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大学生学习动机之研究现状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g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针对俄罗斯国内心理学家对大学生学习动机方面的研究情况,从大学生的入学动机、大学生在不同年级的动机发展、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类型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以期给我国大学生学习动机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俄罗斯 大学生 学习动机 研究
  
  一、大学生的入学动机
  
  大学生的入学动机主要表现在:希望进入大学青年群体,考入具有较大社会价值和广泛适用领域的专业,获得与兴趣、爱好及创造性相适应的职业。女生和男生的入学动机存在差异。女生更多地考虑专业的社会价值和适用领域的广泛性,在大城市和科学中心工作的可能性;希望参与大学生艺术文娱活动;职业具有较好的物质保障。男生则更多地考虑到专业选择要适合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社会生活条件对大学生的入学动机具有极重要的影响。波波洛维茨基(С.В.Бобровицкий,1997)的研究表明,在俄罗斯尝试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时期,以前价值体系和生活目标的丧失,教育制度和军队的困难状态导致了全新的入学动机。师范院校的大学新生只有43%理解职业的定位,其中又只有一半的人表明自己喜欢教育孩子的工作。其余的人进入高等师范院校仅仅是因为喜欢某种课程或者为了提高智力水平。
  绝大部分大学生(57%)进入大学,不是为了实现师范教育的目标,也不想从事本专业。他们进入师范院校的动机是:认为师范院校比较容易考入,能避免服兵役(指男青年),增加和同龄人交往的机会,取得必要的社会地位,高等教育毕业证书的声誉(只是毕业证书,而不是教育)。
  最近的社会现实也证明了高等教育的贬值。人们所追求的高等教育的价值不是知识、教育,而是文凭。
  
  二、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
  
  大学生起初的学习动机表现为职业动机和获得个人威信的动机,较少具有实用主义动机(获得高等教育文凭)和认知动机的含义(阿·布奇科夫А.Н.Пчинков,阿·穆希娜Г.А.Мухина,1996)。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占优势的动机不断变化。一年级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职业动机;二年级是获得个人威信的动机;三、四年级这两个动机都有,四年级还有实用主义动机。职业动机和认识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对学习成绩有积极影响,而实用主义动机则使大学生得到比较差的学习成绩。
  其他的研究者也得到过类似的资料。瓦夫奇科·布拉吉娜亚(М.В.Вовчик-Блакитная,1983)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学习动机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在中学向大学生活与学习的过渡阶段个人威信的树立;第二位的是认识兴趣;第三位的是职业——实践动机。拉荷马杜丽娜(Ф.М.Рахматуллина,1981)没有研究威信动机,而揭示出一般社会动机(高等教育的巨大社会价值)。其研究资料表明,所有年级占据第一位的动机是职业动机;其次是认知动机,在高年级出现了社会动机,把认知动机排挤到第三位,功利性动机占第四位。其特点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职业动机的地位在下降,而社会动机增强。
  学习成绩好的大学生的职业动机、认知动机和社会动机比学习成绩中等的表现得更显著,而功利性动机学习最差的比学习最好的表现更突出。学习成绩好的大学生的认知动机一般占据第二位,而学习成绩中等的占据第三位。
  最近几年,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注重研究积极动机在保证有效掌握知识和技能中的作用。认为高的积极动机可以成为能力不足的补偿因素,但是在相反的方面,这种动机不起作用,即任何高水平的能力不能代偿低度的学习动机或学习动机缺乏,不能带来好的学习成绩(阿·列昂А.А.Реан,1990)。
  阿·依·盖鲍斯(А.И.Гебос,1977)指出,下列因素可以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1)清楚地意识到首要的和最终的学习目标;(2)清楚地意识到掌握知识的理论和实践意义;(3)教学材料表述的情感形式;(4)在发展中科学理解提出的远景性目标;(5)教学活动的职业倾向性;(6)在教学活动结构中创造性问题、任务的选择;(7)在班级里具有求知欲和求知的心理氛围。
  
  三、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类型
  
  亚科波山(П.М.Якобсон,1969)提出了自己对学习动机的分类。
  第一类是消极被动的动机。在这种动机下的学习不是学生自愿地学习,如果他不学习,将受到家长及他人的威吓和责备,使自己处于一种不愉快、不舒适的状态。实际上这是一种对接受教育、对上学没有任何喜好和兴趣的学习动机。在这里动机的实施往往按照从两个不好的事件中选择对自己影响最小的原则来进行。上学的动机与获得知识的需要或者提高个人威信的目的没有任何联系。这种动机是某些学生所固有的,如果学生的意志品质比较薄弱,不能进行自我控制,往往会使自己的学习发生偏离,不能获得好的学习成绩。
  第二类是一种和学习活动本身无关,但对学习具有积极影响的学习动机。从社会方面看,社会要求学生具有责任感:必须接受教育(其中包括职业教育),成为有益于家庭、有益于国家的合格公民。这种对学习的定位,如果是稳定的并在学生个性倾向中占据极重要的地位,那么不仅是学习所必需的,而且是具有吸引力的,给予学生克服困难的力量,形成耐心、勤奋和顽强的品质。亚科波山将这些动机列入到与纯粹的个人利益相联系的系列。此动机推动下的学习过程是个人通向发展之路,提升生命阶梯的手段。例如,教师为了晋升工资等级等利益,必须接受教育行政机关所要求的培训;大学生虽然没有学习的兴趣,但是认识到没有知识在今后的生活中就无法前进,不能顺利发展,因此他们努力学习。这些动机在大学生和函授生为获得发展而被迫接受教育时经常出现。如大学生为了获得法令规定的高等教育毕业证书必须进行学习,而不是为了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
  第三类动机是和学习活动过程本身相联系的动机。渴求认识新事物、求知欲、对新知识的需求激励着人去学习。学生通过掌握新材料,从自己知识的提高中获得满足,学习动机表现出稳定的认知兴趣。亚科波山认为,学习动机的特性依赖于学生个人的能力、成就需要等,或者相反,取决于懒惰、消极被动、不想付出努力、经常遭受挫折等。
  研究者亚·基可奇(В.Я.Кикоть)和阿·亚库宁(В.А.Якунин,1996)从另一个角度把大学生的学习动力系统分为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第一种取决于外部,表现为大学生适应外部的、社会的要求和价值。第二种是在他们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个体需要。只有当第一种目标在结构上再现个人动机的时候,两个目标才是相一致的。
  了解俄罗斯学生学习动机的情况对我们是有启示的。中国现在的学生有的是在消极被动的动机下学习,不是为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是为了对父母和家人有一个交代,使自己处于一种不愉快、不舒适的状态。对接受教育抱着一种抵触的情绪,学生的意志品质比较薄弱,不能进行自我控制,学习成绩很不理想。我们要对症下药培养学生对学习具有积极影响的学习动机,引导他们对学习的兴趣,给予学生克服困难的力量,帮助他们形成耐心、勤奋和顽强的品质。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过程通向个人发展之路,从而提高生命的质量。
  我国还有一些学生虽然没有学习的兴趣,但是已经认识到没有知识在今后的生活中就无法前进,不能顺利发展,因此他们努力学习。为了找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取得好一点的职位,获得更好的工资待遇,不得不参加各种必要的教育培训;虽然出发点不是为了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但也在客观上达到了社会对于从业人员的要求。
  我国大多数学生渴求认识新事物,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对新知识的需求激励着他们去学习。通过掌握新材料,从自己知识的提高中获得满足,学习动机表现出稳定的认知兴趣。学生个人的能力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我价值的实现促使学生为取得更大的成就而努力上进,追求成功成为一种共识,尊重知识、赢得社会的认可成为主旋律。积极的学习动机常常给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参考资料
  1 Ильин Е.П. Мотивация и мотивы.—СПБ.:Питер,2006
  2 Ролов М.Г. Мотивация учебной и коммерческой деятельности студентов:социально-психологический аспект.—Каэань,1998
  3 Фетискин Н.П. Психологические и психофиэиоло-гические особенности отчисленных студентов педагогич-еского институтаПсихофиэиологические аспекты спорти-вной и учебной деятельности.—Л.,1987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教育系)
  责任编辑 石 炯
其他文献
在"DNA的复制"一节教学中通过增加密度梯度离心的模拟实验作为铺垫,引导学生理解DNA半保留复制的验证实验。通过用DNA分子模型和脱氧核苷酸等卡纸模型模拟DNA复制过程,在模拟
提问是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文提出有效的课堂提问要在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基础上,运用“发问、候答、叫答、理答”四个策略。