忆了曾与妻子相约游览苏、杭一事,读来令人潸然泪下:
  “抱冰堂(清末两湖总督张之洞的生祠,位于武昌蛇山东部)花又盛开,汝魂魄亦能一往游览耶……吾自号‘永鳏痴郎’,我亦痴,汝亦痴,既痴于前矣,安容不遂终身痴乎!汝以吾言为然否?”
  虽然恽代英丧妻后发誓终身不娶,然而似他这般品行端正、博学多才的知识青年,不仅引起许多喜欢牵线搭桥者的关注,而且也触动了不少怀春女子的情思。有个“媒人”辗转找到了恽代英,说是要替他介绍一桩“良缘”。恽代英当即气愤地说:“吾耳中闻此语,何面目见葆秀?一般女子甘为人继配,试思男子丧其妻,转眼即急之,而另结新欢,亦居然有甘事之者。此固葆秀之所不齿,亦我之所不齿也。使吾闻此言,罪过,罪过。”
  革命的爱情不期而至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恽代英成为武汉地区学生领袖,数次带领武汉大、中学校的数千学生上街游行、发传单,声援北京的学生运动,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向反动当局公开宣战,最终取得了斗争的胜利。
  经过这次伟大运动的洗礼,恽代英的世界观、婚姻观也悄然发生了变化。7月6日,他在回复朋友汪强的信时,称自己坚持独身的理由是“矫正世俗”,并“主张恋爱自由,为人类(无论男女)解除一切束缚”。并在同年11月所写的《彻底的研究》一文中说:“恋爱自由,无论是素质的恋爱,感情的恋爱,乃至盲目的恋爱,都应该有他的自由。”
  1923年8月,恽代英当选为团中央候补委员,不久增补为中央委员。之后,恽代英来到上海,与邓中夏一起创办了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在《中国青年》的影响和指引下,全国无数热血青年走上了无产阶级的革命道路,其中包括沈葆秀的四妹沈葆英。
  沈葆英从小就十分敬佩二姐夫,早在五四运动时期,恽代英带领同学们在都督府前静坐示威时,年仅14岁的四妹沈葆英主动给他们送衣送饭。后来,恽代英又让她到自己创办的利群书社送报打杂,到利群毛巾厂去工作,以培养她奋发向上的精神。后来,沈葆英考进了湖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恽代英又将每期出版的《中国青年》寄给她,写信鼓励她投身于革命斗争。他们虽然分处两地,但始终保持着书信往来。
  沈葆英感到自己和二姐夫之间在感情上靠得越来越近了,她反复读着他寄来的每一封信,期盼着能早一天见到阔别数年的恽代英。
  1927年1月3日,恽代英从上海坐轮船抵达武汉,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参加筹建中央军校(即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政治科的工作。
  回到武汉后,恽代英在第一时间见到了沈葆英,在双手紧握、四目对视的瞬间,两人的心思已坦露无遗。
  1月16日,恽代英在位于武昌得胜桥的家中,与沈葆英举行了简单朴素的婚礼,从此结束了长达十年的独居生活。1930年5月,恽代英不幸被捕。1931年4月29日,英勇就义,年仅36岁。
  (责任编辑 亚闻)
其他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文学会理事长张钰哲今日致函国际天文学协会主席奥尔特,严重抗议该协会追随美帝国主义制造“两个中国”阴谋、接纳蒋帮所谓“中华民国天文学会”为会员的行为,并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文学会立即退出国际天文学协会及其所属各委员会,并断绝和它们的一切联系。  中国天文学工作者的组织早在1935年就参加了国际天文学协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文学会继续与这一国际组织合作,继续享有会员
对某个人、某件事不感兴趣,没有什么好印象,口语往往会称之为“不感冒”。粗听似乎已经习惯,但“感冒”是不好的事情,“不感冒”怎么还有贬义的味道呢?  “感冒是中医学病名。多因气候变化,人体抵抗力减弱时邪、病毒所致。有轻重之分,轻者俗称‘伤风’,分风寒、风热两种。”(《辞海》)重者一般称“流行感冒”。  然而,“感冒”一词,最早出自官场。  宋代时,太学是最高学府,隶属国子监,负责招收官民子弟入学。太
自古以来,“牢狱之灾”都是大灾,连亲朋好友都会明哲保身,唯恐避之不及。而在民国时期,却有三个人,不但没有撇清关系,反而还陪着朋友一起坐牢,让人感叹不已。  徐志摩:陪百里先生坐牢  徐志摩,民国头号风流才子。而蒋百里,在民国时期也是大大的有名,当时有句话叫“男交蒋百里,女交林徽因”。蒋百里虽名为“百里”,却堪称“千里之才”,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时,成绩力挫荒木贞夫、松井石根等众多日本高材生,夺得
时值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拟于2015年8月中旬发表战后70年谈话。据日媒报道,该谈话可能会降级为“个人见解”,而不以“内阁决议”的形式发表,“殖民地统治和侵略”一类词句或将被回避。消息一出,引发包括中韩在内的各国的强烈回应。  回顾战后大半个世纪,日本政府在战争责任问题上始终暧昧不清,摇摆不定,甚至拒绝悔改认罪,一次次挑战受害国的忍耐底限——  贼人喊冤  19
唐朝及其以前,只有那些有德有才之人和父母长辈,才被称呼为“大人”“先生”,唐朝以后,子之于父则称“家大人”“尊大人”,“大人”这个词则用来称呼当官的和顶头上司。  《汉书》记载:“范滂曰:‘惟大人割不忍之恩。’”这里的“大人”是称呼母亲的。同样《汉书》中记载,疏受叩头说道:“从大人议。”这里的“大人”是称呼叔父的。唐朝时,有郭子仪应回纥大人之战的史实,这时的“大人”仍是伟望之称,非指官禄而言。到了
1925年9月的一天,我到吉林巴尔虎屯兵营东面的一个公园里散步,这里原是一个农事试验场。在一座二层楼的一楼大堂里传出悦耳的风琴声。于是,我顺着琴声走进厅堂。也许是我与萧军人生有缘,也许我们彼此就是知音知己,在这次相识后竟一生结成兄弟。  由知音成为知己  当时,萧军穿着一身军衣,坐在脚踏风琴前,自我陶醉地弹着琴。听他的琴声,虽然技法不很娴熟,但节奏感很强,而且很有韵味。我望着这位与我年龄相仿的青年
颠沛流离求学路  1937年11月,卢沟桥事变已经爆发。侵华日军在大沽登陆后,沿津浦线进逼济南。济南城内已是人心惶惶,大批学校机关纷纷迁往内地。那时,我刚上高中,父亲是山东大学数学系教授,家境还算殷实。由于当时学校已经停课,为了躲避战乱也为了开阔视野,少不更事的我带着家父给买的一辆英国产自行车,先坐火车经由陇海线到达西安,然后骑上自行车一路风餐露宿,最终来到了飞将军李广的故乡龙城天水。我在天水盘桓
按照流行的标准,女性越纤细、柔顺、娇媚,就越能受到宠爱。有人可能想当然地认为,这种性别美学符合阴阳之道。但历史事实并非如此:母系社会中的女性曾撑起大半个天,不可能沉湎于阴柔之美;在男权社会建立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女性依旧要承担不轻松的职责,譬如耕种、保家卫国、扶老携幼等。《周易》对应坤道的女性必须具有载物的厚德。倘若身心过于柔弱,怎么载物?又何厚之有?秦朝以前的性别美学主张女人应该“至柔而动也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向毛泽东赠送了一批厚重国礼,他还以私人名义赠送了象征和平的瓷制天鹅和水晶玻璃花瓶。这些礼品,毛泽东都欣然接受,但事后都上交国库,唯独保留了尼克松的签名名片和宴会用高脚玻璃酒杯。  名片质地为硬纸片,长10厘米,宽5.5厘米,镶嵌在无缝无色透明有机玻璃长方体中,名片上部有美国国徽图案,下部为英文“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签名。有机玻璃内侧背面左边为英文印
摘要:当前,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已经在职业院校取得长足发展,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作为理实一体化教学设置的重要一个环节,其建设的是否充实完善,对于理实一体化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文章以高职院校财经专业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为例,从学校、整合资源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三个层面分析了信息化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基于理实一体化的高职院校财经专业信息化教学资源库构建思路,提出教学资源库未来的发展趋势,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